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灵活性也是关键,教师需要适时地做出调整,以应对学生的反馈和需求,教案通常包括课堂活动的详细说明,以及学生参与和互动的安排,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教案篇1
一、说教材
(一)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的第二课时。“小数大小的比较”包括:
①小数位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进一步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是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比较到抽象思维形成比较的掌握过程,即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对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小数大小的比较”是本节的重点,其中“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往往仿照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只根据小数位的多少来判断小数的大小,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讲清“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说教法
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
采用直观、启发、讨论、抢答、尝试、练习等多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我通过本的教学,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看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共分五个环节进行:
①温故互查引入新课;
②设问导读学习新知;
③自我检测发现问题;
④巩固练习总结;
⑤课堂检测。
(一)温故互查引入新课
通过2人小组复述回忆整数大小的比较的方法;即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当整数数位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较,按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利用3、小明带了14元8角,到自然选商场买一支钢笔,结果发现一支钢笔的价钱是13.50元,那么小明带的钱够吗?引出课题今天开始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板书课题然后设问学生:“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否同整数一样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较呢?学生回答:“是”这时老师有意不表达,留下悬念,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求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进入的学习状态,老师利用这一机会,进行尝试教学。
(二)设问导读学习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60页的例题4的图。
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1)教师:到底谁是第一名呢?我们的裁判员会怎么做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汇报:谁跳得最远,谁就是第一名,因此我们只要两个的比较小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2)如何比较3.05米、2.84米、2.93米的大小呢?请同学们联系我们学过的整数比大小的方法,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汇报:先看这四个数的整数部分,因为3>2,所以3.05米>2.□□,得出小明跳得最远。
接着看2.84米、2.88米、2.93米这三个小数,客观存在们的整数部分都是2,那我们就看它们的十分位,因为8t;9,所以2.8□米t;2.9□米,得出小红和小莉没有小军跳得远。
最后再看2.84米,它们俩的整数部分是2,十分位都是8,那我们就看它们的百分位,因4t;8,所以2.84米t;2.88米,得出小红没有小莉跳得远。
得出结论:小明第一名。小军第二名,小莉第三名,小红第四名。
我采取讨论、尝试、抢答、直观、记发等多种教学法,层层深入地应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类推比较过程。
3、概括总结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并提问:结论最后为什么不用句号而用省略号,此问题告诉学生后面的数位还可发类推下去。
(三)自我检测发现问题
通过自我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讲解。同时让学生明确,比较小数大小与比较整数的大小有什么异同点?
(比较小数大小与比较整数的大小的相同点是,也是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的比较。不同点是:整数比大小,如果位数不同,数位多的就比较大;而小数不能只看小数的位数的多少)
(四)巩固练习总结
教师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比较几个数的大小的?
(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时,可采用排列的方法,将几个数竖着排下来,注意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样比较起来较快,又不容易产生错误)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一阶段是学生矾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注意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五)课堂检测
从检测结果看,效果较好,课后还有待于继续练习。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义务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70页例3比一比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10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数学思考:
经历观察、分析、判断、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在解决问题时,能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能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出示树的图片,小树的年龄是8岁,他的伙伴13岁。
8岁13岁
提出问题:它们两谁大?(学生回答)
引出:8t;13→1位数t;2位数
师再出示另一棵树(43岁),和13岁的树相比,它们两谁的年龄大?
13岁43岁
师:你是怎样比出它们的大小的?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利用同学们所熟悉的生活中的树创设比较树龄的情境,很自然的复习了以前学过的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做了巧妙的铺垫。)
2.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更大的数的比较。
板书课题: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分卡片。
师:每个小组都有很多数字卡片,下面就给这些数字卡片分分类,把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出来,同学们能做到吗?
生:(异口同声)能。
小组合作。
(“给卡片分类”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小组同学间的合作能力。)
小组汇报,如何分的?
生1:我们这一组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970、875、590、300为一组,98、68、54、18为一组,9单独为一组。
生2:我们是按照数位来分类的,三位数的为一组,两位数的为一组,一位数的为一组。
师:这两种方法都不错。(教师要给学生的方法以肯定。)
2.学生任意挑选两个数比大小,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展示,交流。(数位不同,数位相同)
师:数位不同的两个数是怎么比的?数位相同的数又是怎样比的呢?
生: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两位数比一位数大。
生:如果同样都是三位数,就看百位,百位上的数相同就看十位,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
(课件出示)小结:
(1)数位不同的数相比,数位多的比数位少的数大。
(2)相同数位的数相比,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下一位,一位一位的比下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