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找规律教案8篇

时间:2024-01-28 作者:Kris 教学文档

通过教案的准备,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教案的编写过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学找规律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找规律教案8篇

数学找规律教案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4页至75页。

教材分析:

这个教材内容是在学生经历了“有趣的算式”、“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三个探索与发现的学习过程后,教材再次以“探索与发现”为,其宗旨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及对应的商的关系,从而发现“商不变的规律”的学习过程,感受探索与发现的成功与快乐,进一步掌握探索与发现的方法;并使学生在深刻理解了“商不变的规律”的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计算中和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同时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课件演示故事内容)请看大屏幕猴子分桃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儿住着一大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让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小猴子一听,连连摇头,“不行,太少了!太少了!”“那就给你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小猴子喊道:“还少,还少。”“还少呀?那就给你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吧。”小猴子得寸进尺,试探地说:“大王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呀?”猴王一拍桌子,显出慷慨的样子:“那好吧,给你80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xx只小猴子,这下你该满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我看大家也笑了)

师:为什么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让更多的小猴都吃到了桃子。师:你心地真好!真善良!)

生1:因为猴子吃到了更多的桃子了。

师:其他同学认为呢?

生2:因为无论怎样分,每个猴子吃到的个数都一样,都是4个。

师:是这样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8÷2=4 80÷20=4 800÷200=4 8000÷20xx=4

师:哦,原来是这样,你真聪明!为什么每只猴子每次分到的桃子都一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规律,概括性质。

(一)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1)课件出示

8÷2=4

80÷20=4

800÷200=4

8000÷20xx=4

(2)观察讨论

a、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讨论后,代表汇报结论,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一个数,商不变。)

b、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个别汇报结论,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一个数,商不变。)

c、再看第二个例子,是不是也这样呢?

d、你能举些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在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中写出一个例子(师巡视,收上展示)

被除数

除数

e、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0或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生可同桌讨论,再汇报,举例说明)

师:真棒,能把你的发现用一句话说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尝试归纳发现的规律,师板书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二)教师小结,揭示课题:这就是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

三、反馈练习,深化认识。

1、填数。

20÷5=4

( 20 ×6 )÷( 5 × □ )=4

( 20 ÷ □ )÷( 5 ÷5 )=4

( 20 × □ )÷( 5×8 )=4

2、已知48÷12=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怎样改一下就对了。

⑴(48×5)÷(12×5) =4 ( )

⑵(48×3)÷(12×4) =4 ( )

⑶(48÷6)÷(12×6) =4 ( )

⑷(48÷4)÷(12÷4) =4 ( )

3、抢答。

⑴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⑵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

⑶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

观察与思考

下面是淘气计算“400÷25的过程,仔细观察计算的每一步,你受到什么启发?

400÷25=(400×4)÷(25×4)=1600÷100=16

请你说说这样做的好处:看到25想到4,把除数变成100,除以100就是把被除数去掉两个0,这样便于简便计算。

你能用这个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150÷25 800÷25

20xx÷125 9000÷125

四、课堂总结。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你的感受或收获。(思考半分钟后作答)

五、作业布置。

1、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2、填空(在□中填数,在○中填运算符号)

200÷40=5

(200×4)÷(40×□)=5 (200÷2)÷(40÷□)=5

(200×3)÷(40○□)=5 (200÷4)÷(40○□)=5

(200×□)÷(40○□)=5

数学找规律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书本第11页

...
《数学找规律教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