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生物教案6篇

时间:2023-08-12 作者:Anonyme 教学文档

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都会认真写好一份教案,写好教案是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趣的,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七年级下生物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七年级下生物教案6篇

七年级下生物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七年级生物上册《致同学们》教案。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用具:

·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生物教案《七年级生物上册《致同学们》教案》。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

(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教学后记:

课堂上学生气氛还算活跃,对很多新的生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生物课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时间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学反思:

个别班学生气氛很沉闷,因为对书本上,老师介绍的热门话题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接触过,要注意调动不同班级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七年级下生物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重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5-1-1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1课时)

一、动物的种类

1、大约有150万种

2、两类 一类是脊椎动物 (分类依据:体内有无脊柱)

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

二、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类

1、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链鱼、鳙鱼

2、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3、鱼类的形态特点:

a)体形:呈梭形(流线形),能减少水中阻力

b)体色: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是一种保护色

c)体表:被覆鳞片,体表有黏液,减少水中阻力

d)体表感觉器官——侧线: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e)运动器官——鳍

胸鳍:平衡作用,帮助转换方向

腹鳍:平衡作用,防止左右摇摆

臀鳍:平衡身体作用

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防止身体侧翻

尾鳍:控制前进方向,产生前进的动力

躯干部和尾部:妆生前进的动力

f) 鳔:使鱼能够浮停在不同的水层中

g) 呼吸器官——鳃 鳃丝 :气体交换的场??

鳃弓

鳃耙 :过滤水中的物质

4、鱼: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适应水中生活。

六、作业

1、目前已发现的动物种类约有( )

a、150种 b、100万种 c、150万种 d、200万种

2、观察水中生活的鱼,会看到它的口和鳃盖后缘相互交错地时而张开,时而闭合,这是鱼在( )

a、摄食 b、生殖 c、呼吸 d、排泄

3、鲫鱼在水中向前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 )

a、胸鳍和腹鳍的不断摆动 b、尾鳍的不断摆动

c、尾部和身体的左右摆动 d、各种鳍的不断摆动

4、鱼呼吸时,水流流经的路线是( )

a、体外 鼻孔 鳃 血液 b、体外 口 鳃 血液

c、体外 口 鳃 体外 d、体外 鼻孔 口 鳃 体外

七、教学反思

5-1-1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2课时)

一、其他水生动物

1、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如:海葵、珊瑚、海蜇、水母、水螅等。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的动物。如:贝、螺、蚌、乌贼、章鱼等。

3、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如:水蚤、虾、蟹等。

4、其他动物:海豚、鲸、海豹(哺乳动物)、龟、鳖(爬行动物)等。

二、动物间的联系: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

三、水域环境的保护

四、作业:

1、下列不属于鱼纲的动物是( )

a、鲫鱼 b、金鱼 c、鲸鱼 d、青鱼

2、在常见的腔肠动物中,能食用的是( )

a、水螅 b、海蜇 c、海葵 d、珊瑚虫

3、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

a、工厂污水的排放 b、生活污染物的排放

c、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d、包括以上三项

五、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生物教案篇3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教学设计

根靠根尖向前生长

方案一:课外小组的同学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包括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二: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三: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向全班展示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却伸得很长。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伸长区

方案一:各小组汇报交流测量的结果。讨论:(1)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如何处理?(2)如果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方案二: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各组探究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各组之间进行评议。评议内容包括: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否严谨、记录是否详实、结果分析是否科学等。

根的生长:

(1)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2)伸长区:增大细胞体积。

方案一:透过培

...
《七年级下生物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