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优质6篇

时间:2023-10-02 作者:lcbkmm 教学文档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指南,但也可以与其他教师共享,以促进团队的合作,教案通常包括教材的选择和准备,以便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来实现教学目标,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七年级生物教案优质6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生物教案优质6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重难点重点: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

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

教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个性展示

导入流感期间为什么有的同学容易被传染,而有的不易被传染?这与什么有关?------人体的免疫功能

自主学习

提出疑问1、p102分析与讨论中图中所示的人体结构在防御病原体入侵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两大部分?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4、什么是抗体?什么是抗原?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上个学期我们好多同学都患过水痘,那这部分同学以后就不再得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3-104,思考一下问题。

(1)为什么患过水痘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的再次侵袭?

(2)患过水痘的同学对腮腺炎有同样的抵抗力吗?

(3)人体的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的组成及作用是什么

练习达标1、凡是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

a病原体b病毒c抗原d病菌

2、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红细胞b淋巴细胞c吞噬细胞d血小板

3、烧伤病人常用自身皮肤进行植皮治疗,不植入外来皮肤是因为

a、神经血管不易接通b、外来皮肤相当于抗原

c、外来皮肤含菌量大d、会产生免疫反应

4、将他人的器官移植到患者体内,一般不宜成活,这种免疫属于免疫。从现代免疫的概念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拓展提升根据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研究牲口炭疽病的实验,回答:

(1)实验中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这一现象属于免疫,其原理是。

(2)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较弱的炭疽病病原体,它进入羊体作为起作用,使体内产生的具有免疫力的物质,其化学成分是。

(3)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

作业设计a、什么是计划免疫?

b、你打过预防针吗?举三个例子。

c、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两大部分?

七年级生物教案篇2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共分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藻类植物

1、结构: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种结构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

3、常见的藻类植物:衣藻(单细胞)、水绵(多细胞)、鹿角菜、马尾藻、石莼、紫菜、海带、裙带菜、石花菜等。

4、作用:做鱼类饵料、可供食用、可供药用等。

二、苔藓植物

1、结构: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所以植株一般都很矮小。没有输导组织。

2、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3、作用: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三、蕨类植物

1、结构:根、茎、叶中都有运输物质的管道,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

2、生活环境:野生的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湿环境中。

3、繁殖:苔藓、蕨类靠孢子繁殖后代。不结种子。

4、常见的蕨类植物:肾蕨、江南星蕨、卷柏、贯众、胎生狗脊、满江红等。

5、作用:卷柏、贯众等可供药用。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煤的形成。

第二节种子植物

一、定义:能够结种子并由种子发育成的.植物叫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的结构:

玉米种子的结构:

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

菜豆种子有种皮和胚子叶两片、没有胚乳

玉米种子有种皮和胚子叶一片,有胚乳

归纳:1、种皮的作用:保护种子内部结构。

2、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胚发育成新植株。

3、子叶或胚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种子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寿命长。

4、能产生种子是种子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5、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胚乳遇碘变蓝,说明胚乳里含有淀粉。

三、裸子植物

1、定义:种子是裸露的植物叫种子植物。松球果不是果实。

2、常见的裸子植物:油松、雪松、云杉、银杏、苏铁、侧柏等。

四、被子植物

1、定义:种子外面有果皮,种子被包在果实之中的植物叫被子植物。

2、果实的结构: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3、常见的被子植物:刺槐、毛白杨、槟榔、玉米、小麦、水稻、牡丹、菊、玫瑰等

4、果实保护种子。果实有一些适于传播的特点。

七年级生物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细胞水平上认识生物体,教学上会有一定困难。这是因为细胞结构微小,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因此,应当多给学生提供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机会,增加学生对细胞的感性认识。本节课尽管内容比较抽象,但是学生有了前面的植物细胞的观察作为基础,学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2、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① 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② 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能力目标

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在“模拟制作”活动中,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首次观察自己身体上的细胞,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取材关系到实验效果)

细胞结构的观察(与植物细胞相比不易观察,略有难度);

设计实验(应用以往的学习经验,是较高层次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一个好动的年龄,在学生已经观察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并有一定的了解下,这节课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而且在学生实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下,还不是很强,所以只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才能吸引学生兴趣,把握课堂的重点。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就是要把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强调学生在生物学知识、科学探究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从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运用实验法、比较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法、比较法、观察法等方法学习。

四、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温故而知新,提出问题:

①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细胞吗?

②人的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提出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引入新课。

(二)组织实验,合作交流

出示题目,交流:“看到题目,你有何疑问?

疑问: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哪?怎样取材?引导、分析。

①设计:根据已有的经验,设计实验方案(注意取材、方法、染色剂的变化);

②制作:同组同学尽量选择不同的方案制作临时装片,增加对比性。

③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然后同学间交换观察。

(三)归纳反思,学以致用

绘制细胞的基本结构图,感知动物(人)细胞的

...
《七年级生物教案优质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