通过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可以知道一个教师的综合能力的,通过写教学反思,教师们能从中改善自身的缺点,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壁虎教学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壁虎教学反思篇1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课文较为简单、易懂。教学中,我以读、演、说为主要形式,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地让学生去读文、思考、交流、表达、表演。
一、读,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同时,让学生在读中发现各个自然段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找得很准:都是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什么地方,看到谁在干什么,就对谁说:(),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说:不行啊,我的尾巴摇用来()呢。不同在借的对象,尾巴的作用,尾巴的动作。
二、演。表演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我让学生按小组针对课文第三、四、五小节的内容进行演示排练。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积累语句,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在这基础上,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反馈给教师看。这样,不但起到了积累的'目的,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基础。
三、说。找到规律后,我让学生记着这个方法,在此基础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课外阅读——《尾巴的妙用》。在交流完动物尾巴的作用这个资料之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继续编写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学生因为有之前的铺垫,仿写显得不是很困难,有的说:小壁虎爬呀爬,他爬到水池边,看见鳄鱼拖着长长的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就对鳄鱼说:鳄鱼大叔,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鳄鱼说:不行啊,我的尾巴要用来拖猎物下水呢!有的说小壁虎来到高山上,看到老虎竖着尾巴威风凛凛的蹲在那里,对老虎说:老虎大伯,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老虎说:不行啊,我的尾巴摇用来攻击敌人呢。--------由于了解了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再加上朗读中对语段形式的把握到位,这一次的仿说很成功。学生也在模仿中感受到了自己编说故事的乐趣,此时的课文才真正是学生通向更广阔的世界的窗口,此时的课堂才真正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小壁虎教学反思篇2
一、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说小壁虎会“借”尾巴,在常人看来,真是闻所未闻,匪夷所思,然而这种奇妙的构思恰恰是童话艺术趣味的“酵母”。这篇知识童话,正是通过“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鱼、牛、燕子尾巴的不同作用,特别是壁虎尾巴自我保护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点。本课三幅插图,六段文字,课文以“借”字贯穿全文,重点是它们的对话。
二、教学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课上,我鼓励学生多读课文、多思考、多交流、不时请学生出来讲故事,通过这次授课,我有了很深的体会:
1、古人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色彩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去模仿老师的朗读,而是让他们自己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抒发。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课文的特点,分别采取了自由读、领读、齐读、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使学生一直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而不感到疲劳,同时,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而我自己也不断变换角色:有时是他们的引路人,引导他们把读请求语气的方法讲出来;有时是他们的学习伙伴,和他们一起体验文中的情感;有时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故意暴露出他们平时读书时存在的问题,激励他们读流利,读出感情;有时是他们的学生,引导学生把悟出的感情表达出来。
2、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时,这三段内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并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展示学生和老师收集的资料,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个内容练习表达。教师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
三、不足
课的前半部分学生表现还好,可到后面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不在状态,究其原因,我的设计没有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虽然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备课,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只想着老师如何去教,没有考虑学生。因为学生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课文内容基本懂了,“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样的问题没有什么思考价值。教学的重点就放在“读”上,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分练习读,然后交流评议,读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礼貌,着急,伤心;感悟语言表达方式。
课上要少一些问题化的语言。课文的3、4、5自然段是并列结构,这时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第3段的教学中,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小壁虎遇见了谁?它有没有借给小壁虎尾巴?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引学第三段。而接下来的4、5段因为有和第3段相同的形式,我们是否也采取相同的问题模式?不是不行,而是这种相同的形式欠缺新意,学生也学得这种简单的问题无聊,完全没有重复的必要,因为答案一目了然。
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然后提升,训练有一定的空间,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学得有兴趣。
小壁虎教学反思篇3
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其中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
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上学期学生接触过这样的文章,另外学生在《比尾巴》一课又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和、姐”等6个字。
2、运用猜读等方法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信息资料:
1、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2、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2、复习导入。你还记得《比尾巴》这篇课文吗?指名拍手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童话故事。
对话平台
自学(学生自己想办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1、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