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的时候大家必须要端正写作态度,写好心得体会能够不断更新迭代我们的内心感受的,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防寒过冬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防寒过冬心得体会篇1
通过这次的对消防法规和消防实用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虽然时间较短,但体会颇深。对消防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譬如:消防工作的方针、目的和意义,燃烧与灭火的常识,常见灭火器材的维护和管理,消防控制室及消防设施的使用和维护,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消防安全培训的重要性等等。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消防安全管理应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消防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火灾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这就是因为没有把防范火灾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所导致的。“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十八个字是江泽民同志二十多年前提出的,至今仍是消防安全管理的主旨所在。而做好预防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校园中,应该以消除火灾隐患、提高防火意识为目的,不作口头文章,以实际行动和措施来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二、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由于有些工作涉及到化学品等高危险物质,校园内部对火灾隐患已经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识,但通过这次培训,发现现有防范意识程度还是不够的。不论是一线工作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应对岗位和部门可能涉及到的火灾风险和消防通道等消防相关设施有充分的了解。不论是火灾高危险岗位人员还是其他人员,都应该定期接受相关专家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各部门各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各种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
三、消防安全工作要做到“三个抓”,不为隐患留空隙
第一是要“抓重点”。
涉及到易燃易爆设备和物品的部门除了定期的培训之外,还要经常组织进行防火检查,发现火灾隐患,要记录在案并及时研究整改。组织建立义务消防队,不仅可以及时扑灭前期火灾,更重要的是通过义务消防队的组织,将消防意识和技能深入到重点部门的各方各面。
第二是要“抓薄弱”。
相对消防安全隐患少的地区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区,但相对安全隐患少并不代表没有安全隐患。消防安全隐患和生产安全隐患不同,后者只会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但前者却可能出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第三是要“抓细节”。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火灾的防范要从大处着眼,但应该从小处做起。细节不容易引人注意,如老化的绝缘材料、放错了位置的废纸篓等。但几乎所有的重大事故都是由于起初的“不注意”、“不小心”引起的,这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很容易成为小事故的放大器,使得星星之火由此而燎原。
防寒过冬心得体会篇2
11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意思是,“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改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所以雪量不足,因此称为“小雪”。
为科学有序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雨雪冰冻灾害,当天子夜,西安局集团公司在汉中站高速场组织开展了20xx年扫雪除冰应急演练活动。
当晚,气温降至1℃,裹挟着寒意的风浸透了作业人员的衣服。
随着最后一列动车组整装入库,37名作业人员蓄势待发,演练活动所需的笤帚、安全木楔、除冰铲、打冰杆、防冻液喷壶码放整齐。指挥员宣讲了此次扫雪除冰应急演练意义,讲解了作业流程。
22时58分,线路封锁调度命令下达,参演人员迅速行动,按照“请求防护、放置安全木楔、扫雪除冰、喷洒防冻液”的作业流程,规范有序开展扫雪除冰工作。
在大家密切配合下,高速场两端线路岔区设备很快恢复正常,12副道岔全部清扫完毕。
整个演练过程反应迅速、分工明确、衔接紧密,从调度命令下达到扫雪除冰任务完成,再到人员料具撤离,所有参加演练人员能够协同作战、科学高效,有效热身和预演了冰雪天道岔除雪机制。
演练结束后,相关负责人进行现场点评总结,再部署、再安排,进一步拓宽思路、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了站区职工的`扫雪除冰实战能力,培养了扫雪人员团结协作、应急处置的能力,保障高铁运行万无一失,为今冬明春扫雪除冰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防寒过冬心得体会篇3
20xx年公司冬季安全培训已经结束。本次培训主要针对从20xx年开机至今选厂所产生的典型事故为案例,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分析,以总结出一些科学的规范化的作业、操作方式、方法。通过本次安全培训,我作为公司的一员,受到很大教育,感受很深。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安全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需求,是生命和健康的基本保障;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都源于生命的存在,如果人们失去了生命,也就失去了一切,所以安全就是生命。正所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也充分说明了安全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地位。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但总结起来,大体可以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三方面进行总结:
1、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
凡事都要靠人去做,产品的生产、工作任务的实施、设备的安装、规章制度的制订、技术改造、岗位作业等等的安全因素都要人去把关。人操纵设备,人与设备的有序配合就不会发生事故,但人如果发生不安全行为(三违现象),就会引起系统的能量逸散,再好的设备、再完善可靠的安全装置也可能会造成事故的发生。据统计,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85%以上。
2、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
据调查,在所有伤害事故中,包含有物质条件不安全状态因素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80%~90%。物质条件的好坏,操作对象的机器、设备、物料、环境是否安全可靠与事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物质条件的不安全状态,除了机器、设备外,作为处理对象的物料也存在着危险性,如生产系统中使用的危险物品,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等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险因素,它们都是发生事故的物质基础。
3、管理和监督上有缺陷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
有些事故(问题)发生在操作工身上,其根源却在班组长的组织管理上面。班组长的违章指挥、班组长的不作为或管理职责的缺失、管理和监督上存在的缺陷往往也会导致物质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虽然没有直接造成事故发生,但有时却往往是导致事故的最本质因素。
选厂自建厂以来,大小事故不断,事故涉及各个工种,各个岗位,各个班组。发生事故后我们不能仅仅对事故责任人进行救治、处罚,就过去了。我们确实应该坐下来仔细想想,为什么有些事故会重复的发生,为什么有些事故会在同一个地点、时间段发生。为什么有些职工上班五六年,工作完成的很好,而且从来没有发生安全事故,而有些职工却总是事故不断。一切事故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规律,科学的去防范,就能把事故扼杀在萌芽之中。
安全生产事关选厂一百多个家庭的幸福美满。许多职工安全生产意识任然较为单薄,认为产生事故的概率很小,安全生产事故距离自己很远,殊不知,正是一念之差导致巨大灾难。我们通过学习以前的事故案例,对以前的那些血淋淋的教训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希望能从源头上根治安全生产问题,为选厂营造一个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