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总结作品中的教训和启示,思考如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读后感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通过它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审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发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苏东坡读后感500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苏东坡读后感500字篇1
犹记得,苏东坡曾在一首词中写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话不免有些调侃自己的意味。的确,似乎没有什么能比这两句诗更确切地形容苏轼这跌宕起伏的一生了。
熙宁九年,“乌台诗案”轰动京城。苏轼,一个本可以在仕途中扶摇而上的人,便因此,彻彻底底地沦为官僚的政治牺牲品。诬陷入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最终被贬黄州。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命运仿佛一直在与他开玩笑,他的贬谪一发不可收拾。但无论是何时,在黄州的那五年,无疑是苏轼人生中最为精彩和重要的一笔。《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均为苏轼在黄州所作。这些名篇流传至今,仍为人所敬仰。
在官场中,苏轼耿直不阿,坚持己见。而离开了官场的他,失去了一切,唯独这份率真的心境,一直伴随着他,形影不离。仕途失意,他有过心灰意冷,但他从来没有把这当做自己心灵的枷锁,他永远是那个苏轼,无论是在险恶的官场中,还是贬谪黄州,他始终坚信“人间有味是清欢”。可以说,正是旷达的胸襟,和淡泊的人生态度,使他在逆境中,留下如此多的脍炙人口的佳作。
此刻,不禁又想起了他的那篇《赤壁赋》。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黄州山水神游,苍颜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他仿佛又在这黄州山水中找寻到了自我。大江辽阔无边,小舟茫然无际。它想飘到哪里呢?苏轼不会知道,他也不想知道,那就任它去吧!正如自己的宦海浮沉,不知何时而尽。苏轼只是淡然地面对这浩荡江水,苍凉秋景,慷慨而歌,托遗响于悲风,从清风明月中寻得慰藉。
清冷的秋风刮过,给这浩渺的天地间,又平添了无限悲凉之感。赤鼻矶上,明月初升,举酒属客,又何尝不是“对影成三人”。一舟,一人,在这天地之中竟如此渺小,但这并不能妨碍苏轼内心的清淡如水。其实苏轼如何不想做出一番政绩,无奈时局使然,他只能做一个出色的文人,而不是出色的政治家。《赤壁赋》中有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我想,这就是苏东坡的最终追求吧。
苏东坡读后感500字篇2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朝代,我似乎看见你在遐想。我惊叹,身后沧海横流,你却安之若素。时间如风,如沙,想抓却抓不住,握于掌心流于指间。弹指一挥间,反倒使我越陷越深,陷入你的文字,陷入你的风华。
品一杯清茗,闭目凝神,思绪穿越缕缕时光,我陪你一起浅吟低唱:“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可其间总有一股淡淡愁思,令人黯然神伤。江月依旧,无奈你早已仙逝。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你定不会想到千年之后会有这么一个俗子如此痴迷地追寻着你。
去年夏日,一个人,一背包,一张至四川成都的火车票,一场宁静的旅行就此开始。起初眉山并不在我的计划之中,可在火车站看到眉山的车次时,我便猛地想到了你,我无法解释是怎样一种冲动牵引着我。眉山是你的家乡,于是我坐上了开往眉山的火车,循着历史的长河,希望寻到你的足迹。我来到了三苏祠,这里便是你的归宿,在那里我虔诚地烧了一炷香,之后我放慢脚步,安静地打量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深巷、盆景、古物、浮雕……我只有通过这些去触摸你,还原你笔下的如画江山。走在青石铺就的小道上,我徘徊、彷徨,同时又有些许释然。我浅唱着你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低吟着你的“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后我沉默了,不如再多燃一炷香,把一切冗杂抛开,带着信仰,为你再次深深地鞠躬,然后悄然转身。
坐在祠前的台阶上,我静观过往游客,成群结队,谈笑风生。他们有的相互讲述这里的文物,有的用手中的相机把这一切定格,之后再说着笑着满足地走开。我静静地看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又不知该怎样开口。我倚在石柱旁,抬头便看见了一副对联:“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如江河行大地;天心原有属,任凭它千磨百炼,扬不清,尘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此联句式工整,仄起平收,大气磅礴,现在想来不知是为你而作,还是为这尘世中的观光客而写。
心是潮湿的,天空亦是潮湿的,不知何时,天下起了微雨。我没能如你般超脱,在雨中吟唱“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也未如你般潇洒,能够候到“料峭春风”“山头斜照”。我触摸不到你,便撑着黑色的伞,安静地闭上双眼,想着从伞下飘走的每一阵清风,可以默察你的灵魂。
东坡,我在你的故土摸索你生命的印迹,但也只是匆匆掠过。时光恰似尘埃,足以湮灭一切,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梦幻之旅。
既然寻不到你,不妨让你活在书中,活在我们的记忆里。
苏东坡读后感500字篇3
对于苏东坡,相信每个人都很熟悉。
从小到大的课本中,他的诗词经常出现。不过那时我也只是把这些诗词作为必读课目学习背诵而已。
我心目中感受到苏东坡的“与众不同”则是在大学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他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似懂非懂之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当时被低落情绪笼罩,读到这首词的时候,忽然感觉心里照进了一束光。
此后就自己找了苏东坡的很多作品来读。然而始终都不敢标榜自己是苏东坡的粉丝。因为千百年来他的粉丝太多了,尤其是,他的粉丝中牛人太多了。比如其中有一位粉丝叫做林语堂,这位粉丝就给偶像苏东坡作了个传记——《苏东坡传》。这么有学问的“追星”方式我自问显然做不到。那就别蹭偶像热度了,虚心学习吧。
于是认真拜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越读,越了解苏东坡,越喜欢苏东坡。这真的是一个天纵奇才,是一个全方位可爱的人,是一个可以被很多美好的词汇修饰都不嫌过分的人。
看得出来林语堂是个很铁杆的粉丝了,对苏东坡的了解程度自不必说,对于给苏东坡带来“厄运”的人物比如王安石,他也是恨得明明白白。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一度很讨厌王安石,可是后来又慢慢释怀了,苏东坡晚年自己也跟王安石和解了,我们这些千年后的人简直就在瞎计较。当然还是要说,幸好当时的皇帝还有一丝清醒,未曾杀害苏东坡,为人民为后世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这位宝藏一般的人物,而我们也看到了在一次又一次贬谪的过程中越来越丰富的苏东坡。
说个题外话,读完《苏东坡传》之后又看了林语堂的《武则天传》,却觉得不是那么吸引我,通篇看下来几乎就是武则天杀人记录合集。
武则天任用酷吏、大肆杀戮以扫平权力道路障碍确实是一段很黑暗的历史,但我相信这个人物是多面的立体的,作为传记只写杀人这一方面还是有些片面了。
苏东坡读后感500字篇4
寄一叶扁舟,捋一轮明月,载一船星辉,品一壶美酒,我站在历史长河的边缘,执着而坚定地仰望着那位钟天地灵秀于一身,揽人间才华于掌股的苏东坡。
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东坡是个豪情万丈的人,他少年时受到父亲苏洵的耳濡目染,以“澄清天下”为大志。她的才情,被欧阳修所赏识,于是开始了他的仕途,也是他传奇人生的起点。可好景不久,噩运奔腾而来,因与王安石的意见不和而自愿流放杭州。苏东坡是个正真率性的人,他自然不会明白官场的凶险。他只是看到受苦的百姓,动荡的社会,他想要拯救却有心无力。无情的现实让他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初衷,美丽的西湖是否给了他答案?
苏东坡对亡妻王弗,亦是情意绵绵。仕途受挫后老天爷似乎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