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网上教学反思5篇

时间:2022-11-22 作者:Gourmand 教学文档

通过写教学反思,我们才能找到教学活动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将教学反思写好才能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教师网上教学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师网上教学反思5篇

教师网上教学反思篇1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各方面成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各种技术的使用和应用之外,更多地培养学生的潜在素养和情感,比如:管理、组织、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水平差异是比较大的。如何让学生均衡发展,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挖掘他们的潜能,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网上搜索》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均衡发展,小组合作,早完成的同学,老师检查合格后可以帮助本组内没完成的同学,这种帮助只是让他当小老师,进行指导,而不是让他动手帮别的同学完成,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从组长中发现统筹安排、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在课中练习部分做了一次“智力小测验”,有目的地安排了四个问题让大家填写回答(因为每个小组四台电脑),并提醒大家,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准确地完成,将被评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果然,优胜小组组长汇报情况与我的教学预设吻合,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

但是,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到位,有点生硬,这也许是我以后将会面临的一个更大的思考问题。

课后,经过学校听课的相关领导点评之后,我又开启了另一扇思考的大门,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如何更大力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从“想学”转变为“求学”,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学模式

提出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尝试完成(根据自学的要求)——评价汇报——教师规范演示(或问题解答)——学生再操作——评价——拓展练习(小组合作完成)——课堂总结——作业,在课堂上的讲练比例大至是3:7。

2、处理好兴趣与技能的关系

只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就好了吗?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因为,学生的兴趣是需要靠技能来升华的。

3、培养学生良好的看书自学习惯

教材的利用,非常重要,你的学生会不会用教材,就是会不会自学,所以,我们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育”。

教师网上教学反思篇2

停课不停学,但怎样让网上教学效果更好?这是一个值得认真反思的问题。根据前三周网上教学效果的调查反馈,我有了一些的反思。

1、利用好小组长。你准备的再好,如果学生不来积极,那根本不会有效果。培训好小组长,让他们负责统计作业完成情况,并及时去督促本组成员完成当天任务。要求他们每天的课程结束都在小组群内反馈,并发给任课老师、班主任。

2、利用好作业群。每个班一定要让小组长单独建一个作业反馈群,每节课的作业通过微信群及时进行布置,要求每天的作业至少包括2个内容,一是背诵,二是生字的书写。当然我们作为任课老师要亲自查看作业完成情况,对于没有按时完成的要在作业群里通报批评。对于作业还要认真进行批改,表扬优秀,继续批评做的差的学生。我认为这是检查课堂学习效果,调整下节课讲课内容和思路的最好方法。

3、利用好家长。毕竟学生是在家里学习,我相信只要老师有要求,家长会尽力去做好。老师们一是可以在微信群里告诉家长哪段时间要学生背书,可以让家长监督并提问;二是可以把每天的学习简报发在家长微信群里,既可以让家长看到老师的负责任,又可以让家长做好监督。

4、利用好时间。做到提前10分钟到微信群里发布学生上课的学习流程,特别提醒的是流程里不要提前布置本节课作业,以免学生一上课就直接写作业。一天之际在于晨,语文课要利用好早读,一是这本来就是原来的安排,二是如果别人利用的好,你却没有用,那一个月过后差距不可想象。

教师网上教学反思篇3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觉得重点应该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二年级阅读课《酸的和甜的》,我创设了实物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一串葡萄)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谁来尝尝是什么味道?(指名上台品尝)告诉大家味道怎样?(甜甜的)奇怪了,葡萄明明是甜的,味道好极了。有一群小动物却都嚷着:“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酸的和甜的》”一问完,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酸的和甜的》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葡萄究竟是什么味道。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以《看雪》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你心中的雪景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

...
《教师网上教学反思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