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师都习惯用写教学反思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教学情况,为了让教师们不断成长,一定要定期写教学反思,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运水果教学反思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运水果教学反思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11课《画水果》。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内容,美术课表中指出:“学习使用各种工具,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多种颜料尝试,开展趣味造型活动。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愿望。本课也是此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大部分能够正确的理解,并且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去独立完成任务,在美术绘画中能够正确的用笔,对色彩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有少部分的学生,绘画基本功、绘画技巧和学习态度欠缺。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应会:尝试采用中国画干湿、浓淡的画法,表现一组水果静物。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用浓、淡、于、湿表现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的构图。
课前准备
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水果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i)展示出不同表现方法的水果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
这几幅作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有哪些是不同的?(引出中国画的认识)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中国画的方法来画水果。(板书课题:画水果。)
2、新授课
(1)学生分组欣赏。
适时提问:用国画的方法表现水果与用其他绘画方法表现水果有什么不一样?
(2)尝试着用纸笔画一画。
提出问题:
a尝试用笔:中锋、侧锋。
b尝试用色:浓、淡、干、湿。
(1)教师可在学生初次探究的基础上做示范。
(2)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学生看书欣赏其他学生的美术作业。
(3)打开书,欣赏。
①看草莓、葡萄的步骤图,研究其画法。(学生临摹画法。)
②欣赏学生作业。
(解决画面的构图问题。)
3、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1)先临摹;
(2)创作完成一组水果静物。
4、小结
组织交流
板书设计
?画水果》
用笔:中锋 侧锋 用色:浓淡干湿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正确的构图以及创作技法,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也为学生今后的绘画创作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运水果教学反思篇2
?画水果》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设计本课时,我根据学生实际能力,预期要达到目标是:了解表现水果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水果的基本画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并且能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重点通过勾勒法能画出一副表现形象生动的水果形象,表达色彩的变化效果。在有形中,使学生感受到表现水果是运用彩墨在宣纸上的自然渗化,使水果饱满而有韵味的;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一、设计思路——化难为易
1、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画的了解甚少,教学中一定要减少美术专业术语的运用,从而可淡化由于美术的专业性对学生带来的陌生感,我的教学设想是尽可能利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2、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为了使学生很快掌握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和鼓励学生大胆动笔,我根据学生年龄实际,自编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峰画点线,侧峰画片片”总结出用笔,“肚子一色头一色” 总结出用色的规律,再在“儿歌示范画”中加以讲解水分的重要作用,同时提示学生绘画时注意构图问题。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学习了多种用笔、用墨、用色的技法,消除学生画国画不敢动笔的畏惧感。这样做,突出重点,化难为易,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亮点——服务学生
1、奖励有目的性。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用心去爱护每一个孩子,把浓浓的师爱注入学生幼小的心田,精心呵护好教学中闪现的点点智慧的火花,利用多种方式对其给予表扬或适当的奖励,让他们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小小的奖励对于孩子来说充满了趣味鼓励,但是我认为奖励除了精神激励表示肯定外必须还有目的性。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各奖励环节,每一个见环节都有它目的性。
(1)导课奖励水果。
导课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吃水果的颜色、样子、味道,并奖励水果。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水果的色、形、味。
(2)分析奖励“国画秘笈”。
我们这里的孩子对于中国画的了解甚少,“国画秘笈”中是一些水果的简单画法,对于个人、小组起到一个引导临摹作用。
(4)学生作业展评“悟空尝百果”。
以“孙悟空”贴纸作为奖励,引入评价作品,调动了学生评价的积极性,并让学生说出孙悟空为什么爱吃这位同学画的水果,评价画面,引出用笔、用墨、用色等。从技法上引导评价,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教师引导并给以肯定激励,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引导学生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教师点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引导正确的画法,要注意鼓励个别能力弱的学生,及时肯定进步与提高,使学生保持美术创作的兴趣。
2、以生为本。
(1)把学生放在首位.。
整节课我把学生放在首位,“通过学生之口”讲出毛笔的结构引出用笔;“通过学生之口”讲出“墨分五色”引出用墨、用色;“通过学生之口”讲出两种画法;“通过学生之口”讲出画法小儿歌。“通过学生之口”要比老师讲学生吸收的更快,讲的同学有一种收获与分享的体验,而听的同学有一种被分享的感受,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不同层面学生的评价。
“美术”,培养学生的美感、美的体验在前,而技法、方法在后。本节课我能针对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教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评价。对于感受好的学生,及时肯定;对于感受弱的学生,及时鼓励。这不仅是对这一名学生的鼓励,这也是对这一个层面学生的关注。
作为一名一线的美术教师,天天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我认为了解教学质量和了解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学生作业的展现,它是学生在美术课中所学美术技能技巧掌握程度的一面镜子,能直观地反映教学目的是否顺利完成、完成的效果究竟如何。因而,对学生的美术作业作出正确恰当地评价,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又能使老师获得较好的反馈信息,以酌情研究,调整教学,促进学生美术学习。新课标也要求我们对教学进行发展性评价。有效的作业评价,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作业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于是在整堂课中留出充足的作业评价时间,让学生明确评价标准,“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应注意什么?作品中是否有所体现?在此基础上可否有创新?”等一般保证5-7分钟,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在选择作品时,对展示的作品要精心挑选注重这幅作品的代表性:一类是符合要求且有独创性、给学生以美的启迪、美的享受的作品;另一类是能够代表普遍性问题的作品,起到一个“修正”的作用。“这幅作业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在哪,你还有什么更好的表现方法?”“如果让你来表现,你会怎样制作?会注意一些什么问题,你能提醒他一下吗?”等等。自评与他评相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