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即将完成之后,一定要认真对待工作总结的写作,为了个人的后续发展,大家需要对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简单做个工作总结,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期教师教研工作总结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期教师教研工作总结篇1
语文教研组本学期的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1、教研与教学工作相结合,相互促进,从整体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精神,语文组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提高全组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转变观念,适应新的形势,运用我校可利用的网络、图书、教学刊物等资源,拓宽教师的视野,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语文组长叶桂桃老师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语文新课程培训会,回来后,及时详细的传达了会议精神,组织学习讨论,借鉴先进的方法经验。马良德老师参加县优质课获二等奖。郑祖波老师课题《小班化环境中“三分一合”作文教学法研究》通过县结题,论文《活到老学到老》获台州市三等奖。
2、新老教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本学期,教研组规定八年内语文教师进行校优质课比赛,为了使这三位教师能上好课,在学校的统一部署安排下,开展了对他们上课互听互评活动,每一节课结束后,全组教师都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对这一节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进行评议,不遮不藏,相互切磋,每个人都从中有了较大的收获。最后郭芳芳老师获一等奖,陈朝辉老师获二等奖。
3、培优辅差工作落到实处。
语文组教师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通过培优辅差工作,大面积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此,组里每位教师都拟订出培优辅差的计划,遵循“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有专门的教案,定期检查,及时反馈,使培优辅差对象有了较大的提高。如初三学生朱赵龙、郑晓艳、胡仁剑获县“新视野杯”阅读二等奖,周斌峰、林迪获三等奖。“读书活动”中林寓景、陈琦分别获市二、三等奖。
4、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每个月的常规检查,都很抓落实,不走过场形式,认真细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格执行教导处下发的《教学常规管理规定》。通过听课、抽查教案、作业批改等多种方式,检查常规落实情况。
5、开展了语文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本学期语文组还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初一: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初二:写作兴趣小组; 初三:读与写兴趣小组 ;受到同学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还积极组织好初三学生参加了省里举行的语文知识竞赛。
6、月考工作及时准确,公平公正。
为了及时的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同学学习中的漏洞,语文组对月考工作十分的重视,遵循公平公正,真实可靠的原则,交叉出题、监考、阅卷、成绩统计,确保了考试的实效性,检测的准确性。
学期教师教研工作总结篇2
时间匆匆,一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工作勤勉踏实、积极进取,我们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从规范入手,以构建活力课堂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教学工作,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一学期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简要小结如下。
(一)有效备课,扎实上课,努力构建活力课堂
课堂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我们教研组成员能立足课堂,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研究,探索教学规律,努力实现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形式与效益的统一。
1、有效备课。充分利用每次集体备课的时间,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备课做到“四突出”:突出对教材的理解,务必正确、全面、深刻;突出对方法的选择,既要选择教法,又要选择学法;突出对练习的设计,练在重点处、难点处、疑点处,力求有趣味性、层次性、多样性;突出对班上后进生的关注,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教学设计追求“同中求异”,注重教学后记、教学随笔的实效性。
2、扎实上课。磨课做到:结合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结合课题研究,注重成果的推广应用;结合现代技术,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评课做到:上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议课、骨干教师点评。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发言,人人受益”。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的成员人人都能上好集备研讨课。张晓芳老师作为我校语文教学方面泰斗级的人物首先给我们上了一节骨干展示课<最后的姿势>,张老师对文本的准确把握,有效取舍;教学设计的独到精要,深入浅出;写作方法的适时渗透,及时小结,都让我们叹为观止,受益匪浅。正是有了张老师这样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对我们这些晚辈又总是这样热情提携的前辈,我们教研组的每次研讨总是很热烈,在张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总是围绕一节课开展“辩课”。
十月份,袁老师上了集备研讨课《姥姥的剪纸》,课前,本教研组的成员一起说课,钻研文本,探讨教法。第一次试教,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教研组的李芳老师和何雯老师立即给出很多中肯的建议,如要加强朗读的指导等。第二次执教,张晓芳老师又带领本教研组的成员一起评课,议课,指出教学存在的不足,在所有同事的帮助下,第三次执教这课时,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大家不禁感叹:磨课是很有必要的,集体的智慧是不容小窥的。
11月,何雯老师上了集备研讨课《钱学森》,上课前,何老师能深入钻研文本,广泛搜集资料,精心制作课件,第一次试教就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年青老师的踏实用心,较好地处理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学素养,但何老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广泛听取了教研组各位老师的意见,对教学设计又进行了大胆地取舍,精心地修改,第二次执教,我们发现何老师这堂课上得更精到了。通过集备研讨,试教,执教,让我们看到一个青年教师在慢慢成长起来。
12月,我教研组的张晓芳老师和李芳老师又对《钱学森》进行了一课多上的探讨。张老师从人物的言行入手,设计新颖独到,又巧妙地渗透了写作方法,让我们又一次从中受到启发。李芳老师大刀阔斧地处理文本,巧妙地把“感动中国”写给钱学森的颁奖词贯穿教学的始终,也上出了自己的风格。
3、充分发挥张晓芳老师的骨干引领作用,充分挖掘组内教师的工作潜力,按“用人之长,人尽其才”的原则进行分工合作,积极营造“自觉学习、学人之长、人人善思”的学习氛围,积极切磋教法学法,积极上好课改实践课、研究课,开展评课交流,及时总结经验。
(二)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在开放的语文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因此本学期,我教研组老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学报名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