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教学反思是提高我们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写教学反思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盘古开天天地教学反思8篇,感谢您的参阅。
盘古开天天地教学反思篇1
?盘古开天地》是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的中华文化”,《盘古开天地》正是从神话这个角度初窥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尝试。本单元所选古诗文都和神话以及民间故事有关。学习本组课文,主要是为了感受古人的丰富想象力和进行讲故事训练。远古时代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神话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这种传的过程就是一种古代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一种语言实践。
从三年级儿童的特点分析,三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神话故事,在生活中也接触过部分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对神话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故事浅显易懂,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盘古为了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因此,我把“说好神话故事”作为本节课的一个核心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开展教学,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神话人物的精神。
一、运用多媒体,融情于景。
导入本课时,我用的是几幅孩子们熟悉的图片:《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创造性地使用学生已知道图片故事引路,引起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共鸣、起到了激发兴趣的作用。然后屏幕显示刚才出示的词语,请学生观察这些词语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高度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且在揭示课题的过程中,把神话的特点也适当揭示出来。
二、教师示范说故事,理清神话大结构。
教师给学生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讲完后,让学生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在学生回答的过程当中,通过简练的语言把它梳理出来,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故事。请学生利用板书,利用故事的大结构讲故事。理清神话故事的大结构,这是说好故事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阅读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第一步。
教师二次示范说故事,说清神奇的细节。
教师提醒学生,讲故事的时候,要关注这个故事当中神奇的地方,边听边记住一些神奇的细节。教师讲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记住了哪些神奇的细节。紧抓神奇,引导学生感悟神话故事的语言特点。这是复述能力的再提高。
三、方言试说故事,课外拓展延伸。
教师播放一个兰州版的神话故事,告诉学生:在古代,在不同的地方,老百姓分别用各自的方言,传承着同一个神话。通过还原古代人们代代相传神话故事的现场,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说故事的冲动,这又何尝不是新的语言实践呢?
四、选择微信图片,感受盘古精神。
假如,我们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编成一则微信,微信封面你觉得哪一张比较好?小组讨论。哪一幅图最能体现盘古的精神?理清故事大结构是阅读教学的第一个整体,说清神奇细节教学进入了部分,而感悟盘古精神又让教学回归到第二个整体,符合阅读教学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让学生说说选择哪一幅图,也是渗透神话价值观的需要。
本节课,我选择了“说”作为语言实践的主线,让学生在“理清大环节一说清小细节”的过程中,将课文的消极语言转化为自己的积极语言。可以预见,本节课的教学将会呈现师生共说,其乐融融的教学场景。课也因为这样的说故事而变得富有张力。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够具体生动,情感表达能力欠缺,在讲得时候没有营造出一种“神话氛围”,此外,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有些内容把握不够充分,导致在讲故事的时候语言不够流畅,虽然我示范讲了两遍,以及播放方言版本,但还是留下了许多遗憾。下课后,我坐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思路,发现在课前备课环节中,花了大力气去备教材,钻研教材。可是却没有考虑到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能力,忽视了备学生这个重要环节。预设应该充分考量到文本,学生,这些因素,才能使学生在一种“浑然不知”的状态下受到教育,生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效果。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这许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将磨砺自己,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盘古开天天地教学反思篇2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有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把盘古“用他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写的生动有趣。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想象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段落,以句式引导,段式引路,启发学生填补空白,组织语言,训练能力。
一、巧妙的使用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课文,我用了几张图片,这些图片都是动画片里的人物有:孙悟空、小哪吒、葫芦兄弟、嫦娥奔月,它们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抓住重点,创设情景
在教学第三段时,为了使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让学生伸出双臂上举,静静站1分钟,你累了吗?想象盘古顶天蹬地持续了多久?他累吗?老师引读: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蹬地。一年过去了,生接读,一百年过去了,生接读,一万年过去了,生读结果“盘古也累的倒了下去。
三、结合文本,展开想象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男女生合作朗读来整体感悟语言表达的结构。即: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变成了自然界中的什么。并让学生展开想象,盘古的其他部位变成了什么?
四、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初读课文,只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只有对重点字词、句子理解后,才能读出味道。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使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如:分组读、男女生读、个别读、小组比赛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去感悟。
五、在遗憾中成长
这节课中,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方法,但是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朗读,个人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次对有些环节的处理还欠考虑,如在第四段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想象盘古的身体还有那些部位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应该再让学生动笔写一写,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许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盘古开天天地教学反思篇3
我和张祖庆老师虽未谋面,但已多次聆听了他的课堂。驻足在他的课堂里,那娓娓道来的神情、抑扬顿挫的语调、舒服悦耳的声音、激情机智的点拨、井然有序的组织会让你觉得——听课是一种莫大享受。
这次,听了他的《盘古开天地》,除享受之外,还得到了新思考。
教学目标的价值在于发展语文素养
如果我们在上语文课时,心中没有一个明确且适宜的教学意向的话,那么,我们的教学活动肯定是无的放矢。这样一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便成了“水中月”、“雾中花”了,成为了一种幻影。
其实,老师们的教学意向肯定是有,并且一般也是很明确的,因为教学参考资料或者优秀教学设计中都赫然摆着。如果没有对教学目标进行自己的思考与辨别、筛选与改变,就作为自己教学行动的“指南针”,那么在教学旅途中,面对学生的鲜活的观点、情感、表现时,可能就会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