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生命教案6篇

时间:2025-05-07 作者:Animai 教学文档

大家在讨论教案时,常常会强调评估方式的多样化,教案的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时间要求,以确保教学活动的完整性,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心理生命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心理生命教案6篇

心理生命教案篇1

摘要:

本文通过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以及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探究,论述体育教学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生;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小学体育与健康这套教材中给我们一线体育教师明确提出了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所谓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要求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要保持完美的状态。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就给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通过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的学习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本文探讨的主旨。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的原因及状况

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特征表现为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碰到困难轻易灰心丧气,不能持之以恒。青少年期还是一个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对社会和人生有了一定的看法,独立思考能力有所提高,但有时好高骛远、爱慕虚荣,碰到挫折也较轻易灰心、泄气、退缩,甚至有抵触等逆反心理,还有因课业负担重,面对父母、老师寄予厚望所形成的无形压力,很轻易使其在学习、生活以及平时体育活动中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逆反心理、惧怕心理、依靠心理、强迫心理和抑郁心理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还与家长、教师及社会的快速发展等有直接关系。如: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回避、恐惧心态,缺乏科学认识;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淡漠、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社会变革及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的发展来的快,特别是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学生。

二、小学体育教学实施心理健康的可行性

(一)从科学角度讲,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

学校体育课程中蕴含着许多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体育教学对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极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小学体育课程的价值。

(二)现代学校体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

增强他们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运动将健康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康、审美、生活、创造,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

三、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心理健康

(一)每个学生的心理活动都会随着课堂气氛的改变而变化

由于课堂上突发事件或意外导致目标没有达成,这样会让学生情绪产生震动,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优化可以发挥其愉悦和调节的作用,使集体的情绪处于适度的亢奋状态,每个成员在认知上相近,情绪上相融,心理上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之下,认知操作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提高,学、练效果达到了最优化。

(二)正确认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良好的体育教学可以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而这种良好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师真诚地关心、爱护、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双方就能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创设愉悦的乐学环境,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趣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教师若能用真诚的微笑、友善的目光、亲切的赞誉营造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就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共鸣,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树立和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兴趣。

3.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力求通过客观公正而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准确地认识自己的潜能和不足。另外还应给予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权利。以营造互学互助,相互激励,积极进取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理智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以促使学生的身心发展。

4.体育教学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除了可以增强体魄,锻炼意志外,对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也十分明显的。具体表现如下:

(1)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而体育运动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情绪和行为。同样因为体育运动的群众性特征,它会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2)可促进学生智力水平。如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话,能增进身体健康,进而促进智力发展。身体好是头脑灵活的物质基础,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大脑获得充足氧气,得到快速恢复,大脑良好的发育为智力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

(3)可以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当学生身上肩负着沉重的压力,当达不到逾期的要求,追求不到理想的目标时,就会给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遭受挫折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动作粗暴、语言粗鲁、攻击、不安逃避和推诿等。针对这些表现,教师应采取正确的心理方式,运用体育运动特有的松弛、转移、激励和调控能力,使受挫折学生的心声得以自由表述,压抑情绪得以彻底发泄。

参考文献:

[1]王冰。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j]。广州体育学院学校,20__(4)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作者:赵丽单位:宿迁市高新区中心小学

心理生命教案篇2

本学期学校心理健康节与工作,按照局本学期工作的要点的要求提出的,学校要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进一步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__教师节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心育阵地作用,扎实地开展我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健全并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德育主任、教务主任,班主任和健康教师为组员的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开学前,学校行政就心理健康召开专项研究会议,制定学期工作目标,并将此纳入学校行政工作计划之内。在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校领导经常给以具体的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学工委作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直接分管部门,对班主任、家长、生活教师等进行了指导与培训,并给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选修课。

2、心理健康领导小组成员,带头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实处,根据自己的工作任务,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解决的对策。

3、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的教师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工作的关键: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定期聘请心理健康专家来校做报告,增强心理健康的责任意识,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的工作的机制,举办班主任心理健康

...
《心理生命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