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生物教案通用6篇

时间:2025-07-30 作者:Lonesome 教学文档

教案的清晰结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案的实施需要教师的热情与投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创造力,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八上生物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八上生物教案通用6篇

八上生物教案篇1

1教材分析

前面一节课学习植物的生殖,正好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同时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学生所获得的学习经验和思维方法也能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种子的结构是这些内容的延伸与发展,也是今后学习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同时也是初、高中生物衔接的关键点,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小学《科学》课本中所涉及凤仙花等种子的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做出铺垫,但具体结构的名称、作用没有学习,八年级学生有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获得知识、增强技能。

2教学目标

2.1知识技能目标

①描述蚕豆和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②说出蚕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

2.2过程方法目标

①通过用正确的方法解剖和观察蚕豆和玉米种子,会记录观察所见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

②通过对比蚕豆和玉米种子的异同,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进行基本的思维能力。

③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2.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向学生渗透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②愿意与他人交流,认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③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认真严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

3.1教学重点

种子的基本结构。认识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

3.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总结出蚕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4设计思路

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知识结构与实际问题情景两方面入手,引出种子的概念,再用实验观察、分析归纳,认识种子的结构。

本节课主要归纳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异同结构,因此可通过实验观察、小组合作、问题设计,让学生互相启发,感受探究的过程。

5教法与学法

采用实验观察、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法。

6教学流程

概括为三段六步。三段为:情景实验、理解与运用、巩固与评价。六步为:引入、探索、理解、应用、拓展、评价。下面具体说明教学流程:

6.1创设情景,引入问题

情景1:一粒种子萌发,逐渐长成参天大树。

情景2:小麦植物体的开花结果,磨成面粉,蒸出馒头。

分析:这2个问题都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从实际问题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从生物知识结构引入,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6.2引导分析,探索新知

播放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种子。使学生了解种子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是不同的。提出问题:它们的基本结构是否也不一样?留有思考与悬念。拿出常见的、有代表性的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为例来学习。

八上生物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4.参与一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让学生体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2.协商和辩论这样保护白头叶猴。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6-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1、濒临灭绝

2、生存环境的破坏与改变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

三、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五、作业

1、如果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都在地球上消失了,那么这个物种已经()

a、灭绝b、濒危c、受到威胁d、再生

2、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a、迁地保护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克隆d、法制管理

3、数千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为荒山秃岭,植被减少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频繁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c、长年干旱,赤地千里d、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八上生物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

a.不要着急;

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六、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 ↓

根茎和叶养分

八上生物教案篇4

一、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本教科书紧扣课程标准提出的“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既面向全体学生,着力于基本的公民素质的培养,又从各方面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力图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本教科书大力强化探究式学习,安排了较多的各类学习活动,无不广泛联系技术与社会。

本教科书还注重知识的现代化,包括传统知识的现代拓展。例如,“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生物富集及其影响”、“生物多样性价值”等,使这本教科书的面貌焕然一新,充满了21世纪的时代气息。

本教科书还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降低了难度,这不仅体现了义务的教学目标,也展示了生命世界的无穷魅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生物的繁衍和发展”、“生物与环境”两个单元。

在第六单元里共分第一章生物的繁殖,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三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和第四章现代生物技术。重点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及生物的繁殖。

第一章生物的繁殖是八年级下的开篇章节,也是本单元

...
《八上生物教案通用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