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教学反思让我们成为最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只值得每一位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物和环境教学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物和环境教学反思篇1
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饰和环境。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对于学生来说,主要学习内容是通过给同样的动态的人物添加不同的服装与环境,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了解人物与环境背景的关系,掌握利用环境衬托人物活动的绘画方法。
主要的难点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多角度变换形象,添加合适的服装和环境,虽说是表现人与景的关系,但是难度却要更胜一筹,因为学生的想象和表现是发散的,每个孩子都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每个人对于环境的表现力又是有限的,学生要在富有创意的联想环境的同时用绘画的语言提炼概括,在大胆想象客观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情感的表现。
本课作业的辅导难度可能更要大于引导启发的部分,人物服装细节表现、环境的刻画对于三年级学生也是个不小的挑战、而作为整节课的环节设计,难以腾出充分的时间来进行细节的指导。
所以这个部分的难点只能通过学生作业赏析来解决,在选择范画时我发现书本中的学生作品虽然精彩,但是难度较大,在引导创作上效果不明显,所以觉得如果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表现内容,且背景表现手法更加简洁放松的学生作品进行赏析。
由于需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所以在典型环境中寻找相似动作的人物形象这一要求就很有必要,图片资料的搜集就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在众多图片的整理过程中,比较困扰的地方是,如何让学生了解人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这一点我是采用了出示人物剪影。
学生根据动作和服装猜测背景环境的游戏实现教学目标的;进一步的想象引导采用了学生亲自做一做动作、组内合作讨论学习、创意生活图片的启发等一系列方式层层递进来完成的,虽然课堂上教学时间有限,但是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相当多,这也是为了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做出的努力。
通过本课教学,我觉得除了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寻找创作灵感,对于中年级孩子来说,富有奇幻效果的想象更加能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很多学生在作品中也表现了童话世界中的奇妙境遇,但学生对人物造型把握还不够准确,以后还需多加练习。
人物和环境教学反思篇2
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通过给同样动态的人物添加环境,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了解绘画中表现人物与添加环境背景的关系,掌握利用环境衬托人物活动的绘画方法。,+加环境,使人物与环境和谐统一。想象人物:根据人物特定人物动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想象环境:根据人物活动想象和添加环境。
在本课教学中,难点在于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特点,根据人物姿态,通过改变位置方向想象人物动态的变化,并表现出来。因此,除了让学生大量的欣赏人物动态的图片,另外,我还制作了一个活动的人,主要是根据姿态的变化改变肢体关节的位置,演示给学生看,这样让学生观察人物姿态的变化会更直观和深刻,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研究再解决疑难问题,更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时候老师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做示范,老师画的每一笔都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不仅觉得绘画很神奇,更想亲自去试一试。
学生在进行艺术实践的时候,我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地作画,发现优秀作业及时展示和鼓励,克服学生在作画是产生的畏难情绪。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看到了不同性格的学生,他们的作品各有不同,从绘画看心理,有几幅作品很有代表性。
画面一(作者是一个在校外报有美术兴趣班的同学,性格内向。)他选择的是教材中提供的一个人物动态,一个半躺着的小男孩儿,经过他的创作和想象,画面中赫然呈现:一个被铁链拷着双手坐在凳子
上的罪犯,表情痛苦万分,因为时间不充分,这幅画的背景没有画出来。
画面二(作者是一个活泼开朗很调皮的小男孩儿,脸上总挂着甜甜的笑。)他选择的人物动态和换面一的作者选择的是同一个人物,但他改变了原来的人物动态,画面中出现了三个不同动态的人物,他们在快乐地、有节奏地用自己的肢体演绎着街舞,动态夸张、滑稽、搞笑,每一个人的表情看起来都很快乐,并且衣着穿戴的色彩对比很强烈,给人的感觉很振奋。
还有很多不同的画面,这两幅比较有代表性,我想,每个孩子选择的人物动态,加上自己的想象创作,表现出来的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应直接和学生的性格、情绪等心里状态直接相关,美术课除了教会学生知识技能、发展综合能力,更不容忽视的是,关注孩子的心理,让孩子的健康、愉快地学习。可以说:绘画是通向孩子心灵的一个窗口。
人物和环境教学反思篇3
本节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根据这节课的重难点,我引入学生们熟悉的动画人物图图和不同环境搭配的图片,让学生们猜一猜他在做什么?通过进一步引导询问学生:“为什么同样的人物,同样的动作,大家的回答都不一样呢?”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图片发现答案,从而导入课题,这样,很快就能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
为了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我设计了一系列环节,比如:导入之后,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张人物的轮廓图,是法国油画家米勒的作品来引导他们,让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了解到原来也可以这样想象;后来,我又展示了书上提供的造型图片,让学生进行想象,加上之后的优秀作品的欣赏和对比,进一步让学生从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吸取别人的精华为己用。
想象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胡思乱想”,我认为,有时候“胡思乱想”也许能有创新,对于学生的神奇想象,要充分理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从作业来看,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他们提高思维能力和绘画水平,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由于课堂时间关系,评价环节进行的相对简单了些,对学生作品也未进行细致的评价。在整堂课中我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情况,用自己的语言引导他们,多种手段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效果良好。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计了拓展环节,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拓展到了环保问题上,因为当今人类与环境之间最刻不容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环保问题,通过延伸,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意识到要为创建美好家园贡献出自己的努力。
美术课除了教会学生知识技能、发展综合能力,更不容忽视的是,关注孩子的心理,让孩子的健康、愉快地学习。可以说,绘画是通向孩子心灵的一个窗口。
人物和环境教学反思篇4
事实上,在上这节课之前,我是不太相信孩子们的想象力的。因为以我的经验判断,孩子们到了中高年级,不知怎么就想不出那么多奇妙的东西来了。这节课是针对五年级的孩子,我以为他们肯定会有些吃力,作业也会有很多雷同。事实告诉我,我的判断是完全错误的。孩子们想象的积极性很高,我的预设根本不够他们用。他们想到了很多我没想到,教材也没想到的场景。
有一个孩子甚至说图上的那个孩子是肚子疼,想吐。他的答案引来了一片笑声,但我表扬了他,因为我们都没想到,他想到了,而且确实还有那么点意思。我想,我们成年人失却了曾经超级想象力就是因为我们的上一辈曾经嘲笑打压了我们天真的想象吧。所以我认为只要孩子敢想,就该表扬,更何况是还想得像模像样的。要是这次打击了他,说不定下次他就不肯想了,那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