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写读后感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促使我们主动探求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干海子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干海子读后感篇1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海子
一个挫折,不代表失败;一次胜利,不代表成功。所以当期中考试失利的时候,我想,我真的该努力了。
付出一份努力,一份汗水,就会收获一份成果。而我的学习状态,在这一段时间里真的是十分不佳,不努力,得过且过…….或许我是骄傲了吧!以为自己不太努力也能凑合着学,凑合着考试,以为我差一点也不会差太多,结果摔了一个大跟头。
但我不想哭,不想落后。
得知成绩的那天晚上,晚自习的时候,我用了两小时来发呆,想我的成绩,我的学习,我的态度,我的状态。脸上全是默然和漠然,心中全是沉寂与怅惘。心像一直在下坠,坠入无底的深渊之中,盲目、恐惧、无望齐齐登场,把我逼入绝境,身后没有退路,只能面对,在逼仄的绝境中面对现实。
晚上睡觉时还是忍不住哭出来了,我只能躲在被子里鸣咽,只能张大了嘴,任眼泪滑过眼角,温热,湿润。
第二天依旧过,依旧学习,依旧想努力。可我不知道我从哪里找动力,我至今没有打电话到家里,我不想向爸妈说,我考砸了,即使知道他们从来没有为了学习上的事情给过我压力。因为我不想让他们还花费精力来抚慰我的不开心。
有人说,幸福是勇气的一种形式,我很喜欢这句话。幸福,来源于勇气;幸福,产生了勇气,那么,既然如此,我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我想做一个幸福的人,但我更想做一个努力的人,做一个认真的人,做一个优秀的人。把学习搞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和愉悦,才能让此刻的我不背上精神的重担,才能让我的高中阶段充实而美好,才能让我在人生的长途旅行中走得更远。
没有什么难以面对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切的美好我都拥有了,足够战胜我所面对的重重障碍和懒惰。我想,那么就让我从此刻开始加油吧!
纳兰容若有一句词写的好:“人生若只如初见。”他本是写友情的,我暂且借来指一下态度吧!若只如初,我还是那样的勤勤恳恳,虽不知天有多高,但我找得到方向,我知道自己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投入了全部精力,这样就好了吧!找回自己的本真,找到自己的路,行走在自己的路上。
我暂不想在此刻定下我要考进多少名的目标。我还是我,那个想要努力学好的女孩,想超越自己而让自己满意的女孩。
既然选择了远方,需要的便只是风雨兼程。
把过去一月的学习状态通通舍弃,从现在起,努力而认真地学习。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干海子读后感篇2
读海子的诗歌,我能莫名的感动,不知不觉被海子诗里透漏出的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所深深折服。记得刚刚读《活在珍贵的人间》时,我莫名的哭了。确实是这样啊,我们活在人间,活在自然中。享受着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里面的这样几句话,我觉得所述道理尤为深刻。他说: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一层层白云覆盖着,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地,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泥土高溅,扑打面颊,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读完这首诗,我觉得生命是如此温暖、纯洁而亲切。活着是幸福的,能感受自然是幸福的.。
给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多是他的大爱,博爱的思想。我觉得当今世界正是缺乏这种思想,人人都为了自己的有一点蝇头小利,忽视了人际关系的培养,忽视了热爱这个世界。所以当我读到《五月的麦地》时,我彻底理解了海子,感受到了他的个性。《五月的麦地》是海子的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寄托着海子的乌托邦的理想,他希望四海之内皆为兄弟,大家相亲相爱,互尊互敬,并且过着甜美的生活。他说: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海子的内心世界是十分复杂而矛盾的。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在他的诗歌中,呈现出一种不和谐的对抗状态。“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以理解为海子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这个世界单纯而美丽,浩淼而开阔。这也是许多人心中的美好境界。
海子的诗歌还有好多,好诗也还有好多,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读后会很有感触的,建议大家去读。也许我还读不懂海子,但从他身上我确实明白了许多,改变了许多。关于海子的卧轨,历年来总是众说纷纭,我不知道该信服哪一种说法。我只知道,我喜欢的海子,就是那个喜爱自然,心中有着大爱的诗人……
干海子读后感篇3
而想要了解一个人,读他的诗,如果这个人写诗的话,往往胜过读他的文,因为写出每一首诗,作者都是要将自己的心儿肝儿肺通通掏出来的,这才是最真实的他。
长久以来,海子和许多诗人一道,活在我的脑子里,但我读过顾城,读过徐志摩,读过席慕容,可就是没有读过海子。不是不想,是害怕,从了解了他是以何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一种轻微的恐惧感就油然而生。顾城说过,当他写诗写到一定的境界之后,精神就会停留在“死”的境界,这对于热爱生活的我来说,无疑是无法接受的,但许多诗人大概都是这样的,顾城自己就选择了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海子亦然,但他是卧轨,他的头和他的脚也许就躺在铁轨的一段,这样的恐怖的形式确实在几年前给我留下了阴影。
但是虽然他人死了,他的诗依然还在,还活在这个世上,还潇洒的活在这个世上。生活在诗歌走向没落的时代的海子,用自己的死,换来了诗歌的一次短暂的新生。之所以说短暂,是因为现在乐得读诗的人寥寥无几,反正远远少于读颓废都市校园言情官场小说的人了;而现在诗歌的发展走向越来越偏向于所谓的“现代派”,甚至“后现代派”的方向,这类诗反正我是看不懂,毫无逻辑可言,也许我本身才疏学浅,无法理解其中的深奥,但是我所倾向的诗,不求多么浅显,但至少让人,让大部分人,一阅即懂;不求多么深奥,但至少要有哪怕那么一点点哲理在里头;也不求多灵动,但至少要有美丽的意境让读者可以有所“意会”;可以忧伤,但不能颓废;可以阳光,但也不要过度张扬。还有作者,现在真的很少有严格意义上的“诗人”可言了,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缺乏诗人的时代,所有人认为把一句话拆分成两句哪怕是前言不搭后语的话,都能形成诗歌,而面对他人的疑问,一句“这是现代诗,尔等岂知其奥妙?”便可把质疑硬生生堵将回去。
而海子的诗,在我今日匆匆翻阅一遍后发现,其意象大多不离“大地”、“土地”、“麦子”、“村庄”之类,他是热爱土地的,土地是自然的母亲,因此海子也是热爱自然的,可是他的诗有一种不完整感充斥于其中,破碎的意象和语句和他的对死亡的向往糅合在一起,而使阅读它的我感觉像被一只针管击中,给我注射了满满一管的镇静剂,没有纯净的快乐,只有纯净的死亡。我不喜欢这个感觉,但我觉得我必须至少了解他,这是一种经历。我不是一名诗人,也不敢以诗人自诩,诗人是热爱一切的,包括死亡,他们为一切写诗,而我不同,我只为两个人写诗--我自己和我所爱的人。海子是一名诗人,他热爱他的事业,任何热爱自己的事业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干海子读后感篇4
书香伴暑假,这个暑假,我有幸见到了刘少康的两本《三国演义》。看着封面的四个大大的字,我不禁有点儿欣喜,而又害怕。
?三国演义》取材仪东汉末年魏,蜀,吴的历史。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一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吴亡为止,将近一个世纪。曾经,我也看过《三国演义》,但只是草草看了几个著名的故事而已。但今天这两本长达989页。充满古文的书使我恐惧万分,完全看不懂。
幸亏老爸有着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