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疫情情况的朋友们都清楚的了解到,有很多国家都取消了防疫措施,那我们中国为何不能这样做呢?以下是品读360网和大家分享的我国就为何不能学习国外取消防疫措施做出回应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3月2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33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7例,本土病例2281例。
3月1日—21日,我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本土感染者超41000例,波及28个省。目前全国疫情处于高位平台阶段,新一波疫情呈“点多、面广、频发”特征,疫情防控面临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严峻形势。
中国为什么不能像国外一样
取消防疫措施?
截至目前,全国各地仍然在暴发本土疫情。本轮疫情,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新的特点之下,精准防控如何进行?《新闻1+1》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共同关注新一轮疫情,如何做到科学精准防控?
在被问及:“中国为什么不能像国外一样取消防疫措施?”时, 梁万年给出的回答是:
各国所采取的防护策略和具体措施,是基于它的防控理念。中国的防控理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中国自从疫情出现以来,一直在坚持动态清零,而且在不断优化防控措施,可以说我们保护了人民免受所谓通过群体免疫、自然免疫这种自然感染的方式来遭受疾病的危害。我们主要是通过主动的疫苗免疫来增强抵抗力,来构建免疫屏障。
但是从国际上来看,一些国家选择“躺平”是两种免疫并存的,一个是通过自然免疫,也就是群体的感染,可以说已经有相当比例的民众感染了新冠病毒,另一个是通过主动的疫苗免疫。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也选择“躺平”,不坚持动态清零,尤其是当前疫苗接种率,特别是全程和加强针的接种率还不完全高,不足以构成坚固的免疫屏障,势必就会使群体庞大的老人、弱势和脆弱人群容易造成感染。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坚持动态清零方针,坚持我们的策略和措施不动摇,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时间窗口。如果我们加强疫苗接种、加快科技研发,包括药物的研发、疫苗的研发,我想我们也有可能有一个时机,可能奥密克戎又变了,变得更加温和,传播率和致病率更加低,那就是我们最好的机会。所以在现阶段我们坚持总策略总方针不变,应该是最佳选择,也符合中国的抗疫实际。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筑牢群防群控防线”
越是在关键时候,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越是要慎终如始,越是要再接再厉、善作善成。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就是胜利”,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进一步动员起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坚持就是胜利”,这是我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深刻启示,也是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必然要求。受全球第四波疫情流行的影响,特别是我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水平的快速上升,加之目前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造成我国输入病例明显增多,局部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实践证明,我国现行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及一系列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的防控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但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更快、隐匿性更强的特点,要求防控措施更早、更快、更严、更实。这里的关键就是,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始终保持慎终如始、久久为功的态度,拿出巩固成果、扩大战果的硬招。
西方多国宣布疫情结束
一些西方媒体借着这次疫情,再度掀起对中国“动态清零”的质疑声浪。国内互联网上一部分人受这种论调影响,也认为出于经济考虑,中国应像西方那样,放弃“清零”、尽早“躺平”。但他们绝口不提,西方国家非不为也,实不能也;更不会提,这些国家因为“躺平”,付出了多么惨重的生命代价。
丹麦日增迅猛《政客》欧洲版网站1月26日报道,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当天宣布,在听取了疫情委员会的建议并得到该国所有主要政党的支持后,丹麦决定在2月1日取消最后一项防疫限制措施,新冠将不再被视为社会的重大威胁。
这将允许夜总会重新开业,餐饮业也可以在晚上10点后继续提供酒水,商店不用限制顾客数量,也不需要疫苗通行证,通勤人员在出行时也不用戴口罩,同时也意味着丹麦成了欧盟首个解除所有防疫限制的国家。
两周前丹麦已经允许电影院和音乐场所重新营业,如今剩余的限制措施也被移除,《金融时报》援引弗雷泽里克森的话称:“今晚,我们可以开始放下担子,重新找回笑容。虽然疫情仍在,但据我们目前所知道的(信息),我们可以大胆地相信,最关键的阶段已经度过去了。”
与丹麦政府的乐观不同,该国的疫情数据正连创新高,甚至还成了全球人均新冠病例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被称为“奥密克戎妹妹”的BA.2变异株正席卷丹麦,日增病例数更是在1月26日创下4.6万的记录。弗雷泽里克森承认:“最近几周的感染率非常高,实际上是整个疫情期间最高的。”可她接下来却说道:“因此,我们现在准备放弃这些限制,这可能看起来很奇怪,也很矛盾。”
英国政客号召民众“向女王看齐”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正式宣布,自2月24日起在英格兰地区正式实施“与新冠共存”计划,成为首个完全解除防疫限制的西方大国。约翰逊并没有掩饰英国政府的现实考虑,称英国政府不能继续负担每月超过2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72.5亿元)的新冠检测费用。
此前,英国是第一个公开宣布实施“群体免疫”的国家,但在疫情的持续肆虐和民众的强烈反对之下计划破产,酿成了超过16万人死亡的悲剧,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据2月15日英国《金融时报》的研究显示,疫情之下,英国老人的预期寿命缩短,同时年轻人生育意愿下降,为国家节省了社会福利支出,财政压力大大减轻。
许多英国民众依然担心全面解封后的疫情反弹,就在约翰逊宣布这一决定前的2月20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确诊新冠,但英国商业部长保罗斯库利却在接受天空电视台采访时,称95岁的女王都能带病坚持工作,为什么普通人不能向榜样看齐呢?
为劝中国“躺平”,美媒自揭伤疤1月26日,《纽约时报》用一篇观点文章,把对中国追求“零感染”的持续抹黑升级到荒唐无稽的新高度。
文章取了耸人听闻的标题《中国追求“清零”将把国家置于灾难之中》,还黑白处理北京一处核酸检测点的照片,试图营造“末路”氛围。用语也毫无创新地套用“中必输”体,“宣判”中国消灭疫情的努力“永远不会赢”。
为了劝说中国放弃“清零”,《纽约时报》不吝“扒开血淋淋的伤口”,写道“美国已有超过86万人死亡,每天还大约有2000人死亡。”接着“话锋一转”,说“但这很可能就是中国面临的未来。它追求‘清零’将被证明是巨大的错误。”
文章本末倒置地宣称中国因为“清零”政策,使得国家“对成为地方性流行病的新冠病毒完全没有做好准备”。
最后它宣判“奥密克戎变异株让清零目标无法实现,世界将不得不与病毒共存
...