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教学之后要对自己进行教学反思,很多教师都习惯用写教学反思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教学情况,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山灾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
山灾的教学反思篇1
一、教材分析
?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 共产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在深入解读文本后,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一)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等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成功之处
1.情感渲染
这是一篇情感性较强的文章,要想文本感动学生,教师必须先被文本感动。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把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
2.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在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特别是抓住“洪水不断上涨的三个阶段,老汉的每个举动”,感受
他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精神与人格。 所以本节课激起了学生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
三.教学不足
1、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读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些。
2、备课中所设计到的几个教学的切入点,如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放在最后才点明这样写的好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对文章所起的作用,这几点虽然都设计到了,但由于前面花的时间太多,没有点透,也是遗憾之处。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教师解读文本的程度越深,领悟文本的涵义就越透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越强。
山灾的教学反思篇2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我让学生也来学习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如此同桌互听。第二个试验是将纸卷成筒儿,一头靠着同桌的胸腔,一有关当局凑近自己的耳朵,听对方的呼吸声、心跳声。由于试验时做得不够严密,纸筒会露风,而且班上并不是十分安静,所以听到的大多是轰隆隆的空气声。也有同学听到了咚咚咚的心跳声。实践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惊喜,一个发现和一次体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高兴有了感悟。
课文是科学故事,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让学生明白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在教学时先从题目入手,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好好权衡一下,你觉得哪个词语最吸引你的眼球?”大家一致得出是“第一个”,并说出了道理,因为听诊器我们并不陌生,已经很普及,但最先发明的人应该是最了不起的,在探究下,我们进一步读好课题,此时问学生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会对听诊器是谁发明的很感兴趣,第一个听诊器是怎么想起来发明的呢?会是什么样子?这些有价值问题的产生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学好课文。
第二自然读是全文的重点,讲述了受孩子玩跷跷板的启示,雷奈克做出听诊器的雏形。课文除了对雷奈克成功地听见病人心跳后的喜悦进行描写外,对雷奈克发现过程中的语言、行为以及内心活动都没有很具体的描写,这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所以我指导学生在阅读时采取读中感悟、读中想象的策略。效果比较好。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能发现很多问题,不过我倒有些喜欢这些问题。在课上,当学生朗读不到位,或理解有难度时,正是需要我们引导,体现教师价值的地方。今天,我上完了13课的第一教时,光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就花了一节课的时间。我并不觉得课上效率低,反而发现读准、读熟、读好课文,很多的问题都已迎刃而解了。当然,学生也有索然无味的时候,比如今天课上,有些长句读不好,但学生明显已失去了坚持的兴趣。此时,需要想些方法。我“故技重施,屡试不爽”。组织朗读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今天,到底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呢?我要给你们打分。”学生立刻振奋了精神。“不过要想获得好成绩,必须每个成员都付出百倍的努力。”先给一段时间练读。学生个个都全力以赴,认真练读。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也乐意纠正。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朗读的效果和学生练读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读书习惯,甚至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何乐而不为呢?
山灾的教学反思篇3
在教学本课中,我还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内容上,有借助拼音和去掉拼音读,有读生字、读词语和读儿歌的;形式上,有自由读、指名读、领读、齐读,有开火车读、同桌合作读,有男女生赛读、师生对读等,在多样的朗读中汉字多次复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还采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让学生组词,让学生帮助生字回家来认生字的偏旁,不断强化字音和字形,不仅有利于汉字的识记,而且培养了语感。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在口头组词中,在生活的各种场合,留意生字的复现,做巩固生字的有心人。这样教识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是把识字当作任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写字是特别是低年级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虽然是电脑时代,但仍需要把字写得规范、端正、美观,这不仅是交流的需要,也是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和民族素质的需要。因此,老师要十分重视写字指导,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板书示范,把每个字一笔一画的起笔、止笔,一笔一画的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肥瘦,部件、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边讲解边示范,然后让学生写字,课内保证了写字时间。这样每节课有3―――5分钟时间写字,细水长流,一定能提高学生写字能力。
山灾的教学反思篇4
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进素质,持续的提高教学成绩。现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过去的观念和做法进行重新审视,现将在教学中反思得到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师教学中要转换主角,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新课程标准从形式到资料上都作了较大变化,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更新旧观念,树立新意识,转变主角,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不仅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1)教师应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带给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刻,这是学生自己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资源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能够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创造带给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务必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带给充足的时刻,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2)教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