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以便调整教案,使其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目标,教案不仅限于学校教育,也适用于其他教育环境,如培训和大学课程,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课教案最新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科学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 知道一些常用的夏天降温和防晒的方法。
2、 能通过动手操作把防晒用品和降温用品进行分类。
3、 愿意动手操作,尝试降温的方法。
活动重点:
知道一些常见的防晒、降温用品并能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
喜欢探索降温的方法,并愿意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好方法。
活动准备:
1、 提供一些常见的降温工具,如:扇子、小型风扇、冰块等。
2、 提供一些常见的防晒用品,如:防晒霜、太阳帽、太阳眼镜。
3、 每组准备一盆热水。
活动过程:
一、 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夏天到了,天气很热,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变凉快的`呢?
幼:开空调、吃冷饮。
小结:我们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使自己变凉快。
二、 认识一些常见的防晒、降温工具。
1、 认识材料的名称。
师:这里有许多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
(教师出示所有提供的材料并一一说出名字)
师:你们知道这些材料有什么用吗?
小结:这些材料有的是防晒用品有的是降温用品。
2、 了解材料的用途。
提问1:(出示防晒霜)这是防晒用品还是降温物品?它有什么用?
小结:防晒霜是一种防晒用品,涂在身上不容易被晒伤。
提问2:(出示太阳帽、太阳镜)这是什么?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小结:太阳帽、太阳镜是保护我们的脸和眼睛不被太阳晒伤的防晒工具。
提问3:(出示扇子、风扇)这是什么?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小结:扇子、风扇是降温工具,可以让我们凉快下来。
三、 把提供的材料分成降温工具和防晒工具。
1、 提操作要求。
师:在每组的桌上放有一些材料,请一组的小朋友合作把这些材料分降温用品和防晒用
品两类,分别装在两个框里。
2、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大家互相检查一下有没有分对了。
(如有错误请大家一起讨论并改正)
小结:夏天可以用防晒用品来保护自己,还可以用降温工具让自己凉快下来。
四、 有趣的降温小实验。
1、 教师讲解如何操作实验。
师:现在在每组桌上放有一盆热水,请一组的小朋友合作给这盆水降温。
2、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不能打翻水,不争抢材料。
3、 交流讨论降温妙招。
师:大家都成功了吗?刚刚你们都用了什么好办法让水降温的?
(用嘴吹、用扇子扇、放冰块进去……)
小结:我们也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让自己凉快下来。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提供各种降温工具,供幼儿探索降温方法。
科学课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本活动分四个环节展开,首先以“高人和矮人”的趣味游戏来带动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及注意力。第二以与同伴比高矮的方式,初步让孩子区别物体的高矮,感受高矮的相对性。第三在同伴比较的基础上增加物体,引导幼儿按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给5个以内的物体进行正逆排序。从中采用道具布帘为了增强幼儿对物体的兴趣及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及观察能力。第四环节以练习巩固为主,利用习题引导孩子进一步了解高矮的排列。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高和低”这两个词很熟悉,可他们对“矮”这个词还不是很了解,因此借助活动让孩子知道矮就是低的意思。本活动以游戏为主体,引导孩子了解高矮之间的排序,适合中班年龄的孩子。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区别物体的高矮,感受高矮的相对性。难点一是引导幼儿按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给5个以内的物体进行正逆排序。二是利用习题引导幼儿进一步区别高矮,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区别物体的高矮,感受高矮的相对性。
2.按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给5个以内的物体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页《排排队》。红色、蓝色水彩笔各一。自制1~5的数字卡片一套。长条形布帘(宽约3米,高90厘米)。
2.经验准备:对1~5的数字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游戏“高人和矮人”。
1.教师念一个简短的故事《高朋友和矮朋友》,引导幼儿的兴趣。
2.教师说“高人”,幼儿做踮脚走的动作。
3.教师说“矮人”,幼儿做下蹲走的动作。
(二)与同伴比高矮。
1.请大家比较a、b两位幼儿的高矮,并用语言正确表述:a比b高,b比a矮。
2.再增加1位幼儿,请大家比较3位幼儿的高矮,引导幼儿发现:a比b高,又比c矮。
3.再增加2位幼儿,请大家比较5位幼儿的高矮。引导幼儿用“每次选出最高的”或“选出最高和最矮”的方法进行排列。
4.按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顺序给5位幼儿排队,分别标上1~5的数字卡片。
(三)高矮大变身。
1.下面我要变个魔术,把最矮的小朋友变成最高的,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我数到“三”再睁开。
2.请两名幼儿拉好长条形布帘,5位幼儿站在布帘后面,布帘要遮住幼儿的脚和身体,只露出头部。
3.老师走到布帘后面,示意最矮的幼儿站在椅子上。现在谁最高?谁最矮?4.××真的比其他小朋友高吗?是用什么办法变高的?
5.引导幼儿寻找周围可以让自己变高的材料,尝试让5位幼儿中的一位变高,进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四)高矮排排队。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页《排排队》。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在每组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东西,分别用红笔和蓝笔圈出来,并按照左边的示意图在括号里用1~5个圆点表示从矮到高的顺序。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需要帮助的幼儿,如引导幼儿注意看左边的示意图。
3.请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操作的结果。
科学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对镜子游戏的探索兴趣,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镜子的数量、夹角及镜前物体位置变化与折射影像的关系。
2、在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感受制作万花筒的乐趣,获得成功体验。
3、培养幼儿细致观察能力及统计记录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储备:主题活动中了解镜子的特征、历史即简单折射原理。学习过测量;能说出三角板的名称。
2、物资准备:单面镜子若干和部分组合好的双面、三面镜,动物玩偶、三角板、数字贴、幼儿操作统计表、铅笔、可拆装的万花筒。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景,引发幼儿探索
1、讲一个“小兔智斗大灰狼”的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2、提问:想一想小兔子是怎样战胜大灰狼的?
二、幼儿实验并记录
1、介绍材料:“桌上摆了三堆镜子,拿起来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提问:怎样组合变出更多面镜子?
2、实验镜子数量与玩偶数量的关系
(1)“每人手里都有一只小玩偶,请你试试用不同数量的镜子能变出多少只小玩偶?把结果记录在操作卡上”
(2)谁能说一说,你用了几面镜子,变出了多少只小玩偶?教师在大操作表记录并总结(镜子数量越多,玩偶数量越多)
3.利用三角板实验并记录
(1)问题情景:为什么同样用两面镜子变出的玩偶数量却不一样?
(2)做实验:“小朋友们每人都带来了三角板仔细观察一下它有几个角,角的大小一样么?哪个大,哪个小?”
a先把三角板从小到大标上序号
b试试把两面镜子放在三角板不同的角上,玩偶数量有什么不同,并记录到第二张操作表上。
c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并总结(夹角越小,玩偶数量越多)
d如果不动镜子改变玩偶的位置,会这样?
三、制作万花筒
1、提问:想一想科学区那个玩具是利用镜子的原理制作的?
2、介绍材料:今天我们也来自己制作一个万花筒,给其他小朋友玩怎样?制作万花筒需要哪些材料呢?
3、幼儿操作,教师随机指导。
四、展示并自然结束
请小朋友把制作成功的万花筒拿到各区介绍给其他幼儿欣赏简单介绍制作过程,并邀请他们有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