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设计,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知识整合与应用,教案的灵活性能够帮助教师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迅速调整教学策略,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与态度。
2.让幼儿初步了解新闻的主要传播途径及其作用。
3.培养幼儿仔细听、大胆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网络新闻
2.自制的电视框一个,玩具话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引入课题(和家人一起看电视)
提问:这一家人在干什么?(看电视)
你们知道他们看的是什么节目吗?
2.教师:你在家看电视了吗?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电视节目?
让幼儿互相说一说。
二、展??
1.播放电视新闻,幼儿观看。
提问:
(1)你从电视新闻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风沙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了交通安全,那么怎样来减少风沙?
教师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讲述植树造林的作用。
小结:这条新闻,让我们知道了我国北方出现了沙尘暴天气,大风沙对人的身体健康、
交通安全都有影响。
2.收听广播新闻
提问:
(1)你从这条广播新闻里听到了什么?
(2)你去过少年宫吗?你在少年宫学什么?
小结:这条广播新闻,让我们知道了少年宫是让小朋友既能玩得开心又能学到本领的地方。
3.报纸新闻
教师读一条报纸上有关拐卖了儿童的新闻。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图片。
(1)提问:这条新闻讲了什么?
(2)讨论:小朋友怎样保护自己?
(3)出示近期报纸上剪下来的新闻图片,让幼儿自由看看、讲讲,教师巡回指导。
4.介绍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电视机、广播、报纸、网络等。
(1)教师:我们除了从电视机、广播、报纸上可以了解到许多新闻外,还能从哪里了解到新闻呢?
(教师简单介绍从因特网上收看到新闻的快速与便捷。)
(2)总结:现在传播新闻的技术横先进,正因为有了先进的技术,
所以很多大量的事情不管发生在什么地方,人们都能很快地从电视、报纸、广播、网络上知道。
5.请小朋友自由讲述自己曾在电视、广播、报纸、等看过或听过的新闻。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讲了许多新闻,这些新闻有的让人高兴、快乐,有的让人生气、伤心,
很多新闻都能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如果经常看听新闻,就会越来越聪明、能干。
6.简单介绍新闻的来源,激发幼儿对新闻工作者的崇敬之情。
教师:新闻是电视台、报纸、电台的新闻工作者制作出来的。
新闻记者非常善于观察每天周围发生的事情,一发生新鲜事,他们就马上去采访、摄像、拍照、写稿,
然后通过电视、报纸、电台等报道出来。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很辛苦。
7.出示自制的电视机框架和玩具话筒,举行“新闻发布会”,
启发幼儿讲述最近几年在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
大班语言:钓鱼的一天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顺序地、连贯地讲述小朋友用各种办法取皮球的事情。
2.引导幼儿学习用较准确的词表达各种取皮球的动作,如:取、夹、拨、浮等。
3.引导幼儿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话,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好办法,发展幼儿的独创性。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一幅草地背景图,图上画有大树、洞,活动教具:4个小朋友、皮球。
2.另一幅草地背景图,内容同上。操作教具:球,一个小朋友手里拿钳子,一个拿竹竿,一个拿铲子,还有一个手里提着水桶。
(二)知识经验准备 已有简单的“浮力”的实际尝试。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指导幼儿看图。
1.教师:出示第一幅背景图,问:“请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草地上有什么?”要求说出大树下有1个又深又窄的`洞。
2.出示4个小朋友,给他们起个名字,出示图片教具皮球,教师操作教具,问:“草地上,红红、兰兰、明明、宝宝在玩什么游戏? 后来发生什么事?”
3.出示第二幅背景图,操作“红红”用手伸进洞里去捞皮球。教师:“皮球滚到哪儿去了?红红做了些什么?她取出了皮球吗?那该怎么办?”
4.出示手持各种工具的小朋友。
①帮助幼儿观察图上小朋友手上的各种工具。
②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用了什么办法,怎样把球从洞里取出来的。
(二)幼儿运用新经验进行讲述。
1.师:你们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帮助红红、兰兰、明明取出皮球?(鼓励幼儿大胆想像,想出与众不同的办法)学着老师的方法讲给大家听。讲的时候要注意:
①小朋友在取球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②什么人用什么办法把球从洞里取出来?
③结果怎样?要求较为完整、连贯地讲述。在讲述过程中,教师继续帮助幼儿正确使用动词,操作活动教具。
2.师:刚才你们帮助图上小朋友想出了各种取皮球的好办法,真能干。但是,如果洞很深,钳子不够长,如果用钩子,钩子会钩破皮球,皮球是圆的,不容易取出来。请你们说说哪种方法最好,既简单又能很快取出皮球?请一名幼儿完整地讲述提水取皮球的经过。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科学区布置材料:“陷阱”若干个,皮球、玻璃球、塑料球、钢珠、泡沫球若干,让幼儿在科学区探讨:“不同材料的球都能用水使它浮上来吗?哪些行?哪些不行?为什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从‘陷阱’里取出玻璃球、钢珠?”
五、生活中渗透
幼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解决。
六、环境中渗透
环保墙饰:救小鸟。
七、家庭中渗透
家长与幼儿共同玩智力游戏“脑筋急转弯”。
八、活动评价
项目:
目标实现程度:
内容适合程度:
活动设计趣味程度:
幼儿的“三性”表现:
存在问题:
等级:好、中、差(好:100%―80%,中:79%―60%,差:60%以下。)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中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通过多通道感受的方式,充分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能够安静地倾听文学作品以及同伴的的介绍。
二、活动准备:
1、展现温馨的春天景色的`背景音乐。
2、幼儿每人:张纸、水彩笔。
3、幼儿用书14~15页。
4、挂图《春》。
5、语言磁带。
三、活动重点:
感受散文中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能够安静地倾听文学作品以及同伴的的介绍。
四、活动难点:
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五、活动过程:
1、聆听音乐,欣赏散文《春》,感受春天的温馨和美好。
(1)让我们闭上眼睛,:起来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散文《春》。
(3)提问:春天美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4)大家再仔细听听。
2、结合挂图,再次欣赏散文,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语言描述春天。
(1)为什么说春雨像绿丝线,从地上牵起麦苗?
(2)小羊说春雨是什么味道的?你们觉得它说得对吗?
(3)你喜欢散文中的哪:句话?为什么?
3、播放录音,幼儿边听边画散文所表达的意境。鼓励幼儿除了画出散文中描述的景物外,继续添画春天其它景色。
4、展示幼儿作品,交流各自的感受。
(1)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绘画内容。
(2)幼儿相互欣赏点评。
六、活动反思:
这首散文诗以它优美的节奏和朴素的语言,赞美着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幼儿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体验春天的特征。
本活动采用挂图的方式让幼儿通过具体、直观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配合音乐、美术作品丰富孩子们对春天的感性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挖掘幼儿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再通过:个个具有引导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表达的意境,最后采用分段和整体学习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教案篇4
教材分析
绕口令《扁担和板凳》这一的核心理念就是重视幼儿心理,关注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