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将教学反思写好,才可以让自己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得到记录,一篇优秀的教学反思是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和真实的教学能力的,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数的比大小教学反思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数的比大小教学反思篇1
一、关于例题的思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可有以下几种方法思考:转化成分数来想大小;画成图比面积大小;添单位想实际大小;数轴图上看大小。这几种方法前面第一课时都有基础(整数部分不为0的图第一课时未出现,稍有困难),学生有一定得知识基础。但书上例题创设情景,从比较冷饮的价格来得出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我认为有了情景,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受情景的影响,就只会从钱币大小的角度来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了,就想不到其他三种说明小数大小的方法了,书上在想想做做中把其它几种方法进行了补充,但我认为这个环节应该提前,既然学生有这样的知识基础,就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去研究,让学生从分调动旧知,多角度地去说明这一问题,并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因此,我认为例题直接给学生两个一位小数,让学生先判断大小,然后再想办法去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鼓励多种方法验证。
二、关于练习的思考
想想做做中的1—4题,其实是对例题比较方法的补充,目的为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我把这个环节提前了,在复习中,就把这四种类型的题目,进行了按要求写小数的练习,在例题中也把这四种方法全部进行了处理,所以我认为在这儿这些题目就不必再处理了。
第5题立足于让学生概括出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虽然教材没有要求学生能概括,但如果每次比较都要联系小数的意义来比较,也太麻烦了,而且这种方法的概括对于学生来说,也不是个难点,既然能意会有能言传,何不让他们说个明白呢?
第6题是把两个数的比较拓展位3个数的比较,我把书上的要求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根据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了两次排序,让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同时,明确要根据具体问题明确是按什么顺序来排列,养成好的审题习惯。
小数的比大小教学反思篇2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3、结合探索规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社会常识和自然常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并归纳出小数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难点:
应用规律正确计算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特别是其中小数点移动时须补“0”。
课程实施:
一、情景引入
1、谈话:最近老师作了几项物品单价的调查
小黑板出示
品名一枝圆珠笔一块橡皮一辆玩具小汽车一台电风扇
单价2.50元0.25元25.00元250.00元
2、你能将这些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吗?
一学生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0.25
3、引导比较
这四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板书:数字相同,小数点位置不同
4、揭示课题:
小数点位置移动了,就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出示例2
(1)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2、汇报计算结果,并板书
5.04×10=50.4
5.04×100=504
5.04×1000=5040
问:5.04乘以10、100、1000后,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怎样?
引导比较:5.04×10以后小数点位……
问:5.04是一个两位小数,将5.04×1000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三位,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移动小数时数位不够用“0”补足)
3、请学生自己举例,用一个小数分别乘以10、100、1000,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4、引导小结,并适当评价。
把一个小数乘以10、100、1000……后,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黑板出示规律
5、追问:如果把一个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把这个小数分别乘上多少?
三、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例3
(1)出示例3,并说说你能从表格中知道些什么?
(2)问:你能告诉大家:每千克黄豆中蛋白质含是多少克吗?
你能把0.351千克改写成克作单位的数吗?
(给你们一分钟时间,一分钟后,请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指名回答适当评价
2、完成试一试
(1)读题
(2)填空
(3)交流
3、完成练一练
指名口答:
问:36乘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练习十二第4、5题
指名口答,并选择其中3小题“1000×2.1=,0.24升=()毫升,0.65吨=()千克”请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1)问:同样的物体在地球上的重量和在月球上的重量哪个轻?为什么在月球上轻很多呢?
(2)引导审题,相机板书
先理解题意,再问:地球上重10千克物体在月球有多重,认为什么怎样算?为什么?
板书:地球月球
1千克0.16千克
10千克?千克
100千克?千克
1000千克?千克
(3)学生独立完成后两个问题
3、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引导审题,板书引领
先理解题意,相机板书,再问:1000
平方米释放多少千克氧?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
1平方米0.1千克0.073千克
1000平方米?千克?千克
(3)学生口算结果,并说说小数点怎样移动?
4、拓展延伸
10千克甘蔗可榨糖4.2千克,照这样计算,1000千克甘蔗可以榨糖多少千克?
五、全课总结
六、作业布置
教后反思:
一、实现两个转变,促进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整节课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途中,采取多维互动,合作交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启迪。实现了对知识的自我构建,让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促进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二、多维互动,实现学生认知的自主构建。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合作交流。学生之间本来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其实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因为学生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低的发展区。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发现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再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观察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从而引导学生比较、合作、交流。在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请他们选择各自的方法把0.351千克改写成用克作单位的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让独立思考的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交流、全班交流,让极大部分学生能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从而实现学生认知的自主构建。
三、激励评价是推动有效学习的动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探究精神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激励评价的同时,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既是一种数学化的过程,也是推动有效学习的动力。
小数的比大小教学反思篇3
“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归纳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在引入时,我先复习整数的大小比较,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小数的大小比较。由于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难度并不是很大,所以在在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尝试、自主研究、自主总结。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