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认识1教学反思参考7篇

时间:2022-12-14 作者:Kris 教学文档

写好教学反思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起着良好的效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一定要及时写哈教学反思,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数认识1教学反思参考7篇,感谢您的参阅。

数认识1教学反思参考7篇

数认识1教学反思篇1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动手操作,探讨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学会给四边形分类,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习重点是探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是分清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根据目标、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现做以下反思:

一、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基??

由于本节课是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学设计上先从教材70页情景图中找一找见过的四边形,在纸上画出形状不同的四边形,并标出你知道的图形的名称。然后展示教材第71页上图。“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复习四边形的概念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唤起学生的经验,为新课的学习铺路搭桥,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轻松,体验的学习的愉悦。

二、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结论和数学能力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以听、看、记忆接受而来的知识,理解较肤浅也易遗忘。而在体验中自身感悟的知识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是不可能靠讲授、听而得来的,“能力”要在有效的活动中、探究中、应用中、实践中锻炼而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抽象的概念。为使学生能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设计了动手操作,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这样不但理解了知识,而且能力也得到训练。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重视理清知识间的联系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知识之间的相互交叉。在教学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时,先让学生给四边形分类,再说出为什么这样分,给了学生自主的空间又便于理解知识间的关系。在讲解关系时,把四边形比做大家族,其他则是小家庭或家庭成员,并用课件演示出来,形象又具体。

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解决问题。巩固应用中,我设计了一道习题:说说生活哪里见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感悟中学数学。

本节课的不足是动手操作的时间把握及学生的兴趣调动还有待于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向同事们多学习,多吸取他们的教学艺术,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自己的数学课堂越来越吸引学生。

数认识1教学反思篇2

6~10的认识及其加减法是全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而6~10的认识又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这部分的内容是在认识0~5各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一次对数的扩展,教材编排与前面基本相同,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6~10各数的意义以及规范地书写数字6~10。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本节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伊始,我从谈话引入,问孩子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是植树的好季节,有一群环保小卫士正在山坡上植树”把孩子们带入图,引出新课学习,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进入新授部分后,我先请学生在情景图中找6~10,并体会6~10各数意义;再让学生用画圆圈的方式表示6~10,老师在黑板上摆圆片表示6~10,边摆边说5个添上1个是6个,6个添上1个是7个,……,9个添上1个是10个,体会相邻数相差1;然后学写数字朋友6~10,学生观看写法,书空,再跟着写,循序渐进学会规范的书写6~10;在每个教学环节我都精心设计了相应的练习,边学边练,内化新知。另外,通过“环保小卫士”植树这一情境,引导学生理解6~10各数的意义,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联系学生生活做一些课堂练习

根据书上的编排,我一共做了3个课堂练习。第一个是“填一填”,感受数序,体会前面和后面的意义;第二个是按顺序连线,学生对连完后的图形充满期待。第三个是火箭发射时的倒数计时,学生兴趣很高,加深他们对数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不足之处

1、对“6~10的认识”这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的教学编排不够理想。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很难,我没有充分认识到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的特点,因此对课堂的把握不够理想。

2、6~10的写流于形式,没落到实处。

4、组织教学需要加强。

5、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够丰富多彩。

6、在课堂练习的教学中,对题目的多种解法没有考虑全面。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或感兴趣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另外,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

数认识1教学反思篇3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小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价格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结合生活中的元角分的数字让学生来读写,使学生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识。在此基础上,直接把本课时的重点也放在了从“元、角、分”中来得出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的一元硬币和十张一角的纸币。让学生说其中的一角是十张一角的几分之几,也就是一元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建立起了小数的模型。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小数的大小比较”并不难,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早已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在幼儿时期就会对两个商品的价钱的高低进行比较,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会借助“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来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但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进行的学情分析,发现学生的正确率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高,往往会用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误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因此,我这节课主要明确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注意比较小数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这也是小数大小比较的难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练习课》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小数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学生对小数都不陌生,学习时也很积极,学生在学习自己比较熟悉的知识时都很感兴趣,这也提醒我,我们的教学要更贴近生活,使学生觉得有用,才能更好的学习。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后反思:

本课立足于新的理念,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桥梁,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探索真实世界的数学问题。渗透算法多样化数学思想。在计算0.8+0.6有的是口算时,而有的列竖式。多种算法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的数学思想。

此外,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板书的目的性不强,使重点不够突出。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较少,使得评价方式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争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认

...
《数认识1教学反思参考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