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可以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水平,教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米洛的维纳斯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米洛的维纳斯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研究探讨文章主旨;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含意深刻的语句。
2、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关键词语来把握文意,分析思路,领会文章主旨的能力。
3、领悟文中阐述的美学观点,提高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执着地热爱生活、热爱美。
【教学重点】
1、结合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2、深刻探讨文中含意深刻的语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掌握文章三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
2、理解关键语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他伴随着人类文明,宛如一汩汩的清泉,令人觉爽而向往。那到底什么是美?怎样才算美呢?“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女人,我们说她美;“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的女人,我们亦说她是一种美;建筑史上的奇迹,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我们任然说它美。更有甚者,米洛斯双臂残缺的维纳斯在人们的眼里也是一种美的展示,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在日本当代作家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中揭开谜底吧!
二、解题
出示“维纳斯塑像”,学生发言,明确:这个令人神思遐飞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是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的女神。她神秘地失去双臂,可她的美更加使人倾倒。她作为法国罗浮宫的首席珍宝,吸引了多少流连的脚步、深情的凝眸。一百多年来,来自全世界的参观访问者,不论是雕塑家、画家还是诗人、作家,不论是艺术鉴赏家还是普通观众,无不向她表示出狂热的崇敬之情。《米洛斯的维纳斯》几乎成了巴黎的一个标志。
面对断臂的维纳斯,有的同学觉得她美,有的同学觉得她不美。下面让我们来与作者青冈卓行的进行一番交流,看看他是怎样品评这座雕像的。
三、研习课文,探讨文章主旨
1、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找出作者的基本观点。
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2、具体研习第一部分。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提问:维纳斯双臂的失去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他是怎样具体阐释这种感受的?
学生思考后,明确:作者的感受是:“这是一次从特殊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具体阐释为:“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正深深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是向着无比神秘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
一种神秘气氛
一次飞跃多种生命之梦
板书:失去双臂————无数秀美玉臂
一次追求神秘奋然一跃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本部分的内容。
明确:维纳斯双臂的偶然丧失却产生另外整体美的艺术效果,给了人们一种整体美的艺术感受。残缺反而给人驰骋想象的空间,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双臂,种种虚象绝妙地烘托着这尊雕像,提升了这尊雕像的艺术价值,使她超越时空,走向世界,走向永恒。
3、具体研习第二部分
(1)教师范读第二部分
(2)提问:作者对复原维纳斯双臂的方案有什么看法和感受?
明确:作者认为这些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由此看出,作者对恢复双臂方案的极端厌恶。
(3)提问:用文中原话谈谈作者产生如上感觉的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这一方案包孕者不尽梦幻般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可见,失去双臂的维纳斯格外迷人,散发着梦幻般的色彩,而复原双臂的维纳斯却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
板书:复原双臂受到限制失去“丧失”美感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部分内容。
明确:作者从反面论述复原双臂后的维纳斯在艺术效果上会受到限制的,其美感远不及“丧失”的美感。
4、具体研习第三部分
(1)学生集体朗读第三部分。
(2)提问:假如说维纳斯失掉的不是胳膊而是身体的其他部分,那么她的艺术效果又将会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学生思考后,明确:“这座雕像兴许就不可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了。”
(3)提问:为什么只有失去“双臂”,才会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呢?
明确:因为“双臂”,确切些说是“手”,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或者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反过来,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失去了他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通俗地讲,失去双手恰好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使人们想象出她以多种多样形式出现的双臂所带来的魅力。
板书:必失双臂生命光彩才能有梦幻曲
5、学生讨论:(1)文章三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2)是否所有的残缺都能构成美?
明确:文章第一部分从正面论述失去双臂却能带来整体美的艺术效果。第二部分,从反面论述复原双臂的维纳斯反而不会超越“丧失”的美感。第三部分则用雕塑美学理论来侧面探讨米洛斯的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才可能存在梦幻曲。除此之外,失去肉体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可能产生此效果,也就是说并不是随意的缺失都会形成“美”。
断臂的维纳斯之所以美,还在于“她是一个美的典型。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正因为主体美,所以失去了双臂不但不减其美,反而更增其美。如果这座雕像的主体不是维纳斯,而是一个干瘪、丑陋的老太婆,人们还会认为这个断臂的老太婆是美的吗?
这就告诉我们:缺失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缺憾都能构成美。也并不是所有的残缺都能增加艺术品的艺术效果!
6、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
明确:文章通过多方面(正面、反面、侧面)的论述阐述了“米洛斯的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的观点。这意在说明双臂的失去虽然是一种遗憾,但更能给人带来一种真正的艺术魅力——“缺憾”美或“丧失”美。同时,作者的观点也触动开阔了人们对美认识的新视野。
古往今来,这种缺憾美数不胜数,杨玉环因其肥而更显其雍容典雅之态,赵飞燕因其瘦而更添轻盈迷人之姿,西施因其病而更增娇媚婉转之韵;虽天夭其寿却芳华绝代,给人们留下了永远光辉灿烂的艺术形象;曹雪芹留下未竟之《红楼梦》而辞世,却引出了后世无数痴人说红楼论红楼续红楼,万古流芳;维纳斯虽失双臂却从其出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倾倒了全世界的观赏者,漂向了更远更远的国度,超越了更久更久的时代。
7、拓展题:假如大家去买维纳斯的石膏像,商店有两种:一种是双臂残缺的,一种是双臂复原的选择哪种?你欣赏完整美?还是残缺美?
老师总结:经过刚才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同学欣赏完整的美,有些同学欣赏残缺之美。其实这座雕像究竟是断臂更美还是完整更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感受到了哪种美,欣赏到了哪种美。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在一千个人的心中可能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美。美究竟是什么呢?美是来自于你心灵的感受和触动,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了,那就是最美。美是无数双眼睛,美是无数颗心灵,美是对生命无穷无尽的梦幻,美是梦幻中探寻的自己,对于我们的世界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四、探究阅读
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