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与合》教学反思7篇

时间:2022-11-02 作者:betray 教学文档

写教学反思是可以让我们及时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的,教学反思是能够提升你的教学能力,学会反思,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分与合》教学反思7篇,感谢您的参阅。

《分与合》教学反思7篇

《分与合》教学反思篇1

在做教学反思之前,想谈一谈课堂组织和管理中的一些感受,两个月的时间过来对于一年级的课堂教学我心里仍然充满着困惑和无助,曾经站过的讲台似乎开始让我畏惧,畏惧课堂效率低、畏惧课堂组织差、畏惧安排的内容完不成……,深知一年级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组织是我要攻克的难关,只有有序的课堂才能够有好的果效,所以还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和学习。

2-5的分与合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并进行抽象的活动中,理解数的分解和组成的含义,认识2-5各数的分与合,基本记住2-5各数的分与合;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能力。重点是2-5的分解和组成,难点是理解分解和组成的含义。

针对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猴子去桃园摘桃子的情境,将采回来的4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分,让学生用学具中的圆片代替4个桃子动手分一分,交流汇报分的结果,教师按顺序板书学生分的情况。再让学生按顺序说一说,说明4个可以分成1个和3个,也就是4可以分成1和3,让学生体会通过动手分圆片到抽象出数的分解的这一过程。板书4的分解,同时理解4的组成是把分开的再合起来,从而掌握4的分解和组成。这里重点对4的分解和组成进行教学和指导,为后面各数分与合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开头所谈到的与本节课不是不无关系的,首先,对于学生在使用学具过程中的管理不足,导致整个过程显得格外混乱,之前的课堂上虽然已经接触并使用过学具盒,但是对学生来讲学具盒好像一直都那么新鲜,表扬使用的好的,惩罚那些没有按要求使用的,用尽各种办法效果还是不理想,知道是与自己的课堂组织和教学设计有关,但是到底如何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我来说还是模糊的,很多时候知道要怎样怎样,可是如何落实却不得而知,真的是很苦恼的事情。对于2-5的分解和组合很多孩子都有一定的基础,能够很快掌握并熟练的说出来,但是对于意义的理解上我检测的不够,导致后来练习册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没有对应圆片直接填数字的分解。应该结合想想做做1再次强调按照摆出的填写,然后再说说分解成的1和3对应的是哪几个圆片。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并没有突破,还需要在后续各数的分解中对其意义的理解进行巩固。

其实以上内容谈不上是反思,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觉得还是要和咱们数学组大家庭中的亲们多交流学习,不断在课堂管理和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能够组织好课堂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继续努力吧!

《分与合》教学反思篇2

?2-5的分与合》是学生学习分与合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分与合的操作过程中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思想。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分一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的基础。除此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分与合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例1时,我先出示4个桃子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将四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代替桃子分一分,在学生进行操作活动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后,找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分法,并提出问题:你能根据你的分法说说4能分成几和几吗?然后,引导学生们一起有序的说说4能分成几和几。紧接着,要求学生进行对比思考,探索几和几可以合成4?在探索的过程中,同桌互相说一说。最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几和几可以合成4?

这部分的教学,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思想;并让他们经过自己的思考说出4的分成,非常注重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和同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 “试一试”引导学生把前面的活动经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探索新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5的分与合。由于学生已经有了4的分与合的经验,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直接将分与合同时进行教学。本环节有一个难点:一种分法的两种的表达。在处理难点时,让学生自己对比观察“5分成1和4”“5分成4和1”,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

对位置有了一定基础,学生能够观察出问题所在,只是没有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所以在学生说道:“1和4反了”时,我立即告诉学生:“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交换位置”,以此来突破这个难点。 试一试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与汇报交流突破了难点,这样有助有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只有经过自己真正思考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这一环节的处理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明确题目中有两个要求:摆一摆、填一填。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再次巩固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操作活动,因为数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习和思考的方法,俗话说的好:“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鱼”。 我将想想做做第2题改成了对口令的小游戏,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将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

以上是我本节课的一个教学思路和反思,作为一个新老师,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与其他老师一起共勉。

《分与合》教学反思篇3

这节课学习的10的分与合,10的分与合对于学习10以内的减法计算,学习20以内的加法进位加和退位减,以及进一步学习认数和计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数揭题。上课后,我出示信封,取出信封中的几个花片,让学生猜一猜信封里还剩几个,学生开始没有经验只能瞎猜,学生获得一些经验后,学生有能猜出信封中共有10个花片,并能初步应用分与合说出信封中还有几个花片,并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10的分与合。

有序思考。学生学习2—9的分与合后,已积累了一定的探索经验。因此在学习10的分与合采用自主探索的形式,让学生先交流把10个珠子分与两部分要注意些什么,从而突出有序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自主分一分,把10颗珠子有次序的涂一涂,让学生自己得出10的几种分与合。

动手操作。通过操作认识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教学策略。所有例题和“试一试”都先把若干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然后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合。不断地让学生经历分与合的活动,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巧妙记忆。在数的分与合中存在一些规律,发现和利用这些规律能提高探索活动的效率和记忆数的组成的水平。学生在理解10的分与合的基础上,出示凑十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巩固练习。在这里我引入了一个“小猴旅行”的故事,并在故事中设了三关练习。自己解释题意,让学生独立做。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根据对10的分与合的理解,自觉、熟练地加以应用。既适应了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的个性特征,寓教于乐,同时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总之,我在备课的时候灵活的处理了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尝试体会,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分与合》教学反思篇4

?分与合》这一内容是认数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
《《分与合》教学反思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