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其实就是教育工作者为开展教学工作所提前写出的书面文体,教案是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早完成的书面表达。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北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北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跳绳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
体会计算法多样化。
2、发展初步的会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通过跳绳的活动,引入。
1、先引导学生看懂主题图中的统计表,然后让学生提出总是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并记录学生当时 跳绳的次数,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总是可以先引导学生先解决类似“小
东比小红跳几下”这样的问题
3、让学生尝试列出算式。
二、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
教科书上三种方法是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方法,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帮助。
三、试一试。
让学生根据统计表独立列出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四,想一想。
100——48, 先让学生估算,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
五、练习反馈。
1、用竖式计算。
请4位学生板演,再集体校对,
2、买一个羽毛球拍多少钱?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再列式解答,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第3题中()+40的答案不唯一。可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如果是其它数,它就无家可归了。
北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激发兴趣
老师很想知道大家的年龄,谁愿意告诉老师?
学生纷纷举手,我要猜出你们的年龄。请一名学生上台,把自己的年龄写在黑板上,老师背对黑板,面向学生猜年龄。
请你们帮老师提示一下,我猜的是大了还是小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小猴和小熊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想邀请你们去做客,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你从动物乐园了看到了什么?
小猴和小熊拿了很多果子,你们能数出它们的数目吗?
学生仔细数,并汇报数的结果。
小熊有21个红果,小猴有18个红果。
2.怎样来比较谁拿的红果多呢?
怎样来比较21和18的大小?你有什么好办法?
3.学生组内讨论,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请把你的比较方法和你们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谁愿意把你们找到的好办法和全班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组内交流,可能找到的方法有:
方法1:用数的顺序比较。(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从前往后数。先数18,再往后数三个数是21,所以21比18大,21﹥18)
方法2:实物模型比较。用方块代替红果摆一摆,比一比,发现21个方块比18个方块多出3个,所以21﹥18。
方法3:借助中间数比较。(21比20大,18还不到20,所以21比18大,即21﹥18)
方法4:借助计数器比较。(先把21和18这两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再在计数器上比较:21的十位上有两个珠子,表示2个十,18的十位上有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18)
方法5:用数的组成比较。(21的十位7是2,表示2个十,18的十位7是1,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18)
4.写一写,比一比
观察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写一写,比一比。
三、巩固练习。
1.比大小。课本第29页第1题。学生先写出计数器上的数,在用学过的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
2.填一填。课本第29页第2题。答案不唯一,引导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答案,教师及时及鼓励。
四、:你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吗?补评:
板书设计:
谁的红果多
21﹥18
21的十位7是2,表示2个十,18的十位7是1,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
北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交流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打一动物)
师:青蛙经常在上面地方?他们在田里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 (板书课题)
师: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
[设计理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生活经验得基础上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并提出问题。
生1:我发现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在田野里吃虫子。
生2:我知道青蛙妈妈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
2、根据故事情境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了几只害虫?
3、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求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设计理念: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北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北师大版)第二册4849页
教学目标 :
1、 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 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实物投影仪、各种书的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整理
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