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撰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强调格式正确,在日常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接触过事迹材料,相信你一定可以写好事迹材料的。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农村教师事迹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1
她是无数教师中的一员,在乡村这片土地上,已经耕耘了二十七个春秋。虽没有华丽的粉饰,没有炫目的光环,但那三尺讲台和一面黑板就是她挥洒人生的舞台。
她就是张晓玲,关集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二十七年来,她勤勤恳垦、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她始终坚信:是爱的事业,需要教师付出自己全部的爱和智慧。
“家里再大的事也是小事,学校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她热爱自己的职业,更把它当作了自己的事业。她对教学倾入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她常说在她心里:家里再大的事也是小事,学校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2015年春季,她爱人因患脑梗住进了太和县人民医院,在住院期间,她没请过一天假,没耽误过学生一节课。每天白天由他八十多岁的老父亲陪着,只有到了晚上,张老师才匆匆赶到医院陪护——为爱人按摩、擦洗身子,陪爱人说说话。即使到了双休日,她也要一边照顾爱人,一边还把学生的作业带到病房批改。看到如此敬业的张老师,她爱人的主治医生赵主任说:“张老师真是一位好老师,孩子交给她,家长放心!”
2016年秋,她78岁的母亲因大腿骨折在县医院住了56天,在此期间,她只利用晚上放学后的时间和节假日去医院陪护,并且还带上教案,只要有空她就编写教案、认真备课。同病房的人对她妈妈说:“你闺女真是个大忙人,白天不来,晚上来了又写到半夜!”她母亲无奈地说;“她事多,就学校里的事在她心里!”听了母亲的话,张老师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毕竟在妈妈最需要女儿照顾的时候,她却没能给母亲太多的照顾!不过,最了解女儿的还是妈妈,在张晓玲老师的心里,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27年了,她从没因家庭的事请过一天假,从没耽误过学生一节课。
“要让孩子喜欢你,首先发自肺腑地爱孩子”
27年来,张老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每每接到一个新班,她都感觉到她接过的是一份莫大的信任,接过的是一个家庭的寄托。从1、2、3·····的认识到言谈举止的示范,点点滴滴,张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体味着生活的味道,在孩子的笑声里寻找着快乐。
在与孩子们的交往中她深深地感悟到这样一个的'真谛—要让孩子喜欢你,首先要发自肺腑地爱孩子;尤其当他们幼小的心灵出现异样时,老师的及时发现和引导能让迷途的羔羊回归正道。
现在的五(2)班是她从一年级带上来的,五年了,每个孩子的性格、生活和学习习惯她都了如指掌,特别是李杰同学更让张老师倾注了诸多的心思。
李杰是一名留守学生,他的爸爸妈妈一直在昆山做青菜生意,他的弟弟跟着妈妈,他跟爷爷奶奶生活在老家。由于忙于生意还得照顾小的,所以他的爸妈好长时间都不给他打电话,这让他有一种感觉,认为爸妈不疼他,只疼他小弟,他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了。这样,他上课经常不专心,作业常常不能按时完成,还时常违反纪律。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张老师把李杰带到自己家中,给他讲了爸妈在外卖菜的不易,同时当着李杰的面给他的爸妈打了电话,汇报他在学校表现得如何优秀。这下可真奏效,从此以后李杰上课特别认真,作业也能及时交送,课间还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了。
现在的李杰阳光、自信。张老师也时时和他的父母保持电话联系,告诉他们如何施爱给两个孩子,不能让李杰感到自己被抛弃了似的。李杰的爸妈无比感激。每次打电话,他妈妈总是“谢”字不离口。总之,李杰一有进步,张老师就设法给他“报喜”,使李杰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希望他进步。这样他就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觉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进步,同时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我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的种子。
“如果有下辈子,咱还做教师!”
自工作以来,张老师一直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也从中也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幸福。每当荣获县“优秀德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时,也都由衷地体会到做教师的光荣;每当看到孩子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她都深深地感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每当听到一句句“张老师真好!”“张老师就像妈妈!”这样充满童贞的话语时,她都从心底感到做老师真的幸福。她常说,孩子们的进步和幸福是对她最高的奖赏!她常说:“做教师是自己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如果有下辈子,咱还做教师!”
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在乡村土地上默默奉献的小草,她很平凡,也很微不足道,但她会努力地生长,生长,用自己仅有的一点绿色装点春的明媚,编织生命的美好。
农村教师事迹材料2
刘光明老师1983年师范毕业后,到会龙中学任教,在会龙中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由原来的一位英俊小伙子熬成了两鬓斑白的小老头。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直热心,矢志不渝,而且是位教学的多面手。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他代过几何、语文、生物、地理、政治、劳动、历史等,哪里需要哪里上,一切听从学校的安排,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由于教学成绩突出,第二年就开始担任班主任,至今从未间断。在班级管理中,他爱生如子,既有严父般的教诲,又有慈母般的呵护。他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教学生做人、做事、成才。班级工作有条不紊,学生成绩普遍较好,流失率极低,课前、课上、课后,班级学风浓厚。学生比学习,比做人,热爱集体,互帮互助、遵规守纪。有老师时是这样没有老师时还是一样。若不是亲眼见证过的人,就不会相信一所农村中学竟有这样良好的班级、良好的学风。因此,市局授予他”优秀班主任“称号。
有一年因为一位教师做手术,语文老师不够,刘老师曾代了三个班不同年级的语文课同时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刚送毕业一个班,紧接着学校的班级调整语文老师仍然不够,校领导再次找到他,他二话没说就接了下来。仍然代三个班的语文课,兼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像这样超负荷的工作,刘老师曾坚持过多年,对于一个极其负责的教师来说,这样超负荷劳动背后的艰辛懂的人都明白。
刘老师不仅工作勇挑重担,班级工作出色,教学水平也是一流的。在每年的中学生素质检测中,他所代学科的学生成绩和尖子生的数目一直都在全镇名列前茅、年年如是。另外他所代的学生在市、县级作文竞赛,语文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奖,他本人也多次被授予“市、县级优秀辅导教师”称号。他本人的论文也在市、县级论文比赛中多次获奖。还有多篇文章在报纸、杂志上发表,刘老师也被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他人品高尚、不争名、不图利,的确无愧于优秀教师称号。为了给其他老师让岗,他从中教二级晋升中教一级足足等了10年,从中教一级晋升为中教高级又足足等了10年。正因为如此,刘老师在2012年被评为“会龙镇系统十大感动会龙人物”、2014年荣获“会龙镇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称号、2016年被会龙镇人民政府授予“德教双馨”教师称号。也正因为如此,他当年的学生如今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刘老师所代的班级;他当年教过的“捣蛋鬼”都对他十分敬佩;他当年资助的孤儿张翔每年都千里迢迢领着孩子,带着爱人来看他。
刘光明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三十多年来,就这样从初一到初三,换了一届有一届,轮了一轮又一轮。但他那颗对教学执着的心没有变。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