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我们要保持清晰的思路,教案在书写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强调创新教学方法,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防诈骗安全班会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防诈骗安全班会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作为小学生要了解防骗安全防范措施。
2、将学到的防诈骗知识向父母宣传。
教学准备:收集诈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身边的诈骗故事。
2、板书课题。明确本节课内容。
二、讲解诈骗故事
1、借用物品诈骗
与不甚熟悉的人交往要保持戒心,尤其当对方借用物品时,绝对不能让财物离开自己视线范围,借出贵重物品更加应该小心。
2、“调包”诈骗
“调包”是一种偷龙转凤的手法,分子事先准备好伪造的存折(或储蓄卡),与事主接触时,借验看之机,迅速换走事主手里的存折(或储蓄卡)。当事主将货款存入“自己”的存折(或储蓄卡)时,分子则用与该存折(或储蓄卡)相配套的储蓄卡(或存折)提款潜逃。
3、集资诈骗
一些人利用老百姓手中有余钱谎称有很好的投资项目,如果投资可以获取高额的利润回报,但是一旦投入往往血本无归。集资者根本不是把钱用来做项目,而是将钱款转出或挥霍掉。
4、神药行骗
神丹妙药本身纯属乌有,实际生活中不可能有包治百病的特效药,当有人向您兜售药时要多个心眼,多加提防,不要上当。
有病时,特别是有疑难杂症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去接受检查,对症下药,慢慢的治疗恢复。
别贪心,要正确认识药的价值,一些贪心的人往往就成了违法分子引诱、骗取钱财的对象。
遇到此类分子时要巧妙周旋,争取时间报警。
5、易拉罐中奖诈骗此类骗术通常发生在公园、汽车站以及汽车、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骗子多为三人。分子往往拿一易拉罐作道具,告诉受害人中奖,然后其同伙假意购买,并鼓动受害人听中奖查询电话内容证实确实中奖(此电话实为另一同伙接听),骗受害人购中奖拉环。如果他们出现,一不要相信;二要稳住对方悄悄报警,帮助警方为民除害。
6、招工诈骗
工作要到合法的正规劳务中介市场,千万不要听信街头的小广告。所谓“高薪诚聘”小广告不仅非法,而且充满骗 局,千万不能相信!这些骗子每次开口让您掏的钱并不是很多,但他们编造的各种理由确实很像真的,不仅使农村求职和打工的人员受骗,也会使警惕性不高的居民上当
7、告急电话骗汇款
不要随便相信出门在外的家人遭遇车祸的消息,不要惊慌,拨打“114”查询当地公安局、医院电话求证,到时再汇款也来的及。
8、合伙做生意诈骗
在大街上邀您合伙做生意赚大钱的事可能吗记住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他是想骗钱。
9、魔术诈骗
公园总有一些神秘的魔术表演或自称有特异功能的骗子,利用魔术造成人们视觉上的误差,让您参与进来,而有的人过分的轻信,总以为眼见为实,结果损失钱财追悔莫及。对此不要抱有大发横财的心理,不要参与任何赌博、投机取巧性质的活动。分子通常为两人。一人以合伙做生意先与受害人搭讪,在闲谈的过程中自称可以将小钱变大钱,并当场演示,利用魔术手法将受害人手中的一元钱变成十元钱,十元钱变成一百元钱,令受害人信以为真回家拿钱变钱,然后以掉包的方式骗走受害人的钱财。警方提示:如果果真有如此神技,还做生意干吗!
三、班会小结
听了今天的防骗知识介绍,大家有什么收获今后遇到类似诈骗你会怎么做
1、匪警电话的号码是110。这个号码应当牢记,以便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拨打。
2、拨打110电话,要简明、准确地向门报告案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当事人、案情等内容,以便门及时派员处理。
3、打报警电话是事关社会治安管理的大事,千万不要随意拨打或以此开玩笑。
防诈骗安全班会教案篇2
(一)大学诈骗案件及其危害性
大学生诈骗案件是指以大学生为作案目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财物行为的案件。这类诈骗案件由于它一般不使用暴力,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大学生往往容易上当。诈骗案件发生后,侵害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心身受到沉重打击,轻者令学生烦恼或陷入经济困境,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无法顺利完成学业;重者则会使有些受害学生自杀轻生或导致连环的治安及刑事案件发生,危害性极大。
(二)大学诈骗案件的表现形式
由于出游,我们不得不与社会联系不断加强,大学生为了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而进行各种人际接触是必要的,但在与社会人士接触过程中,有的大学生忘记了社会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被某些心怀叵测的人的表面现象所蒙蔽而上当受骗。社交型诈骗主要发生在住宿、搭车、娱乐等。
(三)大学诈骗作案的主要特征
1、手段上的智能性。诈骗分子在作案行骗时,一般都是利用丰富的知识、技能经验,经过精心的策划,设置诱饵,使受骗者落入圈套。常常使用科技性高,迷惑性强的手法提高诱骗效果。
⑴科技性高——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利用互联网进行诈骗,一些远程匿名公司及个人通过互联网购物交易渠道向学生提供计算机设备,信用卡账号等信息,让学生直接汇款或复制信用卡账号进行款项划拔,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⑵迷惑性强——诈骗分子在行骗时,大都能摸准学生的个人心理,他们有着多次作案的经验,且能分清情势,随机应变,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2、方式上的多样性。诈骗案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作案人会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诈骗。
⑴假冒身份,流窜作案。诈骗作案分子行骗时都会伪装自己的'身份,常常假冒老乡、同学、亲戚等关系或其他身份,或利用假身份证、假名片,骗取学生信任而作案。骗子为了既能骗得财物又不暴露马脚,通常采用游击方式作案,得手后立即逃离。还有的以骗到的财物、名片、信誉等为资本,寻机作案,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
⑵骗取信任,寻机作案。诈骗作案分子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关系、套近乎,或表现出相见恨晚而故作热情,或表现出大方慷慨而朋友相称,骗取信任,了解情况,寻机作案。
(四)高校诈骗案件的防范措施
1、保持健康心态,树立防骗意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学习法律法规,掌握一些预防受骗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善于辨别真假,对自己要洁身自好,严格要求。
⑴不贪私利,不图虚荣。作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时刻加强自身理想、道德、情操的陶冶,自觉拒绝金钱,名利的诱惑,不贪私利,不图虚荣,增强抵御诱惑的能力。
⑵知心知彼,心明眼亮。大学生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要认真审查对方的来历,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智处事,观其行、辨真伪,三思而后行。
2、克服主观感觉,避免以貌取人。作为大学生,在各种交往活动中必须牢牢把握交往的原则和尺度,克服一些主观上的心理感觉,避免以貌取人。具体的说,不能单凭对方的言谈举止,仪表风度,衣着打扮等第一印象即“首因效应”妄下判断,轻信他人;不能只认头街,只认身份,只认名气,而不认品德,不认才学,不辨真假,应更多地实质考察和分析,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五)发现诈骗疑点时的应对措施
诈骗分子总是心虚的,因此,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一旦发现对方有疑点,就应当果断采取应对的措施,切不可轻率从事,防止受骗。
1、观察判断,有效识别。在发现对方疑点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仔细地观察对方的神态表情,举止动作的变化,看对方的言谈,所持的证件以及有关材料与其身份是否吻合,以此识别真假。必要时可以找相关人员商量,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忠告,或者通过对方提供的电话、资料予以查证核实。
2、巧妙周旋,有效制止。在发现疑点无法确定真假而又不愿意轻易拒绝时,要有礼有节,采取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