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写好教学反思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教学反思是我们在教学中时常要做到的,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教版八上生物教学反思6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八上生物教学反思篇1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一门科学课,而科学课不能是教师“讲科学”,学生“学科学”,而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做科学”。教学中应设置问题串,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讲清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什么,研究什么,明确每步实验操作的目的。 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抓住每个学生的“眼球”和思想,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是本节教学中最难驾驭的。
为此,这节课中,我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课前,我布置了家庭作业让学生自己在家做这个探究实验,上课时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各小组都能较好地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初步的结论。课堂上学习气氛宽松,学生参与度高。除了探究课文中给定的几个环境条件外,我还让学生增加了一个项目,即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是否需要阳光。从而与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相比较,能加深记忆。并且这个项目只须通过生活经验就能验证的。
进行实验时,验证是否需要空气这一过程中,不能完全地使实验瓶呈真空状态,只能尽量地减少瓶子里面的空气。我认为这是实验不足的地方。若能达到真空,则能得到较明显的实验结果。
选取种子也是很关键的,经过对比挑选,绿豆种子比较容易萌发,而且萌发需时短,建议采用。
另外,在教学中学生针对验证是否需要空气时,如何得到较明显的实验结果,产生了争论:
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实验结果不是这样。我把种子也浸在水里就是说没有空气,但我的种子却发芽了,说明种子的萌发不需要空气。”这下子可热闹了,有一部分同学立即附和,一部分同学竭力反对、还有一部分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你目瞪口呆。 片段:
生:水里有氧气,所以在水里的种子也能发芽。
生:氧气不能溶解在水里,说明水里没有氧气。
生:水里没有氧气的话鱼、虾就会死光,为什么还有鱼和虾呢?
生:水里有氧气的话,为什么把燃烧的火柴放进去会灭掉呢?
生:水里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火不能在水里燃烧。
生:既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又是不能呼吸的,为什么种子没有闷死......
有时候学生的想法很有趣,但却可以真正的`说明学生的思维已被很好的激发,我没有参与,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等学生争论的差不多了,我说话了:“同学们说的都非常有道理,但不管怎么样确实那个同学的种子发芽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如何设计实验呢?”学生开始讨论。
生:把水烧开,凉了、就没有空气了,再把种子浸在水里这样就可以了。
生:可以找一个比较长的瓶子,水装的很深,一些种子埋在水底,一些种子放在靠近水平面的地方。
学生的实验设计突出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不能不说学生对一些争论的问题已经可以想到用不同的科学实验来解决,说明学生会用科学的方法来学习科学的知识。所以说不要低估了我们学生,学生的认知水平虽然有差异,但可以互相弥补、有交叉,整体来讲学生是有潜能的,把他激发出来就需要老师的策略,所以老师的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去主动的学习,内因才是动力。
人教版八上生物教学反思篇2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教学反思,除了修订教学目标,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反思在教学中的不足,尤其是自身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实践中的不足,从而针对这些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这些不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进行《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教学时,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就应反思学生是否掌握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探究方法,而这就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并反思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验证,才能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教学反思的运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初中生物教学反思的内涵和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加强教学的运用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确定教学反思的时间
教学反思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只有对初中生物教学反思的时间进行科学的确定,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反思的成效。就初中生物教学而言,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反思。
一是教学前的反思,主要是在备课阶段进行,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预测,并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从而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是教学中的反思,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此时主要是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变化的揣摩和分析,主动、及时反思教学行为,在促进教学调控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在加快教学方法改进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从而对教学思路进行有效调整,总结教学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三是教学后的反思,就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批判性地反思教学过程,结合多种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总结教学经验,促进研究能力的提升和理论素养的养成。
(二)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一是写好教学笔记。教学作为与学生互动的动态过程,产生的问题及体会作为第一手的实践资料,教师应及时记录和整理下来。
二是定期的教学反思讨论交流,让优秀的理论得到交流,共同探讨教学中疑惑的解决之道,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将教学理论应用到初中生物的实践教学中。
人教版八上生物教学反思篇3
视频回顾种子的萌发过程自然引入课题并板书——直接、省时;
一首小诗本想让学生理解根的顽强生长,但没有考虑到该课不是语文的阅读理解,所以出现了误解和卡克——应注意生物课的特点;
让学生观察培养的幼根时问了“为什么这样多?”、“哪里长出来的?”两个问题,不太合适,应放在学习完结构和功能后学生才能答出——注意问题的问法和出现时机;
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时,多数学生没有看到,就让学生做学案的题目了,就是对是否看到了教师也没有确认、落实,更没有对看不到的进一步地指导——注意给学生时间操作和结果的确认;
讨论根的生长跟谁有关?给学生的讨论时间太短——注意该讨论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生成,需要花费一点时间;
用课件显示枝条,不如展示实物——给学生直观的真实感受;
动画演示芽发育成枝条,给学生动态的连续印象——很好;
让学生摘取去掉叶片的带芽枝条的顶芽进行切开观察并让学生利用实物展台展示了切开的芽同时解说,这点很好。不足处:干嘛要去掉叶片呢?带叶不是更好吗?没有让学生认识顶芽和侧芽;实物展示要是进行放大的调节会更好些。
建议:先出示带叶枝条让学生辨认叶片、茎、芽(顶芽和侧芽),之后在学习芽的结构和发育不是更好吗?
芽的发育连线,学生已经在学案上完成了,改为实物展示即可,不必再在课件上重复一个标准答案了;
植物需要营养物质,先说了结论之后在让学生看实验的结果和现象,顺序颠倒了;
亮点:有显微投影,准备了实物枝条,切开观察了芽。
人教版八上生物教学反思篇4
基础要完成由应试向素质的转变,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养成随时反思的习惯,立足实践,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法,使自己的工作富有创造性。
经常回头反思教学实践。首先,应经常反思在教学观念上是否全面实施创新?
当前,实施改革和创新的大形势要求教师要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