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挑战,通过提前写好教案,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的使用,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长江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长江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训练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把每一个字都读正确,把每一个句子都读连贯,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音量的变化。
重点难点:
1、本诗的朗读要求以“正确、清楚”为重点、为基础,音量变化为辅。
2、应重视朗读中的领读示范作用,帮助、鼓励朗读水平低的学生大胆朗读,达到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我们的母亲河吗?同学回答(略)
2、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到过或是在电视上见过呢?同学回答(略)
3、教师作总结引出新课: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4、第一句中:“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
备知识点: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8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附:世界河流的排名: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流经九省二市分别是:(指着地图)
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二、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幻灯片)
三、由教师范读来训练学生“正确、清楚”的朗读能力。
1、教师范读前四句,请同学说说老师读的好不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好?
2、教师总结如何朗读,然后让学生全班齐读前四句,纠正其中的不足之处。
3、运用齐读,散读等朗读全文。
四、听录音朗读
1、先听录音,然后跟读。
2、对比同学们自己所读的语气语调,请同学们作一些评价。
3、以个别、分组、全班的形式来朗读。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解释
2、练习册??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训练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把每一个字都读正确,把每一个句子都读连贯,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音量的变化。
2、通过朗读感受课文抒发的赞美长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重点难点:
1、本诗的朗读要求以“正确、清楚”为重点、为基础,音量变化为辅。
2、应重视朗读中的领读示范作用,帮助、鼓励朗读水平低的学生大胆朗读,达到基本要求
3、在朗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整体感知,分析要适度,不宜琐细。
教学过程:
一、全班齐声朗读全文,看看和没上之前有何不同?
二、比一比谁朗读的好?(比赛)
三、听《长江之歌》歌曲,感觉其中所要抒发的感情。
1、文章写了长江哪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江雄浑壮美的巨人般的气概。二是长江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兴盛建树的不朽伟绩。
2、解决课后练习三
第一题: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讴歌长江。
第二题:长江以其丰富的资源,灌溉祖国大地,哺育各族儿女;长江以其宽广的流域,将西部巍巍群山和东部浩瀚的大海连成一片;在新的时代,长江之水把祖国大地灌溉得更加肥沃,并以崭新的姿态为推动四化建设作出贡献。因此可以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
第三题:全诗表达了亿万人民对长江的热情赞颂和对祖国无比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3、时间允许的话,学唱歌曲《长江之歌》
四、作业:
1、练习册p1二、三
2、复习《长江之歌》
3、预习《生活是多么广阔》
长江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
教具器材:
挂图、录音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指导。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1)、自学生字词。
2)、检查处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看图说话。
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听音乐。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4)、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
汁
哺
挽
涤
埃
灌
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1、学生认读。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
1、读课文,背诵古诗,学习歌曲。
2、抄词语(两遍)。
3、组词。
哺()溉()涛()源()
辅()概()滔()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背诵诗歌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训练
播放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人母亲的情怀。(引读)
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分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齐读
自由读。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
精读第2节。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讨论:(“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默读第1节,思考,讨论交流:(“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第一句读得很深情,最后一句读出“赞美”“依恋”
四、练习朗读全诗。
师引读学生跟读。
指导朗读、背诵,学唱歌曲。
交流:(“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