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名教师,需要定期制定好教案,教案写好了,确保教学进程顺畅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物理课教案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物理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
2.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能力目标
1.能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能进行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4.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5.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一个学生能常见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金属都可以导电,而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选材却不同.
本节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实验引入导体虽然可以导电,但同时对电流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法”把影响电阻的因素一一导出.
教法建议
本节宜采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本节的所有结论都是由实验推导而来,应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领悟“控制变量”的物理研究方法,演示验证分组实验,学生信服,培养思维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力.
导体能够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其两端的电压及其中的电流无关、导体的电阻只有通电的时候才表现出来.
由于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很多,在实验研究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每一次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再观察相应的电阻的变化.
为了表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可用电阻率表示.某种材料制成长 ,横截面积为 的导线在20℃的电阻值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一是让学生知道电阻是表征导体对点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以及电阻的单位;二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三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本节教材以电阻概念的定义、电阻的大小和单位、常见的电阻器为核心展开,直接给出了电阻单位的名称、简称、符号。在讲授新课时,我采用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掌握以上各知识点。
首先,我通过知识链接环节,回顾导体和绝缘体、电流和电压以及电流表的.使用,以备课堂新授所用。然后在学习新课环节,我采用学校所倡导的“问题导学、交流合作、展示提高、当堂达标”四个教学环节展开。问题导学部分,我提出问题:导线多用铜、铝制成,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它来做导线呢?随后通过演示实验:将甲、乙两段导体分别连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的亮度,引入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再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电阻部分的基础知识点。通过对常温下导体和绝缘体的排列顺序表引入不同材料的导电或绝缘性能不同,进而引导学生展开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学生通过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最后再通过当堂达标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深刻地理会了方法的实质,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依据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舞台。但纵观整节课的实施,我仍感到很是失败。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放开手,而是让学生在一个老师有所限定的范围内,根据老师的意愿来猜想;在进行实验环节,因事先未做好充分指导,学生对导学案的使用有些脱节,只是盲目的去连接电路,而对于为什么连?怎样连?都有些盲目。由于在探究实验环节花费时间较长,最后的当堂达标未来得及完成。
在评课环节,各位老师给我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1.问题导学环节设想不够全面,致使学生对电阻的概念的理解有些生硬。学生为什么要学电阻?电阻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可以从输电线、电炉、电灯等对电阻的不同要求,如果有3伏的电源,而所连接的小灯泡只需2伏的电压,那应怎么解决呢?2.猜想环节可让学生对着导线猜想,交流设计方案,并且为学生解释为什么要用镍铬合金线做实验?3.在总结实验结论环节,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得出,增大学生活动时间,增大练习量。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物理课教案篇2
一、教材内容
分析平抛运动的规律是前一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具体应用,是以后电磁场中带电粒子做“类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因此这一节很重要。教材主要通过实验及频闪照片来说明平抛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学生通过实验很容易体会到平抛与自由落体的等时性,但很难得出竖直方向就是自由落体。另外频闪照片只有竖直方向的比较,没有水平方向的比较,学生不容易得出结论。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本节课重点是明确平抛运动可以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代替,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难点是利用平抛运动规律说明运动轨迹,解决飞机投弹等实际问题。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所以利用平抛运动规律说明运动轨迹,即课本“多学一点”和“课题研究”内容,留给学生课后思考、研究。
二、教学思路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抛运动是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2、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会处理简单的问题。
3、应用平抛规律解决飞机投弹等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课件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发挥数学工具作用,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平抛的理论推证和实验证明,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通过对平抛运动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到复杂的物理现象可以用简单的公式反映。体现了物理公式的简单美。
(二)教学设备准备教材实验装置,教学网站,多媒体设备,频闪照相机,玩具弓箭。
(三)学习者目前状态和任务分析知识方面: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理解曲线运动是直线运动的合成。方法方面:知道怎样求合运动和分运动。情感方面:有对上一节内容应用的愿望,即对平抛运动的规律进行研究的'愿望。通过本节学习主要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明确平抛运动可以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代替。利用平抛运动规律说明运动轨迹,应用平抛规律解决飞机投弹等实际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
(四)教学流程设计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师)→搜集信息、讨论解决(师生共同)→比较思路、知识总结(生)→结合案例、分析巩固(生)。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事件媒体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2、搜集信息、讨论解决
3.比较思路、知识总结
4.结合案例、分析巩固
作业:研究作业选做作业书面作业电脑投影(师)演示实验(师)电脑投影(生)黑板演示(生)电脑投影(师)电脑投影(生)电脑投影
情境一:请你来当飞行员网上找到此动画,此动画通过对飞机和轮船速度的设定,算出飞机在何处丢炸弹可将轮船炸掉,教师操作将轮船炸掉。师问:要想投得很准,弹无虚发,必须算出飞机离目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