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案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增强师生关系,明确教学方向并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认真编写教案的核心目的,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小公鸡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小公鸡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2、在故事中感受"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的道理。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故事的ppt、录音
活动过程
1.看图引出课题。
(请幼儿看图)师:小朋友们,你看看图画上的是谁呀?(大公鸡、小弟弟)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大公鸡和小弟弟之间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鸡和漏嘴巴》。咦,漏嘴巴会是谁呢,难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吗,听一听故事就知道了。
2.倾听与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赏(录音)师: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赏(结合ppt)师根据ppt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提问如下:①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②小弟弟碗里的饭为什么撒得到处都是?③大公鸡来了说什么?然后做了什么?④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鸡唱的是什么儿歌?⑥小弟弟为什么哭了?⑦奶奶对小弟弟说了什么?⑧后来小弟弟还撒饭粒吗?
3.引发讨论,体会故事主旨(1)幼儿讨论: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师总结:漏嘴巴是一个坏习惯。小朋友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同时将幼儿的讨论结果编成一首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4.活动延伸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大公鸡和漏嘴巴》活动反思故事教学是幼儿园在社会中常用的方法,这与单纯的说教相比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公鸡和漏嘴巴》是一个形象生动、又极具社会价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靠日积月累的,并富有重复性的特点,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知道"漏嘴巴"是个坏习惯,同时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本次活动主要有三大环节:
环节一是导入。我以看图的形式引出故事的两大主人公:大公鸡和小弟弟,并且开门见山说出故事的题目,引发幼儿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这个"漏嘴巴"呢?请幼儿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这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让幼儿有听故事的兴趣。
环节二是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该环节是接下去第三环节的铺垫,只有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才可以引发幼儿的讨论。因为是小班幼儿,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赏采取录音播放的形式只是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简单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赏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赏时同时采用了ppt资料,并且随故事进展设立问题让幼儿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以及回答问题较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对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环节三是讨论环节。由于这是一次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上一环节对于故事的欣赏和理解只是该环节的'一个铺垫。幼儿通过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个不好的进餐习惯,那么在进餐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为此特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进餐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这是本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以提问:"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为切入,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先自己探讨出好的办法,最后我及时地将幼儿的回答小结成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活动的延伸活动则是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小班小公鸡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进一步学习4以内的数数。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会用不同的数数方法,会手口一致的数4以内的'数。
活动准备:
课件 小黑板 图片 小篮子 棒棒糖
活动过程:
1.以给"大公鸡过生日"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朋友,小朋友听是谁呀?大公鸡今天很高兴,因为它要过生日了,它请了好朋友来给他过生日,小朋友看是谁?
2.播放课件可爱的小动物,幼儿看课件回答。
(1)有几只小狗?(1只小狗)
(2)有几只小兔?(2只小兔)
(3)有几只小鸭?(3只小鸭)
(4)有几只小花猫?(4只小花猫)小动物们给大公鸡带来了好多生日礼物,大公鸡很高兴,请大家参加它的生日宴会。
3.情境游戏:快乐的生日宴会
(1)出示生日蛋糕,让幼儿说出是大公鸡几岁的生日。并唱生日快乐歌。
(2)好玩的筛子。
幼儿看筛子上有几个点,请幼儿拿出几个棒棒糖。练习幼儿按点取物的能力。
(3)丰富的午餐(纸箱上贴动物的图片,掉在黑板下面)幼儿说出都有哪些好吃的东西,练习用不同方法来数数。
①1个肉骨头。方法
②2个胡萝卜。(竖着数)
③3只虾。(环绕数)
④4条鱼。(不规则物体的数法)
⑤ 小动物。(按特征和不同数)数完后请小朋友给小动物喂食物。(小狗、 小猫、 小兔、小鸡的家)
(4)快乐抱一抱玩法:音乐开始,幼儿听着音乐跳舞,音乐停下后小朋友自由结伴抱一起。
规则:音乐停,幼儿能说出是几人抱一起的。
4.教师总结、评价。
小班小公鸡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会唱歌曲。
2.尝试用动作表现公鸡的形象和洗澡方式。
重点难点:
反复感受、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会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教学电子资源:《大公鸡》。
2.歌曲:《大公鸡》
3.钢琴。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清唱歌曲两遍,请幼儿仔细倾听,并说一说歌曲的主要内容。
歌曲里面唱了谁在洗澡?它是怎么洗澡的?
三、播放教学电子资源中的`歌曲,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公鸡的形象及洗澡方式。
1.请幼儿讨论用什么动作表现歌词内容。(如果有个别幼儿创编的动作很好,可以请个别幼儿示范;如果幼儿没有更好的想法,教师可以示范。)
2.请幼儿尝试伴随歌曲做动作。(提醒幼儿关注歌曲的节奏,要随音乐一下一下地做动作。)
四、教师钢琴伴奏,请幼儿学唱歌曲。
五、播放音乐,鼓励幼儿边唱边表演。
六、分组表演。
七、小结。
小班小公鸡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体会儿歌的情趣。
2、认识公鸡,能说出公鸡的外貌特征。
3、丰富“花外衣”“油亮”等词汇。
活动准备
公鸡打鸣声音片段、有色彩和没有色彩的公鸡图片各1张(其中彩色图片将鸡冠、鸡身、鸡脚剪开)、公鸡图片1张。
活动过程
一、观察体验。
(播放公鸡打鸣片段)师:“这是谁的声音?”(公鸡)
请幼儿学公鸡打鸣,看看谁学得像。
二、欣赏儿歌。
1、感知欣赏。
(出示公鸡图片)请幼儿说说公鸡的特征。(大红鸡冠、金黄脚)
2、教师一边指公鸡对应的部分,一边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3、启发幼儿理解儿歌以及“美丽”“漂亮”“花外衣”“油亮”等词的含义。
师:你们觉得公鸡好看吗?
师:“好看”我们可以说美丽,也可以说漂亮。所以公鸡很好看,我们可以说“公鸡公鸡真美丽”。
师:公鸡头上红红的是什么?(大鸡冠)
师:公鸡身上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