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认真思考写出来的教学反思才是对自己能力提升有帮助的,作为一名教师,大家务必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大峡谷教学反思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峡谷教学反思篇1
新学期,新书在手,细细数来,四年级上册的独立阅读课文就达十三篇,几乎每个单元都有,细细读来,它们语言优美,哲理性强,故事风趣,我分析编者的意图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正确运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分析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它的教法值得我们重视。
四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是《雅鲁藏布大峡谷》,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课前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有文字的,有图片的,还有音乐呢,孩子们从位置、形成、特有的景观进行了交流,让每个学生的积累更厚重了。虽说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老师的引导我觉得还是很重要的,我首先开展的是学习小组共闯关的活动,要求是分段读课文,闯过难关口,关口一是把每自然段中难读的句子读好,至于怎样读好,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每人过关,关口二是弄清每个自然段写什么,用短语概括。展示活动开始了,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要求闯关,对长句和读不通的句子反复地读,他们共评出了五个闯关优胜组,在闯关口二的时候,孩子们评出了三个奖项:闯关原创奖──最先发表自己意见的,又基本准确;闯关修改奖──在别人的基础上加以修改提高的;闯关优胜奖──有新颖、简洁、准确。这样在闯关的活动中,孩子们读通了课文,落实了生字新词,还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接下来我们开展了学习小组共欣赏的活动,小组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欣赏,我提出要求:
⑴ 朗读欣赏;
⑵ 说原因谈感受;
⑶ 气氛要温馨和谐;
⑷ 争获欣赏情趣奖。
孩子们欣赏的时候动心动情,谈论的时候言之凿凿,热情空前高涨。小组汇报的时候,我坐到了学生的位置上,每个小组的汇报都各具特色,有自己不同的侧重点,有的是把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同学听,有的把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的,有的重点谈了心中的感受我和台下的孩子们纷纷向台上的汇报者提问题,有意识地突破重难点,如在汇报第二段的学习活动中,我强调了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不容置疑的含义,在交流第三段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把含有从到的句子多读几遍,感受大峡谷中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的范围之广,形态之多样;引导学生想象大峡谷是怎样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还相机理解千姿百态人迹罕至等词语,孩子们根据展示情况,评出了三个情趣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得积极,学得开心,学有所获。孩子们闯过了一个个的关,我闯过了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关吗?我在思索
叶圣陶先生说过上课是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在这样的场合里,教师如一个讨论会的主席叶老这段话就是对独立阅读教学最好的注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高,趣味浓厚,每节课都能聚精会神,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大峡谷教学反思篇2
这是一篇充满科学性、知识性的文章,文章中介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神秘而美丽,虽然有点难理解,但却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探索、了解的兴趣。
因此,我就从激趣入手,利用学生们求知的好奇心,采用探索、寻奇的方式,逐步揭开雅鲁藏布大峡谷神秘的面纱。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及旁白,全面展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外貌,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及外观:
从而理解“咫尺”、“马蹄形”、“海拔”这些词语的意思。尤其是在多媒体上展现“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的不同水流的画面,通过对比,更让学生领略到了水的千姿百态,这些正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它可以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
2、从理解词语入手,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如:
文中的“堪称”“号称”“美誉”,是在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课文里有一些词语带有引号,如“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都表示特定的称谓,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加以体会。还有“最长”“最深”的数据说明也写出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文章用词谨慎、科学,理解了重点词语,也就理解了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文章每段有一个起概括作用的句子,如:“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抓住句子来理解内容,是学习这篇课文写作手法的一个方法。
大峡谷教学反思篇3
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这课时,我紧紧抓住“神奇”这条主线教学时,我始终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读文、谈感受。由于本篇文章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整体印象比较明确,并且在我的引导下,从文中找到重点词语来概括自己的感受。在细品课文体会时,我让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在读文中感受,在感受中读文,就像在品一杯香茶,反复的体会、回味,从中真正感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使学生内心中达到真正的惊叹。了解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用比较的方法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节课能以学生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与课标的精神是相符合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归纳语言,积累语言,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拓展实践学生补充介绍各自了解的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其他情况。
让学生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最后一块密境”,是世界仅存的一块处女地……它是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让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这节课教完了,我觉得有遗憾的地方,如:
本节课在联系上下文推想文中重点词语的内涵上体现的较弱,如果能进一步加强词语的理解,对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主旨有更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在补充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上比较有限,课堂上对文章内容的相应扩展和延伸,会更好的帮助学生体会其神奇与壮丽,并且使得课文的知识量也有一定的扩充,更能激发学生课下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进一步探索和学习,将课堂进行无限的延伸。
大峡谷教学反思篇4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自读来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美丽。但可能受文章具有说明文的特性的影响,学生在刚开始读时往往缺乏兴趣,尤其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在反复朗读推敲课文之后,学生们才渐渐地喜欢上这篇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