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越来越被我们来使用,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写教学反思来总结经验,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碱的性质教学反思推荐6篇,供大家参考。
碱的性质教学反思篇1
本周上了一节数学课《分数基本性质》。针对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的自我反思,收益很大。特反思如下。
一、复习旧知,横跨温旧引新的桥梁。
在备课时,我就深知分数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在课件中展示,并由学生齐读。为了更好的达到温习旧知的目的,我又设计了两道习题,学生在此基础上加深了商不变的规律的印象,为引新起到了很好地铺垫和桥梁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本节课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阿凡提在一次施行途中,遇到了一件事。一父亲把土地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分到田地的1/3,二儿子分到了田地的2/6,三儿子分到了田地的3/9。大儿子和二儿子嫌少,同父亲争执了起来。阿凡提听后大笑,说了几句话,他们马上停止了争执。随后问:“阿凡提大笑?他说了些什么?” 引生猜测。学生在新奇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充满了好奇心,很快将思维转到比较1/3, 2/6, 3/9的大小上来。教师创设悬念:学完了本节课,你就知道了。学生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学习新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深入感知分数。
教师让学生用一个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即平均分成4份,给其中的3份涂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学生在动手的同时也在动脑,得出分数3/4,因势利导,在两次对折的基础上再对折,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6/8)再次对折呢?(12/16)……挥手一指:长方形的纸有没有变化?(没有)阴影部分的面积有没有变化?(没有)那么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很容易得出:3/4=6/8=12/16,引导学生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经过总结得出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学生对此进行巩固后,再引导学生说出:0除外。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动脑思考,很快地突破了重难点,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巩固练习,围绕中心。
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我设计了判断题、填空题等,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学生在此过程中兴趣盎然,在快乐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起到了加深理解的作用。
五、总结升华,结束本课。
最后,教师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师生进行补充,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今后的学习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碱的性质教学反思篇2
本课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解多步方程的基础。在以前的教材里,学生是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比较简单的方程,而且和中学教材不一致。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出发,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能“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关于等式的性质的内容有两段,本课堂先学习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1、在直观情境中,按“形象感受——抽象归纳”的方式教学等式的性质。用天平呈现的直观情境形象地表示等式两边发生的变化及结果,有利于学生的直观感受。又在学生观察、分析等式变化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归纳出等式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初步发展了抽象归纳能力。
2、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在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的过程中,逐步推进:先从不是方程的等式过渡到方程,再由加同一个数过渡到减同一个数。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培养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4、有层次地安排了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诶小新知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小组合作;在练习中,先是同桌互相检验,最后是独自检验。
5、重视了教师的示范作用。对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检验方法,教师首先做出准确的示范,让学生一开始就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和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碱的性质教学反思篇3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小数的性质正确的化解小数和改写小数,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全课分为两个阶段:
一、发现规律
课一开始,我利用课本《西游记》图引出0。1米、0。10米、0。100米这几组数据,请同学们猜一猜,孙悟空为什么笑了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索发现 0。1米=0。10米=0。100米,从而引出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跃跃欲试,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良好的数学情致得意有效的培养。
二、应用规律
第二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性质用于改写小数和化简小数。由于前面对小数的性质的探索是学生自主进行的,因而在应用起规律来同学们也能得心应手。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把3改写成三位小数上,经过启发,学生都知道要不改变数的大小,必须在3的各位右下角先点上小数点,再添3个零,课末通过联系生活的实践课,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总之,通过本堂课,我们师生共同分享了彼此的见解和成功的快乐,情感溶于快乐之中,知识溶于成功之中。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也较好。
碱的性质教学反思篇4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对于以后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反思本节课,我认为以下几点做得较成功:
(1)新课的引入新颖,上课,先听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新课的教学扎实,重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通过学生一系列的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环环紧扣的提问以及引导学生逐步展开的充分的讨论,帮助学生一步步得出结论。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力求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练习形式多样,有层次,有梯度,目的性、针对性较强,达到了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激发兴趣、发展思维的目的。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也很多:
首先,在折纸交流环节学生们参与率并不高,好多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普遍是无从下手,在交流时也不主动,很多学生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
其次,在形成性质过程中,对分数基本性质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等进行了整合,只有部分学生了解,没有深入到全班。
还有,“把每一份平均分成几份”这句话描述不够清晰,学生理解有困难,可以在课件中完善。
碱的性质教学反思篇5
阳光明媚,心情疏朗!
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的眼睛弯弯的,满含着欢喜。
【课前小思】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等式的性质》。
课前最纠结的是“为何要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记得我小时候学习的是传统做法——用算式中各部分关系解方程。为什么现在要用等式的性质解呢?就为了和初中衔接?孩子们在备学中也有此疑问,还用了一个成语形容:明明可以用以前知识解决,而且也很简单,为何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