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狼》教案模板7篇

时间:2024-03-13 作者:Fallinlove 教学文档

写好教案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出色的教案是帮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七年级语文《狼》教案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七年级语文《狼》教案模板7篇

七年级语文《狼》教案篇1

一、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 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 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有哪些?

3、 背诵《春》的1--3节。

二、 诵读第4--7节,品味“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1.学生自由诵读4--7节,讨论如何读才能表达出感情,注意节奏、重音、抑扬起伏等。

2.结合上一课布置的作业,请学生分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写作特点,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春花图”①顺序:由上而下、由实到虚、由正面到侧面。

②语言:修辞--拟人、比喻、排比(分别讨论其作用)

用词--“闹”“飞”“眨”等(体味语言生动形象的感染力)

③特征:百花竞放--“不让”

鲜艳芬芳--“红”“粉”“白”“甜味儿”

多而闪烁--“遍地是”“眨”

④感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结合表达效果分析概括)

“春风图”①顺序:由触觉到嗅觉再到听觉的顺序

②语言:修辞--引用、比喻、拟人

用词--“抚摸”等

③特征:和煦、芳香、悦耳

④感情:喜爱

“春雨图”①顺序:由近及远、由景及人

②语言:修辞--比喻、拟人

用词--“笼”“逼你的眼”等

③特征:细密、闪烁、绵长

④感情:喜爱

“迎春图”①顺序:由点到面

②语言:修辞--引用“一年之际在于春”、叠词

③特征:充满活力

④感情:喜爱

3.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背诵。(注意运用朗读技巧准确表达文章感情)

三、齐读课文,感知“赞春”

1、请学生齐诵第8--10节,体味其中的美感。

语言清新流畅,用了比喻、排比, 其中比喻,相同的本体是什么?(春天)

喻体是什么?(娃娃、小姑娘、青年)

强调了春天的什么特色?新、美、力。

(1)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是生命的开始。人的生命从此在希望中茁壮成长。一切都是新的。

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写出了春天的“新”;照应了“一切像刚睡醒的样子”中的“刚”,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

(2)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充满朝气和色彩。大地呈现一片锦绣,处处是鸟语花香。它的美令人陶醉。

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写出了春天的“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使人想起“春花图”中繁华似锦的图画。

(3)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天有无穷的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她有“无穷活力”。春天有顽强的生命力。

用三个字概括就是新、美、力。

除了比喻,这三个句子还组成了一组排比句,分行排列,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节奏感强,表现力丰富,极有感人的力量。

好了,我们来注意一个细节, 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用“去”字结尾,正与开头那个字呼应?“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

我们再齐读,来赞美一下这样一个新、美、力的春天

四、总结全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1、 主题思想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春天是如此的美丽,你能说说是为什么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2、 写作特色

①观察细致,特征突出

②结构严谨,顺序明晰

③语言生动,流畅优美

④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3、 小结:《春》是一幅精美的画,它形象生动,姿态万千,色彩缤纷,春意盎然。《春》是一首动听的歌,它曲调优美,节奏欢快,动人心弦,发人深思。其实朱自清留给我们的美文不仅仅是《春》,他的《荷塘月色》,他的《背影》,他的《绿》都是不朽的篇章。课后请同学们再次亲近朱自清,感受朱自清心灵中飘扬的那片风景。

五、 布置作业

1. 背诵全文。

2. 课外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注意细致观察,描写突出景物特征。

板书设计

朱自清

基本特点 阅读方法

盼春

春草图 新

特征突出 春花图 诵读文章

顺序明晰 绘春 春风图 美 品味语??

语言优美 春雨图 感情真挚

情景交融 迎春图 力 分析特色

七年级语文《狼》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丫杈、寂寞、憔悴、肃杀、诀别、嫌恶、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和词义。

2、明白本文的主旨。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

3、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4、借鉴本文在铺陈误会和冲突中写亲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意,体味本文在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层现的浓浓的亲情。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在自主阅读中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2、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

(二)简介本文的作者鲁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预习检查

(一)读准下列字音

1、生字

丫杈chà憔悴qiáocuì模样mú嫌恶xián wù可鄙bǐ什物shí

惊惶huáng瑟缩sè惩罚chéng虐杀nüè宽恕shù苦心孤诣yì

堕duò蜈蚣wúgōng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

嫌xián嫌恶怒nù愤怒堕duò堕落

赚zhuàn赚钱恕shù宽恕坠zhuì下坠

诀jué诀别

决jué决定

抉jué抉择

3、多音字

è凶恶shí什物mó劳模

恶ě恶心什模

wù嫌恶shén什么mú模样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主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

②停顿恰当;

③读出感情;

④读出重音。

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

②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

③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④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⑤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序、倒序、插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听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二)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三)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一)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二)略说人物

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大致会这样说:

(1)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

...
《七年级语文《狼》教案模板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