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读后感6篇

时间:2024-07-22 作者:Lonesome 学生文档

阅读完一本书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不妨写篇读后感吧,读后感是书籍与读者内心情感契合的美妙体验,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培养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培养读后感6篇

培养读后感篇1

读完《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认为这本书的观点我非常认同,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因为儿童可塑性比较大,模仿性强,既容易养成好的习惯,也容易养成坏的习惯。而一旦形成坏习惯,就很难在改变,有些坏习惯还会继续发展,对人一辈子起坏作用,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果培养得法,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每天到校后,进了教室就打开书本开始晨读。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下课时要准备好下一节课用的课本等学习用具。学会整理自己的抽屉,保持教室里的卫生。回家要养成看书,做作业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等等,很多好的习惯是靠老师在课堂上慢慢培养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或爷爷奶奶的溺爱,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很多,这些都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去让孩子改变。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习惯,这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来完成的工作。我读完这本书足了如下总结:

(1)我们必须明确告诉孩子的做法是对还是不对,让他能明辨是非,比如尊敬长辈、节约、按时起床、上学、写作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不要打架、破坏班机纪律、不玩火、不做危险性游戏。

(2)家长做孩子的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绝对的影响。孩子的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他们的分辨能力差,“近朱者赤,浸墨者黑”都听过这个道理。你让孩子做什么,家长必须首先做到。比如,教育孩子讲文明,家长就不能满嘴脏话。要求孩子学习要专心,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就不能干扰孩子,不能打扑克、看电视等,教育孩子要认真,家长就不能马马虎虎,否则你的'教育就不起作用。

(3)孩子犯错后,正确使用惩罚。家长要明确惩罚不等于体罚,有些家长迷信体罚,认为“不打不成才”,从根本上说只有“兴趣成才”“立志成才”没有“打骂成才”的。“棒打”只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惩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家长强制执行罚站、闭门思过。限制孩子自由。剥夺某种权力:不准看电视、玩游戏机。强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如抄课文、扫厕所等、不满足孩子的正当物质需求:该买的东西不买。

(4)现在有很多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没有时间观念,原因主要有:性格问题、缺乏应有的训练、对学习兴趣不浓等。克服磨蹭的办法有:通过讲故事让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让磨蹭付出代价,有的孩子磨蹭迟到,就让他磨蹭,到学校挨批评后第二天就会加快速度了。节约的时间归自己,每天让孩子写完作业后时间归自己,他为了多玩一会也会抓紧时间写作业的。制定严格的制度教孩子学会管理时间。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洗漱等家长要起模范作用家长凡是磨蹭,就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家长要珍惜时守时,讲求效率。

培养读后感篇2

今年世界读书日的时候,我买了卢勤老师的《悦长大》这本书,在暑假前看完了,觉得卢勤老师的书挺不错的,我就去搜卢勤老师的书,《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这本吸引了我,假期里见缝插针地挤时间终于啃完了,可以说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和一个孩子的母亲,我深深的感到孩子就是一朵娇嫩的小苗,如何让孩子茁壮成长起来是我们的义务和职责,卢勤老师用自己的经验、丰富的案例,充分的理论依据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另我感触最深的有几下几点:

赏识孩子

有一句名言说一个人有信心不一定会赢,但没信心就一定会输,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于自身价值的体现,来自于自己的成功,而这种成功与价值的体现则来自于周围人的评价和认可。孩子们在每一天的成长中都在发生着变化,再不断地吸取新知识,不断地进步,作为家长、老师,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我们的评价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会赏识孩子,用正面的信息评价孩子们,肯定孩子在成长中的进步和闪光点,一定会给孩子带来喜悦的、快乐的成长体验。可以鼓舞孩子的勇气,激发孩子的自信。就象卢勤老师所说的“你真棒”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它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话,而是一种和孩子沟通的方法,一种看待孩子的角度。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用心去观察、发现孩子身上取得的点点进步和成绩,不吝啬我们的称赞,用心去赞美孩子们。我们对孩子的赞美也会感染孩子们,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去赞美别人,进而向别人学习进取。

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做自己

中国的父母爱孩子,爱到包揽孩子的一切,从孩子出生,父母就为孩子设计宏伟的蓝图,力图把孩子培养成知识型、艺术型、学术型、运动型等多才多艺的全方位人才。现在我们的许多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中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习上没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对学习失去兴趣,感到厌烦,在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对周围的人缺少爱与关心。当家长们为孩子们投入大量的.金钱与精力时,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卢勤老师用孩子们的缺失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给孩子一片成长的天空。赏识、尊重、包容、肯定、沟通、信任等等这些内容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源泉。只有得到了这些源泉的灌溉,我们的孩子们才能健康地、快乐地、自由地呼吸和成长。还给孩子自由,在行动上让孩子做一个自由的人,在思维上让孩子天马行空,大胆创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让我们把自由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想像创造的世界里去探索,去追求吧!

关于孩子的学习

未来的文盲就是不会学习的人。一个真正会学习的孩子,他的成绩一定是让人满意的,在学习上的压力相对也要少得多。卢勤老师在书中指导了家长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引导孩子爱学习,怎样帮助孩子学习以及如何面对孩子考试的失利。一个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对他一生的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和老师应从抓住孩子的行为习惯入手,使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爱思考、会学习。还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一个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孩子们天生的兴趣点是不同的,家长和老师应主动发现孩子身上的兴趣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分数和名次不应做为评价孩子能力的标准。另外家长应改变家庭教育中的误区,不能只重成绩而不重能力的培养,更不能溺爱、包办孩子。应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使孩子们真正成为会学习,爱学习的人。

最后,引用卢勤老师的话与大家共勉:教育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要耐心,细心,有智慧。

培养读后感篇3

闲暇之余,认真拜读了林格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让我受益良多。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典型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处处闪烁出一个教育专家的教育智慧,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的教育经验和妙招,既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精神食粮,又让我们感到了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这本书在详细解释了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阐述了养成教育的特点、关键期、方法和途径的.同时,又通过很多生动的小故事,介绍了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和操作方法,令人感慨不已。我很赞成林格老师提到的养成教育的方法,如“榜样法“、“体验法”、“持之以恒法”、“家校合作法”等等,这些方法措施合理,简单

...
《培养读后感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