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6篇

时间:2024-02-01 作者:Animai 学生文档

读后感可以展示我们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的独特解读,从而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观察力,读后感类似于议论文的一种,是我们在读书后内心的感受所写成的文字,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论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论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6篇

论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篇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主要标志。《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运用实践的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指出实践是检验观点的标准。马克思又运用实践观点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们活动的一致的基础就是革命的实践,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的总和。马克思还运用实践的观点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宗旨和任务就是改造世界。总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是同以前旧哲学的根本区别。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这是对马克思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批判,他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方面去理解,机械地反映认识对象;只是从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角度,亦即人对客观事物朴素直观的角度去理解事物,而没有从对客观事物的能动作用,亦即对客观事物的改造活动的角度去理解,这正是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而唯心主义哲学家则片面地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过高地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至于否认了人的认识是受客观事物制约的。马克思的这句话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同时做出了批判,批判的关节点在于二者均不了解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意义。马克思认为对事物的现实感性认识不能只从客观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更应把它们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并能动地反映整个客观世界和对客观对象进行正确的认识和改造的一种活动,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媒介与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人可以凭借其感官真实感觉实践活动的整个客观过程。哲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把实践放在重要的位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克思在《提纲》中提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如何证明这种真理性?这是旧哲学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马克思在这里给予回答。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自己的认识是否是真理,除此别无它途。只有那些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认识才是真理,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真理。这里,马克思并没有将真理性简单地理解为现在哲学教科书中的。符合论,而是将其理解为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真理性也就是思维的实践力量,指人类完全可以透过现象认清客观规律,即通过实践力量跨越康德所称的现象和本质之间此岸和彼岸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思维与真理、现象与本质统一于实践。是否是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在告诉人们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的同时,马克思又对传统上的哲学研究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以前的哲学家都远离实践,在思想的空中研究哲学。马克思认为这是一种纯粹经院式的哲学研究方式,脱离人的实践活动来研究哲学问题没有任何意义。这样就把哲学从空中拉到了人间,实现了人们思想方式的巨大转变,即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一切问题,来检验认识和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具有改造现实的功能,《提纲》中说: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者本人一定是受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在这里马克思首先批判旧唯物主义的代表——法国唯物主义者所持有的环境决定论或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人是环境和的产物,因而认为环境和的改变致使人发生了改变,人的变化和发展取决于环境和。因此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部分高于社会之上,即把整个社会分成两部分——环境和人,环境高于人之上,决定人的生活。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首先批判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哲学的解释世界的倾向。如亚里±多德《工具论》的理性超越者姿态;黑格尔存在就是合理的辩护者姿态;费尔巴哈最高的实践是感性直观的旁观者姿态。马克思提出,新哲学的一般功能是改变世界。改变世界的活动就是马克思所说的革命的实践。由于之前的哲学家们不知道实践在人类活动中的重大意义,不懂得人类实践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所以,他们只能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来对现存世界进行解释,而不能通过实践对现存世界进行改造。哲学的主要功能就是去改造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这是所有的哲学家和哲学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马克思说: 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也就是说,人类的自身的实践活动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扩大了人化世界的深度、广度和宽度,改变了原有的自在世界向人化世界转化。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世界,使人化世界服从于人的意志,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也就是说,哲学上升到人的头脑中,可以用来指挥人的实践活动,使之对客观世界进行符合人们意志的改造。而不是只在头脑中对现存世界进行解释、说明,这才是哲学的功能。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中,我们看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在肯定了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同时,批判了其只能把人类理解成一种内在的,无声的,将人从肉体和精神的状态中主观剥离,批判其否定了人可以改变世界的可能。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实践是革命的,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把居于能动与主导方面的主体和居于依据与基础方面的客体联结起来,形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而人类的不断进步,恰恰反应了这样一个观点。实践观点构成了《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通过学习《提纲》使我认识到将唯心主义观点和唯物主义观点相结合起来分析问题的必要性以及实践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做到一分为二;并且要注重实践,牢

...
《论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