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地震心得体会最新范文5篇

时间:2022-08-13 作者:Indulgence 心得体会

写心得体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记录下生活中得到的感受,在日常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有不少感想需要写写的,是时候拿起笔开始写一篇心得体会了。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观看地震心得体会最新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

观看地震心得体会最新范文5篇

观看地震心得体会最新范文1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两个月了!这两个月以来,社会各界人士都表达了自己对地震灾区的援助与心意,我们的志愿者和志愿行为都很直接的说明这一点。

在震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全国人民都心系汶川,媒体、志愿行动都充满了激情。而今,两个月过去了,我们对次的关注渐渐被新的热点所取代,这是现实问题。

此时的志愿援助行为也慢慢地渐变为一种承诺、一种责任、一种义务…

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习者和心理学专业的从业者,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转变呢?

首先,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当心理援助成为一种日常工作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将其纳入到正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如何在先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新的工作?

图片说明:心理分析专业志愿者在德阳东汽安置点

先前的心理援助工作处在一种应激状态,其行为也深深地打上了这种应激的烙印。将我们工作的方式与心情从应激状态转变为一种常态,需要我们的智慧。比如,许多的心理援助工作者都坦言,当时的工作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陪伴、更多的是去做他们的朋友…这种坦言透露出了在应激状态下的工作模式以及在这种模式下所建立的关系。毫无疑义,作为心理援助志愿者的“陪伴”与“朋友”和一般志愿者的陪伴与一般朋友是不同的,这其中多了心理咨询/治疗的意义。现在的工作,就是如何让这种了心理咨询/治疗的意义呈现出来,发挥它的作用。这是是一种转机、一种转变、更是一种转化——这其中,需要我们专业的态度与修养。

其次,作为此次地震的经历者和见证者的灾区居民和救援者,该如何面对这种转变呢?

图片说明:地震后,全国人民展开了许多的祈福活动

作为地震经历者的灾区居民,需要的不仅仅是面对这种外界关注的改变,还得面对这种转变时机所同时发生的更多的现实问题的涌现:如板房、物资的分配,如今后的生计问题尤其受伤人员的,如那些丧亲的家庭如何面对失去亲人的日子尤其是那些失去父母的儿童与那些失去对方的夫妻…这些现实问题会让任何遭遇的人头疼,更何况是遭受了如此巨大丧失的人呢?

虽然这些都是现实问题,甚至也是客观的现实问题(与任何个人无关)。然而,当我们真正面对这些实际问题时,就会出现另一般的景象。我个人是一个容易愤怒的人,我对愤怒的情绪也比较敏感、关注,在我看来,在这段转变时期,愤怒将会是最常见最主导的情绪。最常见,指的是很多人都会出现这种情绪;最主导,指的是它表现得太频繁了,而且会掩盖其他的情绪,甚至会掩盖对别人的好意所应有的感激。在这种情绪的笼罩下,任何个人都会表现出小心翼翼,惟恐为他人所诟病。前不久我在灾区也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这两天的大新闻“成都市政府将新的行政中心转现”也与此有关。

作为灾区居民,要知道这种愤怒的情绪,要理解这种愤怒的情绪。在任何时候,宽容都是一种美德,宽容自己宽容他人,尽量不要将这种愤怒转化为一种指责与攻击,从而让愤怒恣意传播。在有条件的地方,在感受到愤怒而无法自我纾解的时候应及时去心理援助工作者那里寻求帮助。

那么作为此次地震见证者的救援人员呢?不仅仅是灾难经历者才会有创伤,任何见闻、见证过灾难的人也可能会有创伤,这种创伤被称之为替代性创伤。相信任何救援人员都能感受到在震区的救援行为所带来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有些是正面的有益的,如一些人回来后会更加宽容、关心他人;也有些是负面的有害的,如一些人会变得繁忙烦躁甚至抑郁。任何参与了援助行动的个人都会出现这些变化,包括英雄人物。也尤其是这些英雄人物和公众人物,他们所承受的比常人更多,在当下的受关注程度的变化时期,更加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作为心理援助志愿人员,我们会在从灾区回来之后,会开展很多的分享活动,分享这种归来后的感受,如建立QQ群讨论、参加集体活动等。在这里,我也建议其他行业的援助志愿者,也可以这么做。当经过这些集体活动之后,仍不能纾解内心感受的人士,可以尝试寻求亲人朋友的支持,在这些仍觉得不够的话,可以尝试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在这里,我也真诚地祝福志愿者身心健康,让地震后的救援经历成为自己人生中美好的回忆…

上面所做出的一些总结,是共通的,尤其是其中的情绪与感受,很容易传播的。因此,志愿者和灾区居民也会彼此感受到彼此的情绪,并彼此影响。这更加需要在将后的心理援助行动中所注意。

同时,作为“心理”工作者,我们更加感受到这种压力,也亦认识到这是一种责任。“患难见真情”、“日久见人心”,这些都是心理援助志愿者所要考虑的,尤其是作为“陪伴者”与“朋友”。这种责任需要我们做出长远的打算,也需要我们做出心理准备。

最后,衷心祝福所有的经历、见证、见闻此次地震灾难的人身心健康!也为在此次地震中不幸遇难者和随后的救援行动中不幸遇难的援助者致哀!

观看地震心得体会最新范文2

晚上看了cctv的一段视频“男子被埋108小时抢救后奇迹生还”,很振奋,居然出现了奇迹。这位教师的奇迹源自自己坚强的信念,一个矿泉水瓶子,几张作业本纸张,还有自己排出的尿液,最好挽救了自己,喝自己的尿液,吃作业本纸张,生命的尽头,是自己的努力挽救了自己,是用极限条件下正确的方法挽救了自己。人只要有信念,只要我们相信有奇迹,只要我们往奇迹这个方向努力,希望还是有的。

“我就等你们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这是被困60多个小时的女孩乐刘会获救后说出的第一句话,也说出了所有埋压在废墟下的群众的心声。这求生的执着信念和对搜救人员坚定的信任,是受困群众的精神支柱,一定能够使人们有效地延续生命,一定能够使一些人坚持到被营救的那一刻。

尽管随着时间残酷地推移,受困人员抢救成活率会越来越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以人的意志和情感为转移。但亦有诸多事实表明,在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总是会有人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尊重每一个生命,抓住每一个可能,最大限度地搜救每一个受困群众,把人员伤亡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就是抗震救灾的最大胜利。

全体救援人员,没有人想放弃,没有人会放弃。每一个搜救人员,都在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手段,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竭尽所能地多救活一些人。一位刚刚救人的战士,不顾断壁坍塌往里冲而被其他战士拖住时,跪下来这样哭喊:“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这样的信念,这样的力量,时刻督促每一位救援人员把心思用到最仔细,把体能发挥到最极至,最大可能地寻找每一丝生命的气息。

观看地震心得体会最新范文3

世所罕见的大地震,让数万同胞顷刻罹难,十三亿亲人为之默哀。在举国哀悼的日子里,对于逝者来说,什么才是最好的祭奠,什么才是最好的告慰?

是生者的坚强不屈!不能让灾难击垮我们的意志,不能让困难停滞我们的脚步,不能让废墟掩埋我们重建家园、重整河山的坚定决心。

为这坚强不屈,让我们在宣泄中抚慰心灵。汶川大地震紧紧揪住了全国人民的心,人们由惊愕到悲伤,由悲伤到焦虑,由焦虑到坚强。而在时间的煎熬、紧密的关切、焦急的期盼中,这心情在日渐焦灼,这心弦在日渐紧绷,这心绪在日渐难安。

...
《观看地震心得体会最新范文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