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处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思考教学目标和方法,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敬畏自然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敬畏自然的教案篇1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词;了解反问句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亲近、敬畏、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思想目标: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树立环保意识。
能力目标: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的含义。
二、走进课堂:
请大家欣赏一幅获得20xx年度公益广告国际大奖的宣传画。并猜猜宣传画的空白处会配上哪些文字?(图片略)
三、走进文本:
什么是“自然”,什么叫“敬畏”?
一句话概括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
自然是万事万物的统称。敬畏是既敬重又畏惧之意。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类自己!
四、解构文本:
结构图(略)
五、品味文本:
请自找一句喜欢的话,与同学一起分享。
请品味以下既形象,又富有哲理的语句。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赏析:这句话使用了反问与比喻的修辞,既加强了语气,发人深省,又生动形象说明了人类破坏自然其实就是自取灭亡的道理。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赏析: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类智慧不过是自然智慧的一个杰作,我们依然是自然之子这个道理。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宇宙视为人类的弟兄,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宇宙万物都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我们必须与他们和谐相处的道理。
六、精读文本:
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明确: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明确:苍蝇蚊子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固然讨厌,但是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体现了大自然创造的精妙绝伦。
3、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具体比较了“相形见绌”?
明确:1、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2、大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各种事物以至人体,我们人类的智慧却不能。
七、走出文本: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写一句宣传标语。
保护碧水蓝天,营造绿色家园。 处处鸟语花香,生活充满阳光。
保护一片绿地,撑起一片蓝天。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
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八、能力提高:
正方:我们是“自然之子”。
反方:我们是“自然之主”。
正方:我们是“自然之子”。
自然无语,孕育万物。自然有万子,我们只是其中一子。高山无语,诠释“稳健”;苍天无语,诠释“高远”;大海无语,诠释“博大”。当我们站在高山,仰望苍天,俯瞰大海的时候,我们怎能不发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叹呢?
所以承认我们是“自然之子”,不是自卑,而是谦卑;不是懦弱,而是勇敢;不是无奈,而是明智。只有人类勇敢地承认我们是“自然之子”,我们才能细心地呵护我们的“自然之母”,和谐地与自然万物相处,因为它们是我们的弟兄。
反方:我们是“自然之主”。
我们说我们是“自然之主”,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像一位骄横粗暴的暴君,任意屠杀无辜。我们既然是自然的主人,就应该好好地爱护自然,就像爸爸是一家之主,他会好好地爱护家人。
任何一个“主人”都是从“孩子”子成长而来的。我们说我们是“自然之主”,并不否认我们是自然母亲的一个爱子。而是说自然之母会生老病死,我们作为自然之主,应该好好地照顾自然之母,让自然之母万寿无疆。
我们说我们“自然之主”,更多是说我们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自然之主”,不仅仅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责任。
九、作业布置:
1、睡前回顾本节课讲述的重要知识点。2、完成《学习辅导》。3、将你刚才的发言内容整理成200字左右的小。
十、结束语:
柳宗元曾经写了一首绝句让我印象深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原本表达了诗人在改革失败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苦凄凉的心境。但在今天学习了《敬畏自然》这一课后,我对这首诗却有了新的解读:我觉得不仅是伟大诗人,更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他在预言:人类的将来或许有一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到时候我们人类将会变成“孤舟蓑笠翁”,孤苦伶仃地一个人在“独钓寒江雪”。但愿他的预言永远只是一个危言耸听的“预言”,而不会成为我们人类的一个悲痛欲绝的“绝句”!
敬畏自然的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预习独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鹏斥鴳()蓬蒿()咫尺()
狼藉()相形见绌()美味佳肴()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咫尺:狼藉:
自不量力:相形见绌:佳肴:
(3)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语:同学们谈感受。(学生展示)
1、请你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请各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交流并口头展示)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2)你认为“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合作使人快乐,探究使人聪明:(讨论、交流,小组自由展示)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二、挑战自己(质疑思辨):
教师引导: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
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列举你提出的问题:
三、拓展研究:
根据本文精辟的论述和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敬畏自然的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知识:
⑴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对待自然要转变理念:不要宣称什么要征服自然,应该是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⑵ 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⑶ 了解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论述观点。
2、能力:
⑴ 学习本文形象的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⑵ 掌握各种论证方法。
⑶ 揣摩关键词语,体味深刻含义,培养语感。
3、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珍惜自然给人类的一切。培养科学的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设想】
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
?教学的重点】
1、把握作者的观点。掌握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
2、把握关键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1、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正确领会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义。
2、理解本文形象的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和讨论点拔法并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爱护环境是我们当今一个时髦的话题,也是一个严峻的话题,我们只要用肉眼仰视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