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成功的读后感应在总结书本要义的同时,提出个人的独到见解,读后感的表达让我们意识到,阅读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态度,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冬与狮读后感1000字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
冬与狮读后感1000字篇1
在《安徒生童话》中,我认识了许多人物:有拥有天籁之音的小夜莺;有由丑陋的丑小鸭变为的美丽的白天鹅;有美丽的小人鱼;有笨笨的汉斯;有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有野天鹅……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件件令人难忘的故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其中,令我一直记忆犹新的故事主人公是:有天籁美声的小夜莺。小夜莺用自己动听的歌声,为人们排忧解难。在皇帝第一次听小夜莺唱歌的时候,皇帝听的眼泪都掉了下来,小夜莺说,这是最珍贵的礼物。虽然皇帝很喜欢小夜莺,让小夜莺住在金子做的笼子里任小夜莺享受荣华富贵,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却得不到的啊;这是多少鸟儿想要拥有的啊;这又是多少动物渴望得到的啊……但是,小夜莺并不开心,小夜莺向往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有一天,有人送来了一只人工夜莺,人工夜莺一成不变地唱华尔兹节拍的歌,大臣们都很喜欢人工夜莺。后来,完全不管小夜莺,小夜莺飞出了笼子,回到大自然。
但是,当皇帝病倒的时候,人工夜莺扭动发条才能唱歌,没人扭动人工夜莺的发条。可是,小夜莺却自己飞到皇帝的身边,为他唱歌,把他从死神的手中救出来……皇帝很感激小夜莺想给小夜莺一些礼物,但是,小夜莺谢绝了,小夜莺说自己已经收到了最好的礼物。
小夜莺的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什么荣华富贵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安徒生童话》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感受和启迪。我比较喜欢的一篇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从中知道,她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小女孩。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的晚上,人家都在家里吃东西,坐在火炉旁取暖。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却穿着大大的拖鞋在冰天雪地里走来走去,她的手如脚一样冻得通红。于是,她就一个人坐在一个暗暗的角落里。从自己的包里取出一根火柴,轻轻地在火柴盒上擦了一下,突然,她自己变得温暖起来,可是每一次擦亮一根,每一次又会被大风吹灭。小女孩大声的哭了,但她不敢回家,因为回到家会被父母责备,就一直在角落里,孤苦伶仃的样子。当她把最后一盒火柴一起擦亮的时候,她想起了慈祥的奶奶,奶奶活着的时候,对她最好了,她是世界上最疼爱小女孩的人,但她的奶奶已经住到了天堂,她的奶奶出现了,她看见了慈祥的奶奶,她的奶奶只是微笑的看着她,她的灵魂就被奶奶带到了天堂。这时候的我被她的奶奶深深地打动了。
我想:现在的生活条件是那么的好,而我们都不珍惜。就连童话里的许多人物,都是那么珍惜自己所处的环境,而我们却是那么的不珍惜……
我读了《安徒生童话》,那里面的人都很善良,而里面最好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她的心地善良被我深深地感动了。我决定我要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做一心地善良的孩子。
冬与狮读后感1000字篇2
早在高中的时候就看过《傲慢与偏见》这本书,那是只是觉得是一个幽默有趣的爱情故事。可是现在再来看一遍这个电影,却有另外一番很不一样的感受。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家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还写了伊丽莎白的几个姐妹和女友的婚事,这些都是陪衬,用来与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对照。如夏绿蒂和柯林斯尽管婚后过着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这种婚姻实际上是掩盖在华丽外衣下的社会悲剧。
该影片中另一个感动的情景那就是伊丽莎白和她父亲的对话。班纳特先生并没有象她的妻子那样以金钱来衡量一个人,而是要伊丽莎白跟着自己的心走,并且鼓励她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这在当时已经很不容易了。
伊丽莎白,五千金中最有才华的一个,她以自己的尊严诠释了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个完美女神的写照!
冬与狮读后感1000字篇3
一百七十年前,贝格乐号乘风破浪,向美洲进发。当一位青年踏上美洲大陆,生物学的新大陆也渐渐向人们敞开。
一百七十年后,《物种起源》已获得了不朽的殊荣。从翔实的案例考察到对地质、物种分类的研究,从遗传、变异、选择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以其不畏权威的勇气和严谨谦逊的学术态度,揭开了科学与社会新的一页,成为生物学史上启明星式的人物。
如今,《物种起源》对于我们还有什么价值呢?我合上书,陷入深深的思考。诚然,它为我们如今的生命科学研究指明了一个前进的方向,但它所揭示的自然法则,无时无刻不在规约着自然界中的一切。人,作为自然界的成员,理应遵守已被我们认识的自然法则。
然而,人类果真是自然律法的遵守者吗?
在达尔文时代,工业革命已经结束,但工业文明的乌云尚未笼罩整个世界。达尔文在讨论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区别时曾写到:“人类只为自己的利益而进行选择,而‘自然’则只为被它保护的生物本身的利益而进行选择……‘自然’的产物所表现出来的技巧要比人类的产物的技巧更加高明……它静悄悄地进行着极度缓慢的工作。”在达尔文笔下,“自然”仿佛公正的母亲,平等地给予她的所有的孩子生存的权利。
然而,“自然”最得意的杰作---人类,却在几百甚至几十年内不断越过自然法则“公正”的边界,残食“母亲”的血肉。正如纪录片《海洋》中说:“生物用了几百万年时间,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然而我们人类,在发展的短短历史之中,却将不可动摇的大自然的平衡破坏殆尽。”在利益的驱使下,成百上千的鲨鱼被割鳍活生生地抛入海中,数以万计的鸟儿因失去家园而病死、饿死。物种,已不再是如达尔文所说的“和谐、渐进地演变”,而是时时面临着绝灭的危险。人们“忘记”了自己的起源,自然会忘记谦虚和尊重。
因此,《物种起源》的价值绝不仅在于开拓和研究。人类在自然面前仍是个孩童,隐藏在自然深处的,仍是神秘的新世界。哪怕一个最微小的细胞,其构造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