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得体会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心得体会就是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收获、见解汇总成文字形式的文案,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去小学化的心得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去小学化的心得篇1
小学的时光可以说是快乐的,因为小学的相处时间最长,大家对彼此已经了解,我们可不想分开。
或许我说这个还太早了,因为还剩下4个月我们就要毕业了,但4个月说来也不长,我们相处的时间已经不多,步入初中,同学们都各奔东西,或许有些同学初中还在一起读,但我们的集体还是不能团聚……
想想小学,真的有许多事情,有伤心的,有开心的,仿佛一首首歌曲,音乐响起便是一天开始,音乐停止时也是一天的结束。
现在大家每天都说说笑笑,但不知道离别那天会是怎么样,我不想想像。
我的同桌也是每年换来换去,一开始相处起来,大家都不怎么熟悉,相互不理,渐渐的,大家认识了,有打有闹,但是最后我还是迎来新的同桌,这也是小学的离别。
老师说过,我们一班便是一个集体,所以大家对班级的荣誉胜过对自己的荣誉重要,几年前学校展开接力跑,我们班一开始好,可后来失误一个接一个,结果大家努力才得到了个3等奖,回到教室,大家一言不发,几个女生先带头哭了起来,结果全班女生都哇哇大哭,几个男生也流下了几滴眼泪,我可看不下去了说:“不就失败一次吗?再努力不就行了,这次3等奖,别班就没得过3等奖啊!他们都这样哭个不停啊!”本来以为这话可以使大家眼泪收回去,有个女生反驳我:“他们3等奖多还是我们多啊!”结果大家听了,又哭起来,结果哭到了学校快关门的时候大家才纷纷回家……
还有去年实习老师来我们班实习,大家跟实习老师相处得很好,可俗话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实习老师最后还是要走的,大家还为实习老师举办了一次班队会,班队委在台上为实习老师表演节目,还放起了音乐,(音乐还蛮好听的),然后大家不知道谁带头,全班80%哭了,还有20%还是流了几滴泪,最后实习老师还是走了,剩下的10分钟大家都报头大哭,又是小学的离别。
每天叫着有些女同学的绰号,直到被打了一顿才不说,大家总是这样,小学就是这样带给我们喜与乐。
这或许也是小学的离别吧,小学的离别已经太多了,我不想再有离别发生,但再过4个月,我们还是要离开小学的,不如初中,可时间只有短短的4个月了,我们就要步入初中了,真的太短了……
去小学化的心得篇2
来到xx这学校当一位小老师的三个月最后还是要迎来结束的那一天,心里还是有一些淡淡的不舍。在这里我认识了好几位认真负责,和蔼可亲的老师,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每天都充满着热情,似乎教书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而我在这里作为一位实习老师,刚开始多多少少都会有点不适应,后来慢慢地开始体会到这份工作的艰辛与责任,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处理学生关系的问题和作为一位老师的教学技巧。
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对我这位新来的实习老师既好奇又陌生。本来以为我会跟他们会有一定的交流障碍,毕竟我们的年龄差距比较大,后来发现,学生们普遍都我这位小老师都非常热情。首先他们在走廊上遇见我都会非常热情的打招呼,这间学校的学生确实很有礼貌,在我第一次我在班上自我介绍时,他们还居然非常热情的叫我帅哥,感觉我对他们的第一印象确实不错。我是一个比较随和的人,所以跟学生们相处的非常好,在这三个月里面没有发生过矛盾。基本上我对他们的态度就像朋友一样,可能这也是我做的不好的地方吧,似乎少了作为一个老师的尊严。他们在我上课的时候也喜欢跟我开玩笑,这确实不太好,毕竟课堂是个严肃的地方。现在快要走了,我对这帮年轻的小家伙还是有些不舍的,虽然我们算不上什么老朋友,但他们确实让我感觉年轻了好几岁。
在教师教学技巧方面,一开始我确实就是一个菜鸟,处处碰壁。连上课之前备课写的教案的写的不太好,让老师不满意,修改了好几遍才行。上课的课堂就更不用说了,跟那些正式老师相比差的可不止一点点,刚开始连流畅度都有问题。但非常幸运的是,我的指导老师是一位非常有耐心的老师,而且人非常好,出现了一些不好的问题不会生气,而是带着鼓励的语气很细心的一点一点指出我的问题所在。到最后,问题还是慢慢解决了,我有一个技巧生疏的老师变成了一个基本合格的老师,期间真的很感谢老师们的耐心辅导。
作为一位实习老师,马上实习期就到了,要离开这里也避免不了,也许会有一些不舍,但更多留下来的是回忆,来这里刚开始以为只是过一下场就完事了,后来快结束才发现经历了很多,让我受益匪浅。
去小学化的心得篇3
伴随着xxxx年暑假的临近,我和张伟峰老师到陆丰市陈伟源学校支教的工作也接近了尾声,这个学期的支教经历在我平凡的教师生涯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使我对“千校扶千校”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对支教学校、师生以及当地的乡亲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而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相对艰苦的支教实践,有说不尽的寂寞和单调,更有讲不完的感动和震憾,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教学能力上我都有了进步,现从下面几方面作以总结:
一、磨练意志,努力适应新环境
支教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意志的磨练,它打破了我原有的生活规律,必须适应一种全新的环境。虽然,在支教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决不气馁。同时,由于长期生活在城市中,我对农村教师生活没有太多的了解,这次有机会参加支教工作,我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渴望通过支教让我能够真正地走进农村。一想到能够了解农村生活的面貌,了解农民和他们的孩子们,了解了那些战斗在教育最艰苦一线的老师们,就使我激动和向往。
但随着简单而实在的欢送仪式结束后,和我同校的张伟峰老师就暂时“扎根”在陆丰市陈伟源学校了,这里工作和生活条件的种种不便使我慨叹,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的东莞乡镇学校。面对着生活和教学设备、设施的简陋和缺乏,业余生活的单调和乏味,真有点超出了我的想象,使我还是有一点不适应。
陆丰市陈伟源学校是陆丰市最偏远的农村学校之一,学校是民间捐助建设起来的,师生接近两千人,是一所设有初中、小学的完全学校,学校教师人手严重不足,一线教师基本上是在超负荷工作。由于是新建成的学校,水和电还没有完全施工完毕,各种教学设备、设施尚待完善,工作和生活有一大堆的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有过犹豫,但当我走进那刚刚修建一新的教室,看见所有的孩子都用求索的眼神看着你时;当我了解到这些孩子每天5点多就起床,有些甚至要涉水过河,匆匆忙忙地赶来学校上课时;当我看到这些孩子因离家太远而中午不能回家吃饭,接近五百人在各自的教室里将就着吃午饭的场面时;就会发现,自己的不适应对比起这些求学的农村学生来,简直不值一提。这时,我就暗暗下了决心,那就是尽我所能,对陈伟源学校提供最大的帮助。
为更好地做好工作,我们主动与学校领导和老师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由于该校地处潮汕地区,当地人热情好客,支教学校的领导对我们两位支教老师非常关心和照顾,使我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我们自觉服从当地学校领导工作安排,任劳任怨。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做到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坚持执行好支教的各项工作计划,顺利地完成了支教的工作任务。并利用工作之余与老师们沟通交流,虚心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索取宝贵的经验。
二、真心实意,毫无保留做示范
融入了支教学校的集体,我更深感到肩负的任务并不轻松。孩子们的渴望、家长们的期望、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关注,使我丝毫不敢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