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500字6篇

时间:2022-07-19 作者:Indulgence 教学文档

写读后感是我们记录自己读书感受最直接的方式,撰写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名著所写的理解,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500字6篇,供大家参考。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500字6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500字1

郑杰校长,最大的成功就是善于用笔思考。这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最大体会。捧着这本书,看着他的一条条建议,心想,郑杰校长是个很真诚的人,书的内容也就是他的办学思想。这本书的影响,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认为真正的影响就是在偶然的不经意间的阅读过程中自动的产生的,尤其是我们当老师的在听惯了各种各样讲台上、主席台上滔滔不绝的说教后,在难得的清闲之中,对不经意间的一点心灵的萌动,会觉得是那么珍贵。”

一、读“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有感

幸福人人追求,只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和方式不同,有的人追求的是物质生活,在作者看来这是幸福的第一层楼。但物质生活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获得的,而且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需要人们为此付出代价。如果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一旦成为人的唯一目的时,人将会迷失自己。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物质生活都有了保障,平时大家在一起诉苦的不是什么经济困难问题,而是做教师的工作压力问题。现在学校领导、家长、社会对教师工作要求很高,学生也越来越难教,我们常常为此而苦恼。这是作者告诉我们要学会用艺术来“宣泄”,可以将音乐、美术、小说、电影等作为自己人生的精神导师,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自己艺术的眼光和心灵,更应把教书当作是一种艺术创作。享受艺术生活就是作者所提出的幸福的第二层楼:“单纯的物质生活其实是一片沙漠,精神生活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使人永保年轻之心。

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巴尔扎克曾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作为教师我们思考更多的应是教导人的问题,思考我们为什么而教、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我们要不断探索,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这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幸福的第三层楼。

作者就是用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三层楼的比喻,告诉了我们一个优秀教育者所追求的人生目标。这个比喻也像一面明镜,让我对照自己,我要努力登上第三层楼。

二、读“顺乎人性是最美”

在这条建议中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是在教育民主平民化的今天,不应再将教师的职业神圣化,也更应告诉所有人:每一个教师都是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神。而对于我们来说,首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当老师,首先是当回自己,不要刻意扮演,更不要老想着证明自己像个老师。其实你无须证明,你就是老师。如果你真实,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学问,那么就尽情地在学生面前表现你自己吧。当你表现自己的时候,在学生心中,尽管你不高大,也不漂亮潇洒,但是你最美。”

这使我想起了爱因斯坦的那句话: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所有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幽默”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一个老师能把他自身的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学生,那是他最成功的教育。扪心自问,我留给了学生什么?我又为学生做了什么?在读了作者的另一条建议“为了孩子们当下的人生幸福服务”后,我深受启发。

三、读“为了孩子们当下的人生幸福服务”有感

作为校长,作者不仅为他的教师搭建“幸福的三层楼”努力,而且提出教师应为孩子们当下的人生幸福服务。人生是由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一个个阶段组成,童年和少年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任何一个阶段的缺憾都是一生的缺憾。许多人的一生不幸福源于他童年的不幸与受到的伤害。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应该为我的学生童年时代的幸福服务。我想这种服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引导学生寻找到自己的正确的幸福源泉。对那些乐于学习、擅长学习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各种学习更多知识的机会,让他们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幸福感和自信心;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就要分析他们学习差的真正原因: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就要及时帮助他端正学习态度;是学习能力的问题,教师除了不厌其烦地提供帮助外,更应引导学生寻找另一条到达幸福的道路。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此书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也让我深思,我想这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带给了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500字2

本学期,我们的王校长给大家推荐了好几本著名的教育专著,推荐我们要抽空学习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就是其中的一本,端午节放假期间,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推荐”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爱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推荐。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刻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都认为时刻总是不够用,每一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忙忙碌碌的一天时刻就过去了,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推荐:读书。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刻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刻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刻来准备的!”在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就应总是抱怨时刻太少、事情太多。而就应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刻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

其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条推荐也对我帮忙很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个性是在上课或进行学习活动时,有些学生个性爱开小差,于是在老师他们的评语中都有这样一句:“期望你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就应说,注意力不集中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联,他们个性容易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持续不了多长时刻,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不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但如果你去强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究竟给我们提出了怎样好的推荐呢?在那里,他说“要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用心途径,这就是要构成、确立并且持续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但是有必须的困难。我对这段话的明白是: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儿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因很多时候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

...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500字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