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改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2-09-02 作者:couple 心得体会

为了进一步提升个人的内在修养,写好一份心得体会是最有效的方式,大家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需要把我们的内心感想写出来,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促改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促改心得体会7篇

促改心得体会篇1

按照县委统一安排部署,我认真学习了省委书记胡和平同志在冯新柱案“以案促改”专题部署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相关学习材料。深入了解了冯新柱案的实事经过,冯新柱受到纪国法的严惩完全是咎由自取。中央对冯新柱案件的处理,充分表明了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持要管、从严治的坚强决心和信心。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一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筑牢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冯新柱作为的领导干部,毫无“四个意识”,对不忠诚,组织观念淡漠,性意识缺失,自行其是,阴奉阳违;对抗组织调查,在组织谈话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冯新柱作为的领导干部,出现严重违规违纪问题,根本原因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曾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多次用“精神上的‘钙’”、“软骨病”、“总开关”这样的词语,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对一名员干部来说,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立身之本、从政之基,而信念的危机就是从政最大的风险。汲取冯新柱案教训,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只有理想信念坚定了,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

二是牢树纪律观念,坚守纪国法。

冯新柱恣意妄为、破纪违法,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之所以会犯下大错,是因为心里没有纪国法,没有规矩意识。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主动学习纪国法,违反纪国法的事情坚决不干,严守工作规章制度,对个别同志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偶尔出现迟到、早退、上班时间不佩戴胸牌、去向公示不及时等现象。要下硬茬进行组织处理,只有从小事上抓起,才能防患于未然,防止出现重大违法乱纪时间。对于严重违法乱纪行为,我们也决不能手软,要严惩不贷,维护纪国法的尊严。

三是坚持,持之以恒纠四风。

冯新柱长期接受私营企业主安排的宴请和旅游,接受公款宴请,收受礼品礼金,汲取冯新柱案的教训。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平时工作中要注重实事求是,不搞面子、里子两张壳,把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在生活中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鞭策提醒自己,从简到奢易,从奢到简难的道理,妻子子女过紧日子,在吃饭穿衣中不讲究、不攀比,牢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促改心得体会篇2

通过参加分行“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活动,我对此感受颇深,启发很大。无论在单位还是在生活中,都要严格的约束自己,对法律要敬畏,对道德要自律,对制度要牢记,对自由要珍惜。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始终保持学习能力自警自醒。一定要不断加强对的方针、政策和纪国法、部门法规的学习,尤其是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光大银行问责管理办法》、“五条红线”、“八个不得”、“十个严禁”和“信用卡十不准”。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努力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自身免疫力,始终牢记员标准、岗位职责,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法分子便无机可乘。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二、以身作则,以案为鉴,带头廉洁自律。二是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行为规范。两袖清风,清正廉洁,这是每一名干部最基本的行为准绳。一直我们要廉洁奉公、严格自律,经常向大家敲警钟。通过学习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和其他在经济、金融领域犯罪的警示材料,我更深知员干部不廉洁,不仅会使在群众中的形象受到扭曲和破坏,而且会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有些员干部并非学识不高,能力不强,就是因为未能廉洁自律,最后走向犯罪。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重、自律、自醒,排除非份之想,常

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共产人的浩然正气。

三、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钱财是过眼云烟,幸福才是永恒。万恶皆因贪字起,贪念会让人的私欲无限膨胀,直至冲昏头脑,失去理智。近年来,有一部分员干部,淡忘了艰苦奋斗作风,贪图享受,热衷于追求个人和小家庭的安乐,抛弃纪法规,贪污腐化,走上犯罪的道路。迷途者的现身说法无一不是因为贪欲之手触及法律底线,而受到了纪国法的严厉制裁,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要一切向钱看,不要搞攀比,珍惜现有岗位和待遇,不要迷失方向,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恪守的宗旨,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履行岗位职责时,才能真正做到廉洁奉公,问心无愧,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警示带给我们的思考是沉重的,留给我们的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作为银行员工更是一名员所面临的诱惑和考验还很多,我们一定要经常打扫头脑中的灰尘,就像我们每天都要洗脸和照镜子一样,做到坦然做人,扎实做事,警钟长鸣,拒腐防变。

促改心得体会篇3

做好以案促改和整改落实“后半篇文章”,是十九届中央纪委在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上探索积累的重要经验做法之一。反腐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严厉惩治形成震慑的同时,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国法,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开展警示、推动以案促改,正是一体推进“三不”机制的有力抓手。要坚持一案一总结,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筑牢思想防线,堵塞监管漏洞,扎实做好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

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以案促改工作,认真开展警示。比如,重庆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德、以案说责”警示,多维度剖析案件,用身边事身边人;江西积极开展以“三会一书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警示,细化分解动作,形成整体合力;宁波探索建立“一案五必须”制度,每查结一起典型案件都必须进行案件通报、查摆剖析、警示、整改建制、回访督促,督促案发单位举一反三、完善制度,等等。这些都为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进行了有益探索。

看到成效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个别地方存在的问题。有的对以案促改重视不够,大案要案开警示大会,小案子就一查了之、一处了之,甚至只挑选极个别案例剖析充数;有的以案促改停留在表态上,发文了、开会了,却是走过场、不走心;有的案件剖析针对性不强,千人一面、“一锅煮”,整改措施列了几十条,和案件特点紧密相关的不多,“换一个也能套上”;有的只抓警示,不抓整改,“书面整改”“表面整改”等形式主义问题时有发生,等等。案件教训深刻,代价不能白付。要坚持一案一总结,用好用足典型案件资源。既要查清案件本身的问题,又要查明涉及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缺位问题,还要查找相关单位在某些领域存在的制度障碍、机制梗阻等问题。通过打好“组合拳”,真正让身边人受到触动,让案件暴露的问题得到整改,起到“查处一人、警示一批、一方”的效果。

深化以案促改,要提高针对性,注重实效性。案件剖析、警示要入木三分,精准“画像”。既要梳理共性问题,又要结合案件类型和违纪违法人员职务、身份和所处岗位的不同,分析个性问题。揭示出思想滑坡

...
《促改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