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

时间:2025-02-17 作者:Indulgence 教学文档

教案的准备过程能够激励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以适应新挑战,一份好的教案应当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体会“我”和老人互相关爱之心,懂得对人要有真诚的爱。

教学重点:体会“我”对老人的关爱之心和老人的博爱之心。

教学难点:联系语境体会结尾句“我恍然大悟,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她老人家……”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理解“施主”,直奔重点进行质疑。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板书:施主)什么是施主?昨天我们已经查字典了,谁来说说?(出示:字典中的解释是:和尚或道士称施舍财物给佛寺或道观的人。)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本文中施主是什么意思?(出示:本文中指施舍财物给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人称为施主。)课文中都谁是施主?(我老人)

2、(板书:真正的施主)大家读课题。我们已经读课文了,文中真正的施主是谁?你是从课文中哪里知道的?打开书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3、(出示课件)

“我恍然大悟,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她老人家……”

(1)读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你有什么问题吗?

(2)生质疑,整理问题:

恍然大悟?原以为?

想不到?

二.细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解疑,体会“我”对老人的关爱和老人的博爱之心。

过渡:我们真会读书,根据这段话提出这些有价值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老是读这段话行不行?对,提出问题后,我们应到全文中去找答案。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把你找到的答案在书上用曲线画一画,画完了再读一读。

(一)深入理解2和3自然段。(体会我是施主)

师:为什么说自己是施主?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1、(出示课件):

我想,在我们家乡,一个鸡蛋卖4角5分钱。我看到她很可怜,便定了5角钱一个,暗中提高了5分钱。国家不正在提倡“扶贫”吗?我暗下决心,作为一项“扶贫”工程坚持下去,做一个小施主吧!

(1)看这段话作者用引号给我们重点强调了一个词语“扶贫”,你理解这个词吗?(生说)

(2)小结:“贫”是什么意思?(贫穷)“扶”呢?(扶助,帮助)我们解释词语的时候,把这两个字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这个词语的意思了。说说吧“扶贫”什么意思?

2、(出示课件):

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老人实在可怜,便单方面决定每个鸡蛋再加5分钱,一个鸡蛋5角5分。

(1)面对我的再次提价,老人是什么表现?(指名读)

“僵持”是什么意思?好,现在谁跟我合作,也像文中我和老太太那样“僵持”一下?(师生对话)引导:我是老太太,你怎么做?……我们都不肯退一步,这就叫?(“僵持”)我们互不相让这就叫?(“僵持”)

(2)轻声读读这两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单方面两次提高价钱?(1、老人可怜2、扶贫)

3、你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课件):

卖鸡蛋的是个身体单薄、没儿没女的老太太,就靠自己养的几只鸡生活。

(1)是这句吗?孩子们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看这是个怎样的老太太?

(2)读读这两个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出示课件):

卖鸡蛋的是个身体单薄、没儿没女的老太太,就靠自己养的几只鸡生活。

卖鸡蛋的是个老太太,靠自己养的鸡生活。

引导学生:(出示红字:身体单薄、没儿没女)你体会到什么?把你感受到地读出来。(指名读)关于这两句话的理解,谁还有补充?(出示红字:就几只)“就靠自己养的几只鸡生活”你体会到什么?读出来。(指名读)

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4、就为这样一个可怜贫穷的老人,我愿意多花一些钱去买鸡蛋。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说自己是施主吗?

5、现在然我们轻声地读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一下我是怎么当施主的。

(二)深入理解4自然段。(体会老人是施主。)

过渡:可是为什么又说老人是真正的施主呢?她是怎么当施主的?谁找到了?(指名读)

1、(出示课件):

老人说:“我不是因为这个价低。这些鸡蛋是要卖给学校的那位老师的,人家那么远到我们这偏僻的山村里教书,又那么瘦。我盼望他胖起来,在这个小学里长期待下去。孩子们需要他。”

(1)小贩那么高的价,老太太为什么不肯买,非要低价卖给我呢?读读这段话想一想。

(2)(出示:盼望)换成“希望”行不行?

引导:“盼望”和“希望”都有希望的意思,但是“盼望”是身后而急切的.希望。

(3)老人盼望的是什么?(指名说给你7分)老人盼望我胖起来,还有更深的意思?(指名说)老太太为的是?

(4)引申理解:村里这么多孩子,有没有老太太的?现在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说)

(5)谁能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6)带着我们的感受自由读读这段话。

(三)深入理解重点段5自然段。

1、听到老人和小贩的这一番谈话,我恍然大悟,读,

(出示课件)

“我恍然大悟,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她老人家……”

2、其实,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都在帮助老人,向老人施舍。直到听到老人和小贩的谈话,才知道从一开始,老人就在帮助我。就在向我施舍。而且她不仅施舍给我一个人,他还施舍给村里的孩子们,比起我来,她是那么了不起,所以说,她老人家,才是真正的施主呀!大家读这段话。

3、现在这些问题你们都明白了吗?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通过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四、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结尾。

1、孩子们,知道吗?后来村子里的大人、孩子、都知道这件事了,猜猜他们会说什么?做什么?

2、出示提示:

3、学生写(5分)

4、展示评价(3人)

五、板书设计

19、真正的施主

老人

我孩子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列文虎克在观察中发现了显微镜和微生物,老人在观察中发现了商人的骆驼,那么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节课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察告诉同学们。

二.板书:观察中的发现

三.分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观察总的发现。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建议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成。

1.出示一、两则,指导格式。

2.口头,看看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的具体。

3.试着将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写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将看到的事物写成。学会修改自己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述本周的基本情况。

1.格式正确与否。

2.观察的事物及发现是否有新意。

3.叙述是否较完整。

二、对典型作品进行评议

1.出示佳作。

·生读。

·生评。

·齐读。

2、比较差的。

·生自由读。

·生评。

·生改。

三、根据所学知识在学习小组内评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己的。

五、作业

抄写改后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我的发现”

1.回忆这学期学过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读,汇报带点字的特点。

4.指导识记这些字。

5.说说除了这些字以外,还有哪些字也有类似情况。

6.进行课堂练习巩固。

二、完成

...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