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教案的质量是作为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一件事情,我们在制定教案之前,一定要先明确好自己的教学目标,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篇1
(板书)二.寒潮
1.寒潮及其运行路径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过渡)除了上边提到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和旱涝灾害以外,我国东南地区还常受到台风的侵袭。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有关“台风及其对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录象。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0页和第70页“台风”一节课文和“西太平洋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参看课文标记了解什么是台风?它发生在什么时间?
(2)观察课文图象,了解台风能影响我国哪些地区?
(3)台风对当地的天气产生哪些影响?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经过小组的合作学习,特别是学生对中央电视台有关的预报和有关的录象资料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基本明确了台风及其危害。然后请一名同学到前边向全体同学介绍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影响我国的范围、带来的危害和好处。
(教师归纳)
(1)影响我国的台风是产生在西太平洋热带海面上的一种十分强大的大气涡旋,它在每年的6至10月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区,我国东南沿海的其他地区有时也受其害。
(2)台风经过的地区常出现大风、暴雨天气。
(3)大风回破坏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回引发洪水,形成洪涝灾害等,但也可缓解当地的旱情,如缓解长江地区的伏旱天气。
(板书)三、台风
1、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
2、台风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和旱涝灾害。这些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联合国将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灾10年。特别是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威胁,我们要研究这些灾害性天气发生的规律,防御和战胜灾害,采取有利的措施,加强预报灾害的研究,使我们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板书设计
第五节 寒潮 台风和水旱灾害
一、水旱灾害
1.原因和危害
2.措施
二.寒潮
1.寒潮及其运行路径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三、台风
1.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
2.台风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探究活动
活动??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方式:
安排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结合课文分组讨论三种气象灾害形成的原因及基本规律;接着三组再作为北京、广州及乌鲁木齐的政府部门,结合刚才总结的规律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案,最终以建议书的形式呈交给教师。
活动二
活动目的:加强学生对前后知识紧密联系,树立学生辩证、全面看待问题的意识。
活动方式:
在整个学习完成之后,安排学生再次客观的评价季风和台风,并写成小论文。参考题目:“我眼中的季风”、“台风真的很可怕吗”
提示:前一节主要侧重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而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季风给我国带来的不利方面,所以应该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季风的影响。台风是作为灾害性天气来介绍的,但它也确实给安徽、湖南、江西等距离海洋较远的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篇2
世界居民和国家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是要让学生知道生活在地球上的主要种族和民族,以及他们的分布状况;了解世界各地区语言的使用与宗教的信仰情况;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国家数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
2.本节还介绍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教学方法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让学生观看世界各地风土民情、宗教、人种方面的录像,然后巩固重要知识点,在随堂作业中反馈。
2.按教材顺序讲解课堂知识的同时,穿插讲解一些风土人情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世界人口、人种、
2.了解世界民族和语系的分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种族的特征、分布、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分布;
2.教学难点:按具体情况区分种族和民族这两个概念。
三、教学准备
世界人口分布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世界地图光盘、世界人种图。
四、教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
1.增长速度很快;
⑴1987年7月11日是世界50亿人口日;
⑵1996年6月底,世界人口已达57.7亿;
2.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⑴亚洲东部、南部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人口稠密,占全球1/3;
⑵极地、沙漠和热带森林地区人口稀少,南极地区目前无人定居。
(二)种族和民族:(参考《人文地理》种族篇,p.8)
1.种族:
⑴白色人种(欧罗巴人种):人数世界第一,占54%;
①特征:肤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
②分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
⑵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人数世界第二,占37%;
①特征:皮肤呈淡黄或棕褐色,眼珠黑、头发黑而直,面庞扁平;
②分布: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印第安人、因纽特人)。
⑶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人数占8.5%;
①特征:皮肤黑、头发卷曲、鼻宽唇厚;
②分布: 非洲中部、南部,大洋洲、美洲也有一部分;(故乡在非洲 )
⑷混血种人种占0.5%,南美洲最多。
2.民族:
(1)民族是由于经济、生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形成的;
(2)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3)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也有单一民族;
(4)犹太人、吉卜赛人遍布于许多国家。
(三)小结:
语言 人种
居民 (板书)
宗教 民族
课后作业
1、作业本:p.2-3第1-9题
2、填图册:p.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分布;
2.了解国家的分布,世界上和最小的国家;
3.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4.了解中国的国际交往,浙江省主要的友好省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世界三大宗教及居民和国家。
2.教学难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三、教学准备
?世界政区图》、世界各地的录像、中国的国际交往图
四、教学过程
(一)语言与宗教:(参考《人文地理》宗教篇)p.20
1.语??
(1)语言是区分民族的主要标志;
(2)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其次是英语;
(3)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
2.宗教(社会现象)、
(1)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流传于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印、中、日、缅、斯里兰卡)《人文地理》p.25;
(2)_: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传入欧、美、大洋洲。《人文地理》p.22
(3)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西部,盛行于西亚、北非、南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中国称回教及清真教)。
(二)国家和地区:
1.目前世界 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非洲53个、亚洲48个、欧洲43个、北美洲14个、大洋洲14个、南美洲12个、南极洲无人居住);
2.面积的国家是俄罗斯(s=1710万k2);
3.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s=0.44k2);
4.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人口12亿;第二是印度,人口9亿多;
5. 人口最少的国家是梵蒂冈,只有1000人左右。
(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发达国家:工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高,经济发达;
(1)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2)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
(3)发展中国家:历曾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独立后经济发展虽然快,但经济 实力薄弱。
a.主要分布 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
b.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