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7篇

时间:2023-11-03 作者:Lonesome 教学文档

教案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教案可以包括教材的选择和准备,例如教科书、工作表和多媒体资源,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湘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湘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7篇

湘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大雁湖》,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大雁湖》,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3、有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进行演唱歌曲。

重点难点

1、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大雁湖》

2、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唱准切分节奏︱55.︱56i︱的演唱。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组织教学

随《大雁湖》伴奏音乐进教室。

2.学做简单的蒙古基本动作

1)谈话导入:我们祖国有几个少数民族组成的(56个),说说你知道几个少数民族,我们是属于哪个族?

2)教师随《大雁湖》伴奏音乐跳一段舞蹈让学生说说老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3)看了之后说说你们喜欢哪几个动作。跟随老师做做动作。

总结:同学们舞姿跳得很美,那你们的歌声会是怎样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蒙古歌曲《大雁湖》,让同学们在蒙古的大草原上尽情歌唱同时我们领略一下那里的风景。

二、寓教于乐

1.听录音范唱感受音乐的风格和情绪。(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抒情。)

2.再听音乐说说歌曲内容。总结:大雁湖在唐古拉山附近,那里草肥水美,栖息着很多珍禽异鸟,大雁也在那里安家落户了

3.听教师范唱歌曲。

4.歌曲短小让学生自己随琴唱唱。

5.学唱难句:大雁湖好风光啊哈嗬。(先听教师范唱,教师在啊哈嗬下面划出节拍,学生跟老师一起边唱边划拍。)

6.大雁湖那么我们用心的赞美以一下再跟琴唱唱这一乐句。(衬次“啊哈嗬”表达了蒙古人民的粗犷豪放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指出切分节奏xxx的唱法,歌曲有几个这样的节奏并唱唱切分音。

8.随琴慢速轻唱歌曲。(数次)

9.师生接唱。(分组接唱)

10.随音乐伴奏唱唱歌曲。

11.请个别同学唱唱。

12.随琴慢速唱唱曲谱。(教师帮助学生碰到有困难的乐句一起纠正唱唱。)

13.师生曲谱接唱。

14.再次完整有感情的唱唱歌曲。

三、创造表现

1.在演唱过程中学生多情不自禁的动起来了。你想用怎样的动作来表达这首歌曲呢?(开始学过的蒙古动作加进去)

2.放音乐全班学生随音乐做自己喜欢的蒙古动作。

3.跟随老师的琴边唱边做动作。

4.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舞蹈,其他同学伴唱。

总结:同学们唱得那么好,舞得也那么精彩,你们还会创编歌词吗?

5.以《大雁湖》的旋律创编歌词。(提醒学生旅游过的地方印象深刻的或者我们自己家乡等好地方值得你赞美的。)

6.请创编好的学生念念歌词,再随琴唱唱自己创编的歌曲。

7.假如让你们随音乐画画你会画出怎样的.一副画呢?学生自由说说。

四.完美结果

同学们不但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蒙古族的热爱,还用了美妙动听的歌声抒发了对大草原赞美之情,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编出更多更好的歌词来赞美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随《大雁湖》音乐边唱边出教室。

课后反思

1、优点:

在这节课中,我采取了很多的形式方法来完成,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很集中。

2、缺点:

有些地方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还不够明显。学生在自我评价方面也做的不够。

3、改进意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段的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虚心请教,不段的提高教学水平。成为创新中的新型老师。

湘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2

教学内容

听:“丰收歌”“霍拉舞曲”唱:《采金秋》《恰利利恰利》《丰收之歌》动:集体舞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 学内 容

第一课时《采金秋》

教 学目 标

一、学唱《采金秋》歌曲,观察秋天,激发学生生活的情感进行表演。

二、欣赏“丰收歌”,学跳丰收舞。

三、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意识。

教 学重 点

唱好后十六分音符及下滑音,学跳丰收舞,即兴表演《采金秋》

教 学 过 程

一、欣赏“丰收歌”,形体训练。

1、律动:同学们,请你们听着音乐跟老师一起跳起来吧(音乐:“丰收歌”。

2、谈话:你们跳完后,对音乐有什么感受?描写了什么场景?

二、新授《采金秋》

1、引入:你们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一起去采金秋吧。

2、聆听范唱,了解节拍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我们用拍手的方式伴奏。

4、随乐用la哼唱两遍。

5、随乐学曲谱、视唱。

6、朗读歌词,随乐唱词。

三、歌曲艺术处理。

1、小组讨论处理方案。

2、交流、讨论、实践。

3、综合讨论意见,是总结:第一和第三乐段要唱得欢快而有弹性,第二乐段要唱得连惯二抒情;吐字要轻切、清晰。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4、各组按要求联唱,并展示。

5、创作不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四、拓展

1、按“起承转合”填空创作歌词。演唱自己作品。。

2、交流研究性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针对歌曲很多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收集或自己创作有关秋天的音乐。

五、结束。

教学重建

教 学反 思

第二课时 月亮钩钩

教 学内 容

?恰利利恰利》

教 学目 标

1、学习印度尼西亚民歌《恰利利恰利》,感受劳动歌曲的音乐特点。并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劳动场景。

2、能用竖笛演奏歌曲的二声部。

教 学重 点难 点

教学重点:

通过体态语言、乐器演奏表现出歌曲的愉快情绪。

教学难点:

歌曲的二声部合唱要配合得和谐、自然。

教 学 过 程

一、形体训练

二、导入新课

1、课件创设情景(旅游观光车)

2、游戏:打击节奏__x __ | __x __ |

3、学生交流平时对印度尼西亚的了解与观后感。

三、学习新歌

1、范唱歌曲《恰利利恰利》

2、学生交流对歌曲的情绪特点以及节拍特点的感受。

3、用特征节奏为歌曲伴奏,加深对歌曲旋律的感受。

4、学生自学歌曲前半部分,对歌曲衬词有困难的教师进行帮助。

5、学习合唱

a、聆听歌曲二声部,说出旋律特点。(在模仿什么?)

b、学生跟着动画演示和音乐,表现耕田和撒种的劳动场景。

c、学生用竖笛自学二个声部的旋律。

d、学生分成二个声部,随着音乐,用律动(耕田与撒种)、竖笛与律动、二声部竖笛合作。

e、合唱(师生合作)

6、完整演唱歌曲,学生载歌载舞,部分学生用竖笛伴奏。

四、小结下课

教学重建

教 学反 思

第三课时

教 学内 容

第三课时《丰收之歌》

教 学目 标

一、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丰收之歌》,表达丹麦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学跳集体舞《丰收之歌》

教 学重 点

用柔和、连惯的声音歌唱《丰收之歌》,唱好一音多字处

教 学 过 程

一、形体训练。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芭蕾手位练习)

二、读谱知识。

1、出示课件:视唱歌谱

2、观察、思考、探讨:这几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

三、教学新歌《丰收之歌》

1、情境导入。(课件出示)

猜猜这是来到了哪儿?(丹麦)是什么美景?请听《丰收之歌》

2、聆听范唱,了解节拍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我们用拍手的方式为他们伴奏。

4、随乐用la哼唱两遍。

5、随乐学曲谱。

6、朗读歌词。(要饱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随乐唱词。

四、创编集体舞

1、根据歌曲的特点,创作几个简单的动作,分组编排集体舞。

2、各组展示。

五、音乐游戏:

1、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先后离开坐位围成两大圈,边唱边跟着领头的小朋友做动作,歌声形成卡农式,最后各大圈又回到自己的坐位结束

2、在美丽的秋天里,你喜欢什么?是

...
《湘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