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微心得5篇

时间:2022-10-05 作者:Gourmand 心得体会

通过心得体会的写作我们是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的,要是个人在生活中有了不一样的见解感悟时,写好相关的心得体会是很关键的,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元宵节微心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元宵节微心得5篇

元宵节微心得篇1

元宵节活动期间,为深入了解元宵节的文化内涵,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广泛收集家乡过年、过节的风俗习惯。我校以“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为,鼓励学生积极收集春联、灯谜,假期绘制关于“我们的节日·元宵节”节日小报活动,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602中队通过猜“写春联”、“猜灯谜”、“手抄报”等活动,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深入了解元宵节的文化内涵,通过自编的节日手抄报”,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501中队在假期要求学生观看元宵节文艺节目,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华民俗文化魅力,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六年二班的学生假期中,学生研究兴趣盎然,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帮助下,根据学校推荐的研究内容及要求,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走访汉族小朋友、实践体验等方式,获取了大量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学们的研究内容很广泛,从春节综合调查到“年”的传说、从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到外地过年的习俗;从元宵节的饮食文化到对年画、窗花、春联、灯谜等传统文化作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有的同学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学生们和小伙伴一起合作,调查访问,掌握了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锻炼了能力,尤其是现实生活中如何调查,如何上网搜集各种资料、如何总结的能力。

我们的节日开展活动为春节、元宵节营造了喜庆、祥和、团圆、美好的节日气氛。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熟悉了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活动的热闹氛围,体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进而更加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树起了民俗文化之根。

元宵节微心得篇2

正月十五的晚上,妈妈带我去看焰火晚会,在去俱乐部广场的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把我和妈妈淹没了。大路两边高高地挂起一串串的红灯笼,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广场上真是人山人海,主席台上锣鼓声阵阵,俱乐部正门上方是“开泰三羊留吉去,闹春灵猴送福来”的春联,正中挂着金猴托“福”。广场东半边是小朋友们表演的歌舞,西半边老年人正在扭秧歌,小朋友们的精彩表演赢得片片掌声,老爷爷老奶奶夸张幽默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看得正入迷,忽然一道雪亮的瀑布从天而降,原来是广场上空倒挂的烟花被点燃了,接着地上的火树也开出了五彩夺目的花。半空中是“银河落九天”,地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真好比人间仙境一样!忽然不远处又传来“咚”的一声巨响,一个礼花腾空而起,在空中绽放开一大朵五颜六色的花,哇,真是太美了!礼花弹一个接一个地飞上天,又在天空中变幻成各种形状:有的是杨柳垂下万丝绦,有的是蝴蝶振翅翩翩舞,更奇妙的是有的礼花弹在空中变出了一串串红灯笼,然后随风飘飘悠悠飞向远方。

礼花在空中绽放,地上是欢乐的海洋,又是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我望着天空中又大又圆的月亮,想起我的爸爸却远在千里之外的大西北,为公司去开发新的市场。我知道还有许多的叔叔阿姨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能与家人团圆。我默默地祈祷:希望这些礼花能给爸爸捎去我的祝福,给那些叔叔阿姨带去亲人们的美好祝愿!

元宵节微心得篇3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和春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正月,古人称之为“夜”,正月十五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叫元宵节。全国各地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各不相同,其中吃元宵、赏灯笼、舞龙舞狮是元宵节的一些重要民俗。

元宵节那天,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猜灯谜活动。每节课选十名学生参加,分为两轮。我被选中了。进入猜谜现场,已经有很多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到处看着它,嘿,它真的让我看到了一个我认识的人。它的谜语是“两个胖子”(说出一个城市),就是“合肥”!我心中充满喜悦,急忙赶到领奖的地方,但他们说这个谜语早就猜到了。唉,真的让我白高兴了。

我继续看,很快又看到了一个。这个谜语是“草长在两个小家伙的头上”。我仔细想了想,然后拍了拍脑袋。只是“大蒜”这个词!我赶紧笑吟吟地跑去讲答案,呵呵,这次我是第一个猜的!

我又看了看四周,发现了一个谜语:《聊斋志异》。嘿,这是什么意思?没有一点暗示。我对这个谜语很感兴趣,也很久没有去想了。哈,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废话连篇的成语——!这《聊斋志异》不就是一个关于鬼的完整故事吗?我以前也试过,哈哈,但是我又答对了!

晚上回到家,和爸爸妈妈奶奶一起吃元宵玩得很开心。吃完饭,我们在客厅里闲坐着,等着电视直播的元宵烟花表演。现在是八点钟,聚会准时开始。过了一会儿,烟花燃放了,“砰”,一条龙出现在我们面前;然后,鲤鱼跳进龙门;还有一个,在水上跳芭蕾,看,多开心啊,我兴奋的说:“妈妈,我也想放烟花。”妈妈说:“去玩吧,别伤着自己。”

我和爸爸去后院放烟花。爸爸点燃了“变色龙”,红、黄、蓝.天空五彩缤纷,美丽无比!我们这些孩子挥舞着烟火棒走来走去,小小的烟火像无数美丽的萤火虫一样翩翩起舞。然后父亲放了“雨花”,金色的“雨花”从天而降,宛如仙女散花。“小蜜蜂”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嗖的一声飞向天空.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的烟花好像都比美国好看,家家户户都比对方好看。真的很有趣!

烟花放完后,周围渐渐静了下来,我还沉浸在元宵节的兴奋和喜悦中,激动得久久不能入睡。

元宵节微心得篇4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我们幼儿园也举行了隆重的“赏花灯、猜灯谜”活动。早在几天前,小朋友们就把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制作的花灯带到了幼儿园,悬挂在教室里,每个班都洋溢着浓浓的元宵气息。

为了让孩子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元宵节,我们中班为孩子设计安排了三节课程《元宵节的来历》、《花灯谣》和《大家来看灯》。

活动一:《元宵节的来历》

中班孩子已经对元宵节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要点花灯、吃汤圆,在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元宵节的花灯图片、做元宵、吃元宵、闹花灯的热闹场景图片,让孩子认识传统节日的习俗,通过各种有关元宵节的的神话故事,让孩子了解元宵节的来历以及为什么要吃元宵等等。

活动二:《花灯谣》和《大家来看灯》

这两节课程都是讲述有关花灯的内容,通过各种花灯以及收集的图片,孩子们对花灯的兴趣已经非常高涨,抬头就能看到谜条,伸手就能摸到花灯,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对儿歌《花灯谣》和歌曲《大家来看灯》掌握的起来不是很困难。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记住内容,我们把所有歌词里面的花灯全部画在黑板上,用图片的方式增加孩子们的记忆。

下午我园还开展了“赏花灯、猜灯谜”活动,下午3点半活动在欢快喜庆的音乐声中准时开始,老师们把幼儿准备好的各式各样的灯笼挂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家长们争先恐后地到各班接走孩子,带着孩子一起看灯展、猜灯谜、领奖品。幼儿园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活动在老师、家长、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元宵庆祝活动,从开始我们就做了充分的准备,从研究方案开始,老师们就一起商讨,积极动脑,理念有了很大的更新。以往多以说教的方式让孩子来了解元宵节,而这次活动我们完全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感官来了解元宵节,同时还

...
《元宵节微心得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