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数学教案5篇

时间:2024-07-09 作者:loser 教学文档

教案是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撰写具有实践性的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连加连减数学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连加连减数学教案5篇

连加连减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连加减法的计算,并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的连加和连减计算。

教材分析:

由于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过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所以,通分是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教材先安排了三道通分的复习题,复习已学的通分知识。然后通过三个例题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例1,结合直观图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重点是引导学生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例2在例1的基础上类推出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例3,结合异分母分数连减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有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采用不同的通分方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把三个分数通分p124准备题

2.计算p124、2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3

a、出示例3

b、读题后列出算式

c、想一想这三个分数的分线有什么特点?怎么计算?

d、反馈讲评

e、看书p124

2.教学例4

a、自学例4,看了后你想说些什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b、你觉得和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有什么时候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c、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尝试练习p125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p125、1--2

2.比较大小p125、3怎么比较?

3.应用题p126、4--5

4.: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时候?你还想说些什么?

连加连减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 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1.2过程与方法: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喜欢学习、乐意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2 教学难点:

(1)把第一步加或减得出的结果记在脑子里,再参与第二次运算。

(2)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2.3 考点分析: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再进行运算,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工具

课件、小棒、三角形、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出示10之内的加、减法,请同学们口算。

2、出示图片,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计算。

探索新知

一、学习连加

1、引导观察

师:同学们,芳芳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芳芳在干什么?

(出示芳芳在喂5只小鸡)

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师:请同学们观察,认真看发生了什么事?出示来了2只鸡的图片。

谁能把图意叙述一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5=2=7)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又有怎样的变化呢?出示又来了1只鸡的图片。

2、交流、汇报。

①问:你看到了什么?谁能把图意叙述一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

生:芳芳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

生: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小鸡。)

学生说出算式:5十2十1

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不是。

3、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师:像这样一个数加上一个数再加上一个数,叫连加。

板书课题: 连 加

4、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问:5十2十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①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②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③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师板书:在5+2的下面划一条横线,并把得数7记录在横线下面,再在7+1的下面划一条横线,写出得数8。

师再演示一遍课件加深算理。

④再出示小熊图片,以此为例讲述连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连加的运算方法与过程。

5、做一做:

学生摆小棒,先摆出4根小棒,再摆出3根小棒,最后摆出1根小棒,一共是几根小棒?怎样列式计算呢?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学习连减

1、出示挂图

问:先有几只鸡?

①老师移动2只鸡,表示走了。

问: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2。

②老师再移动2只,表示又走了2只鸡。

问:又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

③问:谁能说一说这剩下的4只鸡是怎样算来的?

问:那么也就是说是几减几再减几?

随着学生回答,老师在8-2的后面接着写“-2”。

2、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减”

师:这道题是从1个数里先去掉一个部分后,再去掉一个部分,也就是连续去掉两个部分,这就是要学习的新知识:连减。(板书:连减)

师:算式读作8减2再减2。

3、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师:连减的算式怎样算呢? 谁能根据连加的计算顺序,说说这道连减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计算过程

师板书:在8-3下面划一条横线写上5,在5和2的下面划横线,相减得3。

指名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再出示海鸥图片,以此为例讲述连减。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连减的运算方法与过程。

4、做一做:

学生摆圆片,摆出9个三角形,先拿走5个,再拿走3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计算?

5、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你用连加连减来计算的问题?

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的第1题。

2、练习十四第2题。

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图意,将算式补充完整。

3、练习十四的第4题。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学生先说题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填在书上,指名学生说,集体订正。

4、练习十四的第5题。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5、做:填上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9。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初步体会到了计算的变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会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口算和计算能力。这节课的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下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同学们课后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先梳理,然后进行归纳和总结,把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方法牢牢的掌握,多练、多算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连加连减数学教案篇3

1教学目标

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3、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并且初步学会解决图画信息和文章信息相结合的数学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星期六小明坐上口算号列车去乡下奶奶家,来算一算这些口算吧!

4+2= 3+2= 3

...
《连加连减数学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