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4、5教学反思模板8篇

时间:2022-10-26 作者:Youaremine 教学文档

只有在认真分析教学过程,我们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才会有清晰的思路,通过写教学反思,很多人都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认识4、5教学反思模板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认识4、5教学反思模板8篇

认识4、5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学生活动,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引出“倍”,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倍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倍”的概念。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整节课的教学都能围绕“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模式进行。在学生初步形成“倍”的概念的教学上,为了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第一行参照的数量都是“2”,并且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通过直观形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 倍的认识教学实录

★ 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案设计

★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 《倍的认识》数学教案

★ 倍的认识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

认识4、5教学反思篇2

从本节课的数学实践来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较好。

一、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天,0--9几个数字娃娃做起了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他神气的对0说:“你呀,表示一个物体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圆圆的眼睛里流出了眼泪,小朋友你能不能帮0想个办法呢?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

二、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教室里的小朋友;学具盒中的小花;计数器上的珠子,点子图、直尺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读数、数数、写数,如在计数器上拨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数出10朵小花等环节都在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教学中特地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并用10来说一句话,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马路口红绿灯的倒计时,这几个环节,让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四、注意从学生已有的适应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这一课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如学生能口头数10以内的数,已经掌握2至9各数的组成,并能找到规律,有序地记忆数的组成。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在稍加指点和帮助,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做,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找到10的组成的规律,使知识规律形象的展现在脑海里,从而在把握事物规律的同时,获得研究事物规律的方法。

★ 10的认识教学反思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0的认识》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0认识》(二)

★ 10的认识教案教学反思总结

★ 一年级数学《10认识》评课稿

★ 6、7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 10的教学反思

★ 汉语拼音10教学反思

★ 一年级教学反思

★ 认识比教学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

认识4、5教学反思篇3

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设计教案和课堂实施时,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1.通过旧知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从加法结构到乘法结构过渡,循序渐进认识倍的概念。 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先通过“拍手欢迎小动物进入课堂”的情景, 把抽象的新知识“倍”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几个几”建立联系。 再结合除法从比较关系的角度对倍的概念进行再认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2只小猫(标准量),6只小狗,10只大雁具体情景,让学生思考:小狗的只数是小猫的3倍是什么意思,就是以小猫为标准量,看小狗里包几份小猫,包含了3份即3个2,所以小狗的只数是小猫的3倍。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 教学时我虽然注意在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逐步加深对倍的认识,理解倍的本质。但是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还是不能规范的用语言来是什么数量是另一重数量的几倍。 2.建构倍的直观模型,理解倍的本质。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比较大雁、小棒等活动提供大量的比较两个量的倍数关系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倍的直观模型。在倍的概念 的建立过程中,我注重将所比较的事物的数量关系直观化,让学生体会“几个几”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例如,大胆的引导学生想像推理:如果大雁有6个2只呢?8个两只呢?10个两只呢?你有什么发现?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模型。 3. 在变化、比较、抽象中把握理解“倍”的概念。 我主要设计以下两种变化:一是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变化,倍数变化(“比较量”与“倍数”成正比例关系);二是比较量不变,标准量变化,倍 数也变化(“标准量”与“倍数”成反比例关系)。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资源,通过设计连续的情境,不断改

认识4、5教学反思篇4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8、9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数感。学会10的数数、认数、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我们学习的都是十进制计数法,所以10的组成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本节课设计思路指导学生读图、读题、读书中关键句,为学生高年级自学进入高效课堂打下基础。首先让学生用小手点着按一定的顺序去数10个人物、10只鸽子。目的让学生学会读图,为了照顾每个不同的个体差异我设计这样的问题,谁数的结果不一样举手,然后通过课件主题图指导这些孩子再与老师去数。接着让学生数点子图并摆10朵花,目的增加学生的数感。教师拨了10颗珠子,让学生观察拨珠过程,目的让学生明白10是由9加1得到的。尺子图让学生按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读数,并设计这样的问题。9前面有哪些数字?9后面有哪些数字?目的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我还设计这样的问题,读这些数字时越往后越怎样?设计这样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有意识的进行数的大小比较,为下道题点子图的大小比较埋下伏笔。在进行点子图比较大小时,我让学生比较完点子图9、10的大小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抛开点子图你还能怎样完成9

目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10的组成部分,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所以这部分

...
《认识4、5教学反思模板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