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内经心得8篇

时间:2024-03-22 作者:Brave 心得体会

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学到了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沟通的艺术,当我们的内心有很多的想法要和大家分享的时候,可以写心得体会先整理好思绪,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学内经心得8篇,供大家参考。

学内经心得8篇

学内经心得篇1

?黄帝内经》这本书是古代第一本医书,里面详细的记录了中医中药的很多种类和手法,为后世进行中医中药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价值。

?黄帝内经》分为两卷,内容是皇帝与岐伯或者雷公或他人对话的形式进行描述,可读性比较强,理解起来也很简单,深入浅出的描绘出了古人治病救人的方式,然后从侧面反映了医术和疾病的千变万化。

有喜欢养生的,和注意身体的人,可以看一下这本书,讲的非常科学和奇妙!

?黄帝内经》详细记录了人体的脉络和五脏六腑与天地的联合关系,加上阴阳的平衡。还有心肝脾肺肾对应的五行属性,对于扎针的深度和广度,还有时辰,都有一些明确记载。对于内脏器官在四时(春夏秋冬)应该得病的预防或者得病之后的调养,都会给予指导。

就比如说养生,宜乎顺应四时之规律,怎么讲呢!譬如,夏天,夏天就应该晚睡早起,然后去出汗,冬天呢,因为寒冷,就要早睡晚起,等到早上寒气退去再起床。还有,现在的季节是秋天,书中说道,秋伤于湿,冬必咳嗽。什么意思呢?就是现在是秋天,不要吃那些凉的的,不然冬天就会咳嗽。还有一种说法是后不要吃西瓜,西瓜是寒性食物,所以立秋后不应该再吃了。

还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般来讲,春天万物生发(植物发芽),夏天疯狂生长(小孩子长得特别快),秋收(肃杀和丰收,古代人在秋天打猎比较多,经过夏天的生长小动物长大并且有了后代),冬藏(有的动物冬眠,而人类一般冬天去世比较多,有的人得病,只要扛过了冬天,一般就会没事了)。

所以,沿着四时的规律去养生,可谓是科学而又高效!

大家都知道十二个时辰,其实分别对应的心肝脾肺肾,还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并且发病的时间也是有例可循的。

还有针灸,也就是所谓的中医扎针点穴一类的手法。如果有个中医丰富,看病的时候,不需要吃药,也许点穴扎针就可以治病救人。

还有号脉,根据脉搏跳动的频率,动静,判断病人的病情。

依托着阴阳,纵惯着逆从,考验着表里,所以,一个合格的医生一定是懂得这些道理的!并且善于利用这些原理,科学而又神奇为大家祛除病痛,拯救世人性命。

作为中医鼻祖故里——神医扁鹊封地,河北邢台内丘神头村的人,从小深受中医熏陶,虽然没有学习医生这个职业,但是对中医中药的热爱一点不亚于医生从业者!希望以后还可以多读几遍《黄帝内经》,真正的去了解这本医书。

?黄帝内经》这本书,我强烈的推荐大家去看看!

学内经心得篇2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它所建立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理论发展与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而《内经选读》作为一门培养中医药专门人才,提高中医药文化素质的重要课程,能使学生了解中医学术的渊源及《内经》的理论体系、学术思想,掌握《内经》中重点的基本理论、指导原则,从而提高学生中医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秦伯未老先生曾在《内经知要概论》中讲到:《内经》仅仅是中医的门径,问题就在如何通过这门径来窥视更渊博、更广阔的中医成就。而《内经选读》的概论部分就强调了诵、解、别、明、彰等学习经典的方法,使学生明白应该如何研读《内经》。

当然,在此基础上,也应加强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查询相关文献甚至是临床资料,以加深理解和运用。比如对原文诸痛疡疮,皆属于心的理解,除了掌握其含义外,可以从安神、泻热等角度去查询疡疮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和应用。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思维方式的建立与培养,因为单纯的诵解《内经》原文仅仅是纸上谈兵。比如可以从《素问六节藏象论》的四时五脏阴阳系统来认识《黄帝内经》的整体思维和意象思维,加深对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的认识等等。抓住一点,以点带面,拓展思路,用中医的思维方法去观察、思考、理解,才能在临床上运用自如。

我们常说读经典、做临床。《内经选读》原文导读部分按《内经》理论体系择要汇集原文,并加以分类、校注、按语,而且酌情添加临床应用,使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中医思维的培养、医学源流的发展。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这段原文,主要是阐明阴阳交感、互根与消长关系的,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是其在治则上的体现。以《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治疗大烦渴不解,脉洪大为例,来说明津液的上承输布必赖气之激发与推动,这是阳中求阴的运用。而张锡纯治疗阴虚发热,在滋阴的基础上加入黄芪其理相同。此外张锡纯治大气下陷之升陷汤也寓有阴中求阳之义。古代医学第一人的张仲景和近代医学第一人的张锡纯将《黄帝内经》的理论阐发与运用得淋漓尽致。

我也有幸能够在当地医院中医内科见习一个月,通过临床跟诊与床边教学,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内经》的理论是如何来指导临床实践的。就拿内分泌科为例,临床上,用《内经》气化理论指导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为气化功能障碍始终贯穿着整个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气化功能障碍包括机体真元之气不足与气机运行失调两方面。前者指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致气化无力。后者指因气机运行失调,致气血津液代谢失常、脏腑功能失调。简言之,气化功能障碍即气病,指的是真气不足,气机失调,机体气化功能障碍导致气血津液代谢异常、脏腑功能失调。当地名老中医根据其大量临床实践总结,将糖尿病肾病辨证分为气阴两虚证、痰瘀互阻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进行论治,起到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

当然,以上仅是临床中很小的一个例子,其他比如风能胜湿理论在肾性水肿中的应用,治未病理论对老年性疾病的防治等等,都是《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良好体现。

?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医学的旷世之作,同时也是医疗实践经验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晶。通过取象比类的演绎推理的思维方式,《黄帝内经》将中国古代的哲学理论(比如中庸思想、天人相应思想、气思想)融入医学,并直接用来解释相关内容,所以我们在学好《黄帝内经》的同时也要多读各家经典。文以载道,经典以其丰富的文化积淀与内涵,使其具有典范性及持久的魅力,给人以启迪与震撼。比如在学习《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及养生理论时,我们可以看看老子《道德经》以及《淮南子》的内容。例如,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气,夏养长气,秋养收气,冬养藏气,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养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这些观点均是《道德经》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学说在养生方面的具体应用。

著名中医教育家、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经常强调医学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自然通,我们要学习、研究《黄帝内经》,弘扬中医学,必须结合对其文化母体的审视和剖析,才能深刻领悟和掌握中医学的理论真谛,而这个是我们这辈中医人一生终将奋斗的目标。

学内经心得篇3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巨著、中医养生学之源的国学瑰宝,自古至今,引起了无数人对它的崇拜、深思,但《皇帝内经》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经典,其思想博大精深,泛泛而读,往往只能似是而非。最近,通过对《黄帝内经》的学习,对于其养生思想颇有一些体会。

现在,人们生活空气污染、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里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多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引发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疾病”,

...
《学内经心得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