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的书写,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相信大家在平时都有接触到,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国学体会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
国学体会心得体会篇1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
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国学体会心得体会篇2
一眨眼间,我已经在德国生活快两年了,经历过了这片土地上的大雪纷飞,也经历了这里的鸟语花香,德国在某些方面的确比我们更加发达,然而我却在这里越来越贴近自然与纯真,德国这个国家如何,是不能用短短一篇文章可以概括的。这与不同社会和不同风气有着很大的关系。我现在感觉到我越来越贴近自然,越来越憧憬那种最初和自然美好就是和学校以及周边社区的风气有着很大的关系。这里没有车水马龙和城市的喧嚣,更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这里只有朴实的老师们和单纯的同学们。从他们这里我能感受到的是纯朴。这里我想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经历感想以及自己的感悟。我并不认为谈学习就足够,如果没有真实经历无论如何费口舌地描述,都是无用。我想谈论的是真正一个留学高中生的生活。各种媒体上这样的文章并不少,但是有些作者的一些想法我实在不敢苟同,我觉得他们说的有些问题,并不是错在了社会,而是错在了自己本身。
对于任何一个独自来到德国学习的学生来说,在生活自理之外还要面对孤独。这种感觉是不可能逃避的,而且它将会一直存在。毕竟和父母异乡,还需要开启一个全新的交际圈。在来到国外之前,我认为每个人都必须有这方面的觉悟。德国人自然也是普通人,他们也对一切充满了好奇。更何况在这个连阿拉伯都会被称作东方的土地上,出现了来自更加遥远的,真正的东方国度的人,他们自然会展现自己友好的一面的。这就是我的机会,并且我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也是因缘巧合的情况下,我在这个学校交到了知心朋友。能够在一个陌生的国家找到同一个思想层面的人交流实在是难得。渐渐的,当你在一个地方有了能够给你带来快乐的人,一个在危难的时候可以帮助你的人,一群你回国以后会牵挂和思念的人时,这里已经就不再陌生了,那些说四海为家的人并不是没有,但一定是少数人。德语有个词经常会被使用,那就是"第二个家乡",对于我来说,这个小镇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个家。
有时我也不得不感叹,世界真大啊,但又是那么小。谁会想到,一个人能够在进入飞机的前一脚用着施瓦本方言和一群朋友在蓝天白云青青草地上谈笑风生,下飞机的后一脚就已经湮没在了一座灯火阑珊的百万大都市之中。总会有人会问我,哪种生活方式你更喜欢,我其实并不是非常情愿回答这个问题,一是因为表达出来过于困难,另一个则是因为自己谈论家里的优缺点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如果一定要给一个答复,那我也只会回答:"我都喜欢。"能够在一生中同时感受这两种生活气氛,是我的荣幸。当一个人漂泊了万里,又一次看到了可爱的老师们热情的跟我们说欢迎回来时,那种说不出来的感动让我有了家的感觉。当我再一次看到我的家人和好吃的中国佳肴时,又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幸福。能够这么活着,我很满足。
说到老师,我认为对待老师的方式是全球通用的。不论在什么国家我们都要尊重老师。在这个方面其实德国的学生是比较欠缺的,尊师重道这个词所维护的并不仅仅是老师的尊严,更是我们国家的道德规范。在德国课堂纪律中从来就没有上课不要讲话这一条,我们中国学生的课堂自律所展现的在国外已经不是个人修养这么简单了,而是国家形象。我通过这个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不错的评价。再一次强调一下,不是上课不发言,而是遵守课堂纪律并在尊重老师的情况下发言。这是中国人到德国的一大优势。通过上课时和课后与老师的互动,我自然就能够得到很多机会,也让老师们知道了,我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正如我之前所提及的,现在的我有两个故乡。但有一件不可避免的事实,那就是家人对我的担忧,这也就是我有的时候喜欢摄影和拍视频的原因。我想告诉我的家人,不要担心我,我过得很好。每当我得到什么好的东西时,第一个想法就是想把这个好东西和家人分享。我拍视频只是想告诉家人,我很好,不要担心我。后来又想到可以顺便传播一下东西方文化。因为德国学校也是我的家。我也想让德国的朋友们感受一下东方文化的力量。所以在这两个大前提下,我做了贺岁的视频短片。我做的视频短片竟然不仅能让中国人看懂,德国的同学们也能看懂。所以我将这个视频展示给了他们。这一点引起了老师的注意,我便有了机会在校报上刊登了这个视频。
当然,和我一起来到德国的同学们应该有不少比我更容易融入德国社会的。回首走过的路,我想感谢当年中德班时老师们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尽管时过境迁,教学楼也换了,但是中德班永远都是我心中那个温暖的集体;虽然时间再也回不到从前,那段在中德班的时光依旧是我记忆中一抹明亮的色彩。
国学体会心得体会篇3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这一句就是教导我们学习文化知识要用心,要努力,要刻苦,要实践,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习到真正的学问,我们才能够真正起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作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如果只重力行,对学问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
“读书法,有三到,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