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教学的启发性,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任务,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河水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河水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糖能溶化使水变甜,愿意和同伴分享。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棒棒糖搅拌的动作,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王老先生有块地》音乐录音、棒棒糖若干、温水杯若干、“甜甜的河水”故事凰面。
活动流程:
一、甜甜的棒棒糖
1、观察故事画面:小兔有根棒棒糖。
2、交流:这是一根怎样的棒棒糖?
3、甜甜的糖有各种各样的味道、形状,我们都喜欢甜甜的糖,可是多吃会蛀牙。
二、一根棒棒糖
1、边听故事,边看故事画面。
2、交流:朋友们都想吃棒棒糖,可是只有一根,怎么办?一根棒棒糖怎样和许多朋友分着吃?
3、演示:小兔将糖溶化在水中的办法。
4、交流:糖会溶化在水中吗?水会有什么变化?
三、快乐的棒棒糖
1、操作:幼儿将棒棒糖放在杯中。
2、模拟:
(1)我是一根棒棒糖(幼儿用肢体动作扮演棒棒糖)。
(2)会搅拌的棒棒糖:
霸欣赏音乐——棒棒糖是怎样搅拌的?
动作再现——用肢体动作表现棒棒糖的搅拌(有节奏、创造性地表现)。
故事穿插——幼儿多次表现。
四、甜甜的河水
操作品尝:水变甜了吗?——尝尝我们的水。
河水教案篇2
教材解读
本文用新鲜诗意的语言,写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美丽的,自由的,快乐的,是充满爱与生机的。这一切,缘于童年作者的自由无拘和快乐自在。祖父的园子,可以说是现实生活中无家可归者——萧红的精神家园,它蕴含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它的核心教学价值主要有:
1、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2、感受本文新鲜、诗意、浪漫的语言,理解作者融情于景,借景传情的写法。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简单了解作者萧红和《呼兰河传》。
3、熟读课文,体会“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我”童年生活的情趣。
4、感受本文鲜活诗意的语言,理解文章融情于景的写法。
5、初步了解祖父园子的象征意义。
6、熟读倒数第四段,并尝试背诵。
7、课外阅读整本《呼兰河传》或阅读其他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高尔基的《童年》等。
教学重点
目标3和目标7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方法
预习法 自读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作业:
1、识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课文中不懂的词语。
2、自己查阅一些有关萧红和《呼兰河传》的资料。
3、用“——”画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用“﹏﹏”画出我在园子里干了些什么。
4、你觉得“我”在园中的哪些事最有趣,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批注在课文的相应处。
5、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6、“我”在园中的生活(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儿看得出来?与祖父有关系吗?
7、熟读课文倒数第四段,即“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想一想,它和“我”的心情有什么关系?
8、你能说说祖父园子的象征意义吗?
9、熟读倒数第四段,并尝试背诵。
二、课堂学习:
(一)检测字词
1、请学生齐读课后的八个生字:蚱、嗡、啃、樱、蚌、嘟、倭、瓢。提醒易读错的字。
2、组织听写“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然后评改。
3、交流解决不懂的词语。
(二)教学课文内容
1、请生回答“园子里有什么?”,并适当小结。
(明确: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 倭瓜 黄瓜 玉米 韭菜 谷穗 ……)
2、请学生答“我在园子里干了些什么?”,根据回答情况适当小结。(明确:观赏小昆虫、 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水 、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用草帽遮脸睡觉)
3、提问:这些事情中哪些你觉得最有趣?并说说你的感想和体会?(例:⑴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这些事你体会到什么?——淘气、调皮。)
(三)体会思想情感
1、请学生用一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的园子?(明确:好大,好多,好看、好玩、有趣、美丽、有生机、自由、有活力、快乐、温暖、充满爱……)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我在园中的生活(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儿看得出来?与祖父有关系吗?(明确:自由自在,快乐无忧;从我做的许多事情,从园中描写的景物看得出来;有关系,是祖父的慈爱与宽容给了我自由和快乐)
(四)感受语言,理解写法
1、引导学生品读倒数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读出自由和快乐的情感。组织点评。
(2)为什么园中的景物在作者的眼里是这样的自由和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境由心造”,因为作者的身心是自由的,其眼中的景物色彩也都是自由的,这是一种融情于景,借景传情的写法。我由于自由而快乐,自由的景物也就有了快乐的色彩。)
(3)引读: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
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_;
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
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_;
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
2、有感情地朗读倒数第四段或其他喜欢的语段。
(五)交流资料,了解园子的象征意义
1、请学生出示交流萧红和《呼兰河传》的资料。
2、老师简述祖父园子的象征意义。(祖父的园子,从作者的生平和整部小说来看,与其说是一个真实存在,不如说是一个不断依凭记忆、想像再造的精神空间,一个现实生活中无家可归者萧红的精神家园,一个绚丽多彩的精神符号。祖父的后花园,体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六)积累语言,推荐课外阅读
1、 课外背诵倒数第四自然段。
2、课外阅读《呼兰河传》或有关写童年的作品,如高尔基的《童年》等
板书设计:
一、人物活动(瞎闹,帮倒忙):
种小白菜
铲地
摘黄瓜、追蜻蜓
采花心、绑蚂蚱腿
浇菜
二、生活环境:大花园
动物:蜂子、蝴蝶、蚂蚱……
颜色:白、黄、金、绿……
植物:榆树、谷子、黄瓜……
三、人物关系:祖父和我
四、主题:爱、自由、留恋
?呼兰河传》教学反思
?呼兰河传》(节选)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课前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首先,课前让学生结合预习题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最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读相关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同时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相机引导学生板书。
课下,认真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没有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总是一步一步牵着学,对学生不放心。其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